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帮扶单位指导阳春那座村选好当家人
2011-04-22   来源:徐州农批网  作者:光棍男   字体:【 】  浏览:34次   评论:0

帮扶单位指导那座村选好当家人,“党建扶贫”模式深受村民好评—— 

“给钱给物不如建一个好支部”

■本报记者/唐丹丹

阳春市陂面镇那座村是革命老区村,位于镇域版图的最北部,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去年初,一支“特殊”的扶贫工作组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偏远山村的平静,也给村民们带来了脱贫奔康的希望。

今年56岁的村民谢东权说:“以前村里也来过扶贫组,但他们只顾着给钱给物,并没有让乡亲们的贫困状况得到根本改变。这次的工作组却不同,他们为村里选好当家人,让我们奔康致富有了强大的‘靠山’。”

重树村委会形象

近日,记者来到那座村走访。刚到村头,一座新装修、两层高的村委会办公楼映入眼帘,齐整的护栏内铺设硬底化地面,草坪上的几株杜鹃花开得正艳。几名村民和村干部坐在整洁敞亮的办公室里谈笑风生。

“昔日的村委会可不是这个样子。”同行的驻村干部李标志回忆说,他第一次来到村里时,看到的景象令人难以想象——办公楼年久失修,门窗破烂,室内灰尘满地,连张像样的桌椅都没有,室外杂草丛生,牲畜粪便随处可见。“村委会一穷二白,连日常的基本运作都难以维持。我们在村民中说话也挺不直腰杆。”村干部皱着眉头补充。

“给钱给物不如建设一个好支部。”经过仔细调研,阳春市委组织部、老干局和党校等帮扶单位做出决定:首先搞好村基层组织建设,重树村委会形象,提升村委会凝聚力和影响力。

于是,那座村村委会办公楼进行了一次大手笔“整容”,重新装修、加建护栏、披上绿装、添置办公设备等。村“两委”也完善了组织管理制度,设立领导小组、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开辟党(村)务公开专栏和计生、创先争优、扶贫开发宣传栏……

村委会的一连串变化,让村民们惊喜不已。村民李钢感慨地说:“昔日的村委会,只能让人摇头叹息;今日的村委会,给人带来信心和希望。”

选好当家人

今年初,村换届工作一启动,驻村干部就挨家挨户上门家访,目的只有一个:倾听群众心声,为村“两委”班子物色合适的人选。经过反复筛选,他们的目光落在经营农机生意的村民陈远发身上。

“带领贫困村脱贫致富,最关键的是‘领头人’。需要一个有公益心、致富能力强的人带领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真正脱贫。”阳春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1月下旬,经过村民集体投票选举,陈远发众望所归顺利当选为那座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村“两委”从此有了主心骨,呈现出班子成员团结、干事创业劲头十足的新气象。

根据那座村的种养习惯,村委会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建立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引导贫困户开展规模种植。同时,连续举办种养技术培训班,聘请农技员给村民教授种植技能。“每一期讲座都挤满了人。大伙的学习热情远远超出了预想”。

陈远发说。村里的喜人变化,吸引了众多外出谋生的村民回乡创业。原来在开平搞水产养殖的陈立华,今年把养殖场搬回了村里;以前出外打工的陈仲伦,如今留在村里承包土地种植南药……

让那座村“富到底”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那座村的扶贫逐渐显成效。据统计,该村列入帮扶计划的57户贫困户已有29户人均纯收入达2500元以上,成功摘掉“贫困帽”,其余28户的人均纯收入也比往年增长15%以上。

“扶贫不是一时之策,关键是要让那座村持续富裕,富到底。”帮扶单位和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利用上级的财政扶持资金,采取“长短结合”的方式进行投资,切实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一是在岗美入股房地产开发,每年获取稳定的收益。二是重新装修旧村委会办公楼,出租给个体户经营农资服务站,赚取固定租金。

陈远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集体入股房地产每个月收入1250元,一年下来入账1.5万元;旧村委会出租每年至少收入1万元,再加上财政每年补贴2万元,年均总收入达4.5万元以上。“摘帽脱贫”已不再是梦想。

“只有村集体富裕了,公共基础设施才不会陷入窘境。”陈远发表示,接下来他们将与帮扶单位共同努力,完善水利基础设施,解决农田灌溉问题;搞好自来水工程,让村民喝上洁净的饮用水,逐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富裕的幸福生活,离那座村村民越来越近了。

Tags:扶单位 那座村 责任编辑:光棍男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今年广东普通高校招生规定出台 [下一篇]我市部署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快质..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