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5.5%,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4.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3.5%,农业总产值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力争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关键词三次产业协调 ●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5.5%,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4.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3.5%,农业总产值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力争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关键词优化发展环境 优化区域环境。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优化整合土地资源,加强土地储备和项目建设用地管理。加快实施“三旧”改造,把废弃地和闲置半闲置厂区、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全力向优质项目转移配置。 优化基础环境。加快开阳高速公路阳江立交及连接线、阳云高速公路罗阳段、南海I号大道、G325北惯至白沙段改造、中洲大道、阳云高速至S277线连接线、西部沿海高速三山出口至阳江核电基地公路、阳西县城过境公路和5-10万吨级码头泊位等项目建设。抓好城南新区开发,完善提升“一河两岸”改造工程。 优化营商环境。在落实好已出台政策的同时,制订更多的优惠政策,开展清费减负,形成投资成本洼地。 优化社会环境。整合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保障等政策体系,打造人才“宜聚”城市。健全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加强县、镇、村三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 关键词保障改善民生 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者实现就业,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力争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万人,新增转移5万人。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新农合参保率巩固在99%以上,城镇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5%以上。建立低收入阶层补贴的长效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 繁荣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两阳中学搬迁工程,进一步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挖“南海Ⅰ号”文化内涵,推进广东海洋历史博物馆建设,加大刀剪、风筝、漆器等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提升力度。 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粮、油、肉等重要商品价格监测,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切实抓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推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着力建设廉租房400套、经济适用房300套、渔民上岸安居房391套,改造棚户区100户。
关键词宜居滨海新城 科学统筹规划。加强城市形象设计和精品塑造,提升城区重点地段、主要道路、风景名胜区的品位。启动编制阳江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继续完善三江岛、城南新区、海陵岛等重要片区和广州(阳江)等产业园区的规划。 加强城乡建设。新建城南新区南浦大道、新江南路等一批市政道路,组织改造西平路、东门路和北湖公园等一批市政工程,尽快完成东门南路、富康路、创业北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和市101工程、人民广场地下室等人防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4个宜居示范镇和10个宜居示范村试点工作。 保护生态环境。鼓励企业降低能源消耗,推进清洁生产。加强漠阳江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开展马南河环境综合整治和市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加快推进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粤西分部工程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促高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城南污水处理厂、江城银岭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完成岗列那格五金电镀城搬迁。
关键词 深化改革开放 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开展县(市、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进一步落实县(市、区)公务员津贴统发工作。深化价格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价格政策跟踪调查、评估、听证、公示等制度。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以高新区和产业转移园区为载体,扎实推进“双转移”步伐。积极开展上门招商、驻点招商、资源招商、产业招商、代理招商等,鼓励在外阳江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千方百计推动出口,创建出口自主品牌。
关键词 政府工作高效 解放思想强创新。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提升谋划发展、推进发展的能力。 依法行政促规范。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作用,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 优化服务提效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扩大政府信息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干净干事树形象。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加强审计监督,完善重大项目、重点部门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保廉制度,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