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又好又快十一五:海洋渔业效益与素质双提升
2011-01-13   来源:辽阳农批网  作者:如果有如果的话   字体:【 】  浏览:42次   评论:0

本报记者/许晓峰 通讯员/梁伟星

“十二五”开局之际,在月初举行的全省首届海洋产业博览会上,阳江全面展示了“十一五”期间现代海洋渔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全国首批文明渔港、中国蠔都、中国蠔乡等品牌相继落户我市,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从2005年的6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预计120亿元,增长76%,201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突破100万吨;水产品人均占有量稳居全省首位,是全省平均的4倍,全国平均的9倍;渔民人均年收入突破1万元;水产品出口值由十五期末1亿多美元增至4亿多美元。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渔业发展,全市各地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渔业强市的目标,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渔业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在产业拓展中实现转型升级,海洋资源优势深度激活,成为阳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又一新增长点。

抓龙头促加工活流通强产业

阳江是广东海洋大市。全市海岛岸线总长458.6公里,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的两倍多,阳江连续多年水产品总量位居全省第一,素有广东鱼仓之美称。但一直以来,阳江的海洋产业总产值屈居老二,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不发达,产业化水平不高,成为阳江海洋产业大而不强的瓶颈。突破发展瓶颈,必须抓住加工出口这一关键,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形成捕捞、养殖、加工、出口一条龙的产业链条。

培育龙头,舞活龙身。林少春、魏宏广等市主要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关心过问水产品加工出口骨干企业的建设发展。在多方努力下,我市2007年成功引进万事达海洋食品有限公司,在高新区投入资金1.5亿元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水产品加工厂,并投资5亿多元建设粤西水产品物流中心,成为阳江首家集加工、物流、出口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海洋渔业龙头企业。“十一五”期间,我市培育了阳江市谊林海达速冻水产有限公司、广东顺欣海洋与渔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实力强、规模大、辐射广的龙头企业。其中,谊林海达公司被认定为第四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成为我市唯一一家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培育广东顺欣海洋渔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民营船队,发展成为一家集生产、加工、服务、贸易、新渔村建设于一体的大型股份制渔业企业。

数据的变化记录下“十一五”期间阳江海洋渔业的产业化之路。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水产品出口量由“十五”期末的3.46万吨预计增加到“十一五”期末的8.6万吨,增长2.5倍,出口货值由“十五”期末的1.37亿美元预计增加到“十一五”期末的4.6亿美元,增长3.3倍,全省水产品加工企业三强中我市拥有2家。在水产品总产量保持稳定的同时,实现总产值和出口额连年增长,产业化使得阳江海洋渔业进一步做强做优。

扩大投入夯实渔业发展基础

大投入才有大产出。“十一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大在渔业生产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累计投入超过20亿元,特别是按照现代渔港经济区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和省级渔港活动,推动一批传统渔港升级成为国家级渔港,为全市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对2008正面袭击阳江的超强台风

“黑格比”依然印象深刻。此次自然灾害中,海陵大堤被冲开14个缺口,但闸坡中心渔港的防波堤完好无损,港内无一艘船只沉没,没有一个渔民伤亡,渔港建设在保障渔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闸坡国家中心渔港建设不断升级,首期竣工通过省验收,并经受住“黑格比”的严峻考验,成为闸坡乃至全市渔业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市委市政府提出,阳江要打造广东重要现代化海洋捕捞渔业基地、优质水产品养殖生产基地、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现代渔港经济示范区和水产品物流基地,所有这些,要建立在完善的渔港硬件建设基础上。”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梁成满说。(下转第七版)(紧接第一版)“十一五”期间,全市在海洋渔业基础设施方面,先后完成闸坡和东平国家级中心首期建设,启动沙扒国家一级渔港建设,加快溪头申报国家一级渔港和对岸申报区域性渔港工作;完善渔港配套设施,在国家级渔港配备和完善供水、供冰、供油、水产品批发市场、加工厂、冷冻厂、渔船修造、渔网厂等设施建设,确保渔船生产、补给和避风的需要;增强渔港整体功能,积极发展休闲渔业、水产品物流和提供全面渔业信息服务,以渔港为纽带,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借助国家级渔港建设,大力推进闸坡、东平、沙扒水产品批发市场的现代化建设,加快建设粤西水产品物流中心。

科技推动捕捞养殖转型升级

捕捞和水产品养殖是阳江海洋渔业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国家控制捕捞产量“零增长”大政策下,捕捞业如何做强做优、水产养殖如何提质增量,成为海洋渔业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十一五”期间,我市大力实施“科技兴渔”、“科技兴海”战略,以科技手段改造捕捞作业方式,提高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水产品总量保持稳中有升,渔业产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强化。

2010年,我市探捕船队先后两次在南海海域捕捉到批量金枪鱼,这是广东捕捞业的一大突破,也是阳江远洋捕捞业升级改造技术装备、提升作业能力和效益的最好注脚。“十一五”期间,我市大批传统木质渔船改造为科技含量更高、捕捞效益更高的钢制船,大力发展对资源破坏小、捕捞品种价值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的刺网和延绳钓作业渔船,刺网和延绳钓作业渔船由2006年的14.4万千瓦增加到2010年的16.5万千瓦,200千瓦以上的渔船普遍安装了先进的通讯导航以及助渔设备,并在钢质渔船中推广使用直冷技术,大大提高了渔获物的质量,增加渔船效益。有了科技作支撑,渔民敢造大船、敢闯深海,广东顺欣渔业有限公司组成了全国最大的民营远洋捕捞船队,远赴南海渔区开发渔业资源,该公司远洋资源开发项目被列入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之一。

水产养殖方面,我市重点推进浅海和沿岸养殖资源的开发,发展浅海养殖和工厂化养殖,推动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在海洋渔业部门、渔业龙头企业的指导带动和帮扶下,全市各地养殖场、养殖户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建成一批公害产地、无公害产品认证工作和水产品出口原料备案场,为阳江水产品出口把好最初一道安全关、质量关。“十一五”期间,全市实施标准化池塘改造面积2070公顷,其中平岗农场万亩虾场被评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红光村程村蚝养殖基地被评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和“国家级近江牡蛎标准化吊养示范基地”。到目前止,我市水产品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有46个,水产品出口原料备案场有42家,养殖面积共9756.5公顷,占全市养殖面积的四分之一,35个无公害水产品通过认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Tags:十一五 双提升 责任编辑:如果有如果的话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隆重开幕 [下一篇]阳东召开党代会贯彻市委全会精神2..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