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上半年,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4.7亿元,增长13.5%。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2亿元,在去年增长38.6%的基础上,增长38.2%,增速居全省第2位。外贸出口总额在去年逆势增长的基础上,增长29.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70.6亿元,增长23.5%。农业增加值59.2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8.1亿元,增长8.7%;财税收入增速再创历史新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5亿元,增长35.1%;税收收入22.7亿元,增长43.9%。 【关键词】 重点项目 上半年,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56.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0.8%,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45个重点项目已有41个动工建设,开工率达91%,其中华润水泥提前一个月点火试产,阳江核电、海陵岛风电等一批重大项目超额完成投资任务。广东华厦阳西电厂1、2号机组、广东德尔电器二期、汉能LED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海螺水泥、阳西风电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 【关键词】 社会事业 高考再获佳绩,总上线率为73%,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就业形势良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7%以下。治安防控网络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安全生产扎实开展,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加强,非正常上访总量在全省排名大幅下降。全市呈现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喜人局面。 下半年:加快发展,确保全年工作任务完成 下半年,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围绕年度工作目标,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找准着力点,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关键词】 调整结构 将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作为我市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实效。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调优工业结构。全力配合阳江核电,广东华厦阳西电厂3、4号机组,海陵岛风电等一批重大电力项目加快建设,形成电力产业集群。以广新镍合金项目落户为契机,筹划建设特殊钢产业园,打造镍合金产业基地,完善整个产业链。以汉能LED等项目为依托,规划建设LED产业区,培育做大半导体照明产业。以节能玻璃项目为龙头,加快发展低碳节能产业。同时,要以华润水泥、海螺水泥项目为重点,大力发展水泥产业。 突出发展效益农业。继续推动南药、花卉、蚕桑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抓好阳东合山现代农业示范园等标准园区创建工作。培育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广东现代农业100强项目的竞争。 提升服务业发展业态。认真筹备组织好9月份举办的旅游文化美食节。做好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打响“浪漫银滩、宋船古韵、温泉之都、水墨阳江、休闲绿城”五大旅游品牌。 【关键词】 项目建设 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扩大固定资产投资。 狠抓项目落地。落实责任,加快项目落地。加快项目建设。抓紧落实项目建设条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来推进和完成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实质性投资和产能。加强项目服务。牢固树立服务项目理念,为项目提供贴心贴身服务。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继续强化园区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牢固树立“借力发展”理念,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组团参加省政府举办的“台湾•广东周”、粤台交流会、粤港—印度经贸交流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继续邀请港澳台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商会、客商到我市考察。 用活园区土地,确保土地效益最大化。加强工业项目评估,完善项目用地管理,将建设项目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等作为项目落地的限制性门槛。全面清理闲置土地,抓好入园企业的开工,防止圈地现象。同时,加紧对零星、分散土地的整合,储备更多的工业用地。 提升园区档次。把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从传统的市政配套转向功能开发上来,把更多的财力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急需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上来,增强园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和档次。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抓好“创园”活动,推进城市绿化。通过规划扩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违建绿等途径,增加城市绿量,提高绿化水平和档次,确保“创园”工作顺利通过省的考核验收。 加快“三旧”改造,优化城市结构。科学制定“三旧”改造规划,分区分批开展“三旧”改造,进一步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的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坚持建管结合,提升城市品位。重点抓好鸳鸯湖景区改造、金山植物公园建设、东风二三路改造、城南新区南浦大道等一批市政工程的动工建设。加快环城东路、石觉路等路的建设,确保年内建成通车。推进城南新区、共青湖核电科研基地、市区“一河两岸”整治等城建重点项目建设。 【关键词】 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市一中新校区等在建学校的建设进度,尽快保质建好投入使用,进一步解决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不足问题,确保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5%。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推行城乡居民一体化医保体系建设。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坚决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保持就业形势稳定。扎实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实现预期工作目标。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关键词】 扶贫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