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850点附近盘旋了两周之后,股指昨日终于做出了方向性的选择———向下。沪指以2774点收盘,下跌83点,跌幅2.93%,创下了本轮调整以来的新低。深成指收报11742点,下跌418点跌幅3.44%,创业板综合指数再创新低,跌幅3.88%,两市近9成个股下跌。
消息面,上周末管理层对国际板的预热再度升温加重了对A股资金的分流预期,而隔夜美元指数跳空高开也对大宗商品造成了一定影响。除了受干旱刺激的水利股和部分农业股以及国际板受益个股走强外,其余板块基本都在下跌。
券商再度对流动性产生了担忧,中金公司和兴业证券均认为流动性短期偏紧格局的延续将对指数产生压制,建议尽量以保守型的仓位防御。
通胀预期仍有反复
3月18日提出“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兴业证券首席策略研究员张忆东认为,短期仍处于“经济刚开始回落+通胀仍高位徘徊”的阶段,政策仍将按部就班。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阵痛期,劳动力、资源等要素价格倒逼经济转型。
因此,主动放缓经济增速而加速转型,正是政策调控的大方向,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电荒”的背后反映的正是体制改革和要素价格改革滞后的冲击。
兴业策略团队上周一邀请相关专家召开电话会议,“电荒”已经有从“软缺电”(发电企业亏钱而不愿发)向结构性“硬缺电”(华中华东等地火电投资滞后,发电能力受限)恶化的趋势。如果电价形成机制不彻底改革,将长期制约电力投资意愿,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增长。
“电荒”在夏季的进一步延续,将严重制约工业生产。专家分析今年夏季高峰期用电缺口将在3000万千瓦左右。根据兴业宏观团队测算,中性情景下,3000万千瓦的工业用电缺口将拖累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拖累全年G D P约0.4个百分点。
一旦拉闸限电优先保障民生、保障重化工业的大项目,受冲击较大的将是生活资料生产厂商,从而导致通胀预期出现反复。一旦上述判断成立,价格反弹压力很大。
流动性短期偏紧
中金公司分析员汪超表示,虽然18日一周shibor(上海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意外下降136个基点,并未维持在4%以上的偏高水平,但从整体来看上周各期shibor走势还是基本符合市场对短期流动性偏紧的预期,尤其是隔夜shibor在存款准备金缴款日上升至3.5%.20日攀升至4%的高点,创春节后新高,并罕见地反超了当日一周Shibor利率1个基点,这种现象意味着一周Shibor短期仍面临较大的上行压力,流动性偏紧格局仍将持续。
往中长期看,若南方旱期仍将延续并影响到夏粮产量,非食品价格也维持目前的上升趋势,则其导致的通胀压力很可能抵消掉6月份往后逐渐下行的翘尾因素。通胀水平高居不下的概率正在增大,这意味着中长期内货币政策维持从紧的可能性也在上升。
张忆东也表示,“上调准备金率+三年期央票”组合,印证了宏观调控的基调短期仍难以改变。宏观资金面压力渐增。考虑国内信贷与外汇占款,4月份的流动性总供给增速继续回落至16.53%,创2006年2月以来的新低,货币剩余快速回落趋势短期难以扭转。
估值下压趋势尚难见到拐点
从市场资金供求的情况来看,股指企稳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汪超表示,5月以来新发行的偏股型基金已经达到15只,预计近期能为股市补充增量资金约230亿元。同时,社保基金新增了100亿元投资股市和债市,其中60亿投向股票市场,未来还将选择机会扩大投资。
而资金需求方面,近两周主板IPO发行数量的增加导致整体IPO发行规模有所上升,将为资金面带来一定压力。但是增发和配股压力依然不大,本周的解禁压力也较小。从整体来看,短期资金需求面压力受IPO影响有所上升,但明显低于去年的平均水平。
汪超预计,在此环境下市场短期企稳并维持区间震荡为大概率事件。
不过,谈到反弹甚至反转依然为时尚早。“逻辑发生转变的因素尚未出现,依然坚持看空。”张忆东认为,量化紧缩仍在持续,导致估值下压的趋势短期难以看到拐点,而依据所谓“历史估值底”而抄底的,就有很大风险。存量财富再配置的方向仍然不利股市,民间资金链持续紧张,银行存贷比考核更加严格,衍生出民间拆借、信托产品、理财产品等,持续对股市形成资金的争夺。
因此,张忆东继续强调严格控制仓位的策略,尽量以保守型的仓位防御,增加现金、债券以及“类债券性质”白马股的配置比例。
南方都市报记者发现,上周五沪市成交量进一步萎缩至846亿元,如果从地量低价来判断市场底部的的话,成交量萎缩得还不够,2319点地量为448亿元,2661点地量为681亿元,这次成交量萎缩至700亿左右,才能看作是底部的一个信号。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