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效篇】
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56.33%
经过八年的努力,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机装备结构趋向合理,农机作业领域不断拓宽,农业作业面积和水平大幅提高。省人大《关于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机装备及作业水平显著提高
到201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81.73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达9944 台,水稻联合收割机保有量768台。与农机发展议案实施前的2002年相比,农机总动力增加23.14万千瓦,增长29%;全市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56.33%,增长40.92%;机耕率达86%,增长40%;机收率达70.41%,增长65.43%;机插秧由无发展到4.19万亩。机电排灌面积75347公顷,增长379%,机械植保面积32773公顷;植保机械、园艺机械、畜牧机械应用率达68%以上,清淤机、水产养殖增氧机应用率达90%,北部山区微耕机、旋耕机应用率达85%。农机运输作业量达18527万吨公里,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阳春市早稻机械化插秧现场。
农机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逐步完善,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投入机制上,由国家集体投入为主转向以农民投入为主体,形成了多元化投入的新格局;在经营机制上,多种经济成分结合,多种形式并存,相互补充并竞争发展;在服务机制上,由单纯的田间作业服务,逐步转向面向市场的综合经营服务。
各级农机推广部门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向,加大了先进适用农机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力度,通过引进、试验、选型、宣传、示范、推广了一批适合我市实际的农业急需、农民急用、增效显著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通过推广一大批国外、国内科技含量高、适用性好、可靠性高的农业机械,农机装备结构趋向合理。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迅速发展
农机议案实施期间,全市农机部门积极发展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实践探索服务机制和服务技术创新,积极组织开展跨区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共建跨区作业服务队81个,跨区作业的机手达330多人次,出动联合收割机160多台次,拖拉机312台次。跨区作业南至海南岛,北至河南、河北、湖北等省市。农机跨区作业还催生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创新。
目前,全市农机从业人员32000多人,农机专业合作社8个,农机服务联合体81个,农机专业户311户。这些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建立,为全市广大农村提供了各种作业服务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历次防灾抗灾中发挥先锋主力作用,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农机服务组织和个人,其中阳东县雅韶笏朝惠群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被评为农业部先进农机专业合作社。
※page※
农机安全监理体系逐步完善
我市建立1个市级农机安全监理所,4个县(市、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除江城区外,阳东县、阳春市、阳西县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均已被批准参公管理。监理机构的发展健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机安全监理业务的开展。现有农机安全监理车5辆,农机安全检测线4条,检测车4辆。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实现了办公电脑化管理,为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农机安全生产连续多年零事故。
2003年至2010年,全市各级农机学校共培训各类农机从业人员2.13万人次,培训内容包括:农机管理、农机安全监理、农机推广、农机技术人员、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手、农机操作人员、维修人员。
农机法治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全市加强《农业机械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推广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建立农机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机。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查处拖拉机违章载人、无牌无证、酒后驾驶等违章行为,进一步加强农机检审工作,在措施上便民利民,确保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全市各级农机部门重视农机质量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农机质量投诉网络,积极开展农机打假专项整治行动,认真组织农机维修和及配件供应市场的监督检查。

市领导在水稻机耕插秧现场会指导工作。
农机化建设项目基本完成
区域性农机推广站和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是广东省人大议案和省农业厅确定的全省农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农业机械化的基础性工程。目前,我市四县(市、区)全部完成区域性农机推广站的建设及装备引进,开始发挥其较强的技术服务和示范推广功能。阳春市农机培训实习基地项目颇具规模,占地面积达105亩,成为粤西片乃至广东省著名的农机培训基地。广东丰多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羽绒羽威实业有限公司、广东阳帆食品有限公司、广东嘉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阳东县百盛园公司已完成农机示范基地项目的建设,为阳江地区乃至粤西地区农机化建设提供示范典型。
※page※
【发展篇】重点实施九大农机化项目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重点实施九大农机化项目工程,力争到201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率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比2010年提高45.3%。机耕率达98%,基本实现机械耕作化。
一是主要粮食作物(水稻、薯类和玉米)生产机械化工程。以加快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为重点,大力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加快播种机和收获机械的更新换代;加快试验、示范、推广薯类、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化。加快推广粮食低温烘干机械,高性能精米加工机械等设备的应用,减少粮食霉变,提高粮食品质,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工作人员发放农机宣传资料,推广机械化耕作。
二是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工程。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先进适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开发和引进,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需求,推动农机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主要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和林牧渔业拓展,由主要生产环节向生产全程机械化迈进。重点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绿色高效植保机械、有机灌溉设施设备和水产养殖机械、园林机械、果蔬生产机械、农产品深加工和果蔬贮运保鲜设备及适应农产品标准化的新机具新技术,加快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
