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敖道建和他的农顺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
■ 本报记者/吴建光 通讯员/刘贻汪
在人们眼里,种养业是一个投入大、产出低、投资期长,且要看天吃饭的产业,市场也是一个风险。因而,除了那些以耕田种地为生的农民和从农村走出来的种粮、种果、种林等大户外,一般半途涉足种养业的,都会选准一两个项目投资,赚了钱,见好就收,华丽转身。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也有一些商家在种养业经营中尝到了甜头,于是一发不可收地执着打拼。阳春潭水农顺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敖道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我的第一桶金是在种养业经营上赚取的。或许是知恩图报,或许是不熟不做,我可以规避一些风险,会在种养经营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日前,在潭水镇的合作社办公室里,言行举止显得干净利落的敖道建对笔者一番仿佛不经意的话,为他执着经营种养业作了一个朴素的注脚。
经销饲料,赚取创业“第一桶金”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敖道建筹措二三十万元,在潭水镇东风街开了间经营猪鸡鸭鱼饲料销售店。当时,春南地区的养殖业未成气候,农户的养殖观念传统,未有使用饲料的习惯。开办饲料销售店,投入大,销量小,利润微,亲戚朋友不理解,但敖道建没有放弃,他认为,春南地区养殖资源得天独厚,加上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养殖业的春天定会到来。
敖道建在经营中发现,农户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虽然很高,但刚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出来,底子薄,生产资金严重缺乏。要让农户放开手脚发展养殖,解决生产资金是关键;而只有当地的养殖业发展了,自己的饲料经营才会有好日子。他开始给诚信好的农户赊销饲料,并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饲料店+农户”的经营模式——饲料店先提供饲料给农户养猪养鸡养鸭,猪鸡鸭出栏后,农户再把赊欠的饲料钱兑还饲料店。这一举措吸引了广大养殖户纷纷前来合作,敖道建的饲料店日渐红火。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春南地区养殖业蓬勃发展,敖道建将潭水东风饲料店建成了饲料批发部,并以潭水为基地,将业务拓展至整个阳春和原阳江的部分地区。
创新模式,组建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
“以我数十年的经营心得,要把农资饲料经营好、经营下去,诚信是根本。一方面,要足斤足两;另一方面,要保证质量,决不可骗农损农坑农。”敖道建感慨地说。
敖道建说,在经营中,足斤足两是很容易做到的,但农资饲料不是自己生产的,质量如何心里没底。2005年至2006年,他先后在三甲和河口镇建起了两个养殖场,养殖场全部使用其公司销售的农资饲料,给农户示范。2008年5月,敖道建创办天顺农业有限公司,扩建和建设了潭水、河口、三甲三个养殖场,扩建和建设了江城、春城、潭水三个饲料批发部。通过基地的示范建设,带动和影响了周边农村农户,养殖业迅速发展。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与广大农户结成联盟,初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养殖经营格局。
2008年8月,敖道建联络18户养殖户为成员,以天顺农业有限公司为基地,组建阳春市农顺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拥有天顺农业有限公司,潭水、河口、三甲等三个养殖场,江城、春城、潭水等三间饲料批发部,以及1个农产品运输车队、1间木业人造板厂,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合作模式,成为阳春市一家较大的养殖猪、鱼、鸭和饲料兽药销售、技术服务以及林木业经营于一体的产业化企业。合作社成立后,经常组织各类专业人员深入成员养殖户中开展宣传,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特别是与正大康地饲料厂、河南富朗赛尔生物有限公司等13家厂商联手合作,打造惠农服务平台,为广大合作社成员和养殖户提供产、供、销优质服务。目前,合作社成员已扩展到100多户,从事养殖业的养殖户遍及阳江地区,达2500多户。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公司与农户抱团闯市场
这些年来,农顺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办社办法,以天顺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广大成员发展养殖业生产为服务对象,以成员养殖场所为基地,大力推广科技兴养,优化品种结构,整合成员拥有的鱼塘养殖资源,综合利用,规模经营,形成塘中养鱼,水面养鸭,塘边养猪、养鸡、种果、种风景树的立体种养格局,并大力推广良种养殖法和科学养殖,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去年,仅合作社属下的三大养殖场出产四大家鱼60万斤,产值260多万元,出栏肉猪6000头,产值1000多万元,出栏肉鸭10万只,产值320多万元,罗非鱼苗1500万尾,产值150多万元。
合作社积极为成员和养殖户提供饲料、药物、技术和销售服务。尤其在饲料、药物等生产资料供给方面,公司按厂价直销赊给成员养殖户,待成员产品出售后再偿还赊出的生产资料资金。如去年仅给东湖村肖锦添赊销饲料12万元,农药2万元。去年,合作社200户成员从事养猪,全年生猪出栏量共10万多头,总产值1.32亿元;100户成员从事养鸭,全年肉鸭出栏量共80多万只,总产值达1832万元;200户成员从事养鱼,全年养鱼总产值共计180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