三是农机服务体系创新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大力扶持农机专业户、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的发展。根据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在农机服务创新方面,要以跨区作业为重点,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进程。
四是资源节约型农机化发展工程。积极宣传贯彻动力机械节油和排污标准,加速淘汰能耗高、宜报废的老旧机械;积极推广农机节水技术和机具;大力推进化肥定位深施和复式作业机械;示范推广低污染植保机械和农药超低易气压喷洒精准技术;发展乡镇河道清淤和除草机械项目;加快农业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装备集成,在保护性耕作、病虫害防治、水土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建立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五是农机助农增收工程。以农机跨区作业为重点,拓宽农机作业领域,做强做大农机服务业,促进机手增收;大力推广节本增收农机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机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业增收和农民致富。

农户观摩机耕插秧操作。
六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积极引导农民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提高秸秆综合利用价值。大力推广水田埋草机、秸秆粉碎还田机、草编机、打捆机,进一步提高优化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率。该示范工程对施肥改土、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七是农机化综合示范项目工程。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水稻、薯类、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等内容的科技示范园。
八是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工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级财政资金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化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充分发挥各项财政购机补贴资金的导向作用,认真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工程。加大宣传推广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
九是平安农机项目工程。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加强对机手和农民的安全宣传教育;加强拖拉机的入户挂牌、技术检验和培训办证工作;加大执法力度,深入乡村道路和田间场院,开展农机安全检查和拖拉机驾驶员专项治理整顿,纠正拖拉机违章载人、“黑车非驾”等违章现象,消除事故隐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进一步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构建农机安全保障体系。
※page※
【典型推介】
笏朝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机化发展的领头羊
2009年1月,阳东县雅韶镇笏朝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的成立,标志着阳江地区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由分散型、单家独户型向集约化、合作化经营转变,为政府部门推广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推广应用新型农机具、培训农业技术人才提供了一个载体,也为全市农业机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供了良好典范。
目前,该农机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210万元,农机具69台(套),其中耕作机械50台,各类插秧机13台,收割机8台,水稻机械化育秧设备1台。该合作社以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为主题,从事农机作业服务、技术服务等业务,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内部运作机制。目前,该合作社服务业务辐射阳东县、江城区、阳西县等13个乡镇,服务对象达130多户,农田作业面积达2万亩。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2009年早造,阳东县雅韶镇笏朝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承担阳江市农业局500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试点项目中,采取了耕、种、收、植保一条龙为农户提供服务的模式。农户出土地种子和每亩220元服务费,收割时拿袋子扛粮回家。此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早造收获期间,市农业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验收评估,500亩试验田平均亩产增产24公斤,合作社进行集中喷药杀虫植保,节约农药、肥料成本平均每亩46元,合计农户每亩增收101.2元。此举得到了笏朝村村民的一致认同,为晚造进行机械化机育插秧整村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技术推广 提高服务水平
合作社主动承担了新型农机的宣传推广工作,多次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现场会,不仅宣传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切实提高农民朋友的操作水平,更提升笏朝农机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和运作水平。笏朝村5000多亩水田基本上由阳东县雅韶镇笏朝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进行耕、种、收、植保一条龙集中管理,使笏朝村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整村推进。
同时,合作社还承接了阳西县300亩、江城区400亩、阳东县大沟镇和北惯镇1300亩水田,进行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2009年至2010年上半年,市农业部门与阳东县雅韶镇笏朝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合作举办水稻机插现场会3场,水稻机械化收割现场会3场,现场培训农民650人。2009年至2010年上半年,阳东县雅韶镇笏朝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已接到130多户农民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咨询。
整合资源 参与项目实施
笏朝村不仅是全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推广基地,同时也是我市劳动力双转移试验村、水稻创高产示范点、农田植保工作示范点。笏朝农机专业合作社能整合资源、参与项目实施,靠的是自身的实力。依靠合作社自有的机械设备、技术水平、技术人员,能够实行统一育秧、统一机耕、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
【资料链接】
议案项目实施情况
2003年省人大农机议案实施开始,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加大了对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力度。
2003年至2010年,共下达我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866万元,用于我市补贴农民购置和引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
先后批准了在我市的阳春市、阳东县、阳西县、市农机中心建设区域性推广站。
阳春市的省农机培训实习培训基地,占地面积105亩。
广东丰多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羽绒羽威实业有限公司、广东阳帆食品有限公司、广东嘉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阳东县百盛园公司实施农机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文/梁宗具 图/除署名外由市农林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