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省创先争优报告团成员先进事迹摘录
2011-06-16   来源:河源农批网  作者:wind   字体:【 】  浏览:22次   评论:0

编者按:昨日举行的省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报告团成员用朴实的语言,满怀深情地给我市干部群众作了一场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报告。这些优秀党员的工作岗位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的时代风采和崭新精神风貌,他们以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和榜样。

淡泊名利   深情为民

人物档案:黄素平,广州市海珠区信访局局长。作为海珠区2008年底上任的第一任信访局局长,在迎接建国60周年和广州亚运盛会的关键时期,善于化解新矛盾又“消化”历史积案。两年多来,成功化解了85宗历史积案中的74宗,维护了社会稳定,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王学军对海珠区信访工作给予高度肯定:“海珠区信访工作理念和工作定位以及工作成效走在全国的前列”。

先进事迹

广州塔是“亚运”的重点项目,涉及600多户搬迁,2006年开始拆迁,直到2009年还有200多户不肯搬。距离“亚运”开幕已不足一年,时间很紧。黄素平带队直接在现场设立信访工作室,“零距离”面对面听群众“倒苦水”,坐下来与群众手拉手听想法,搭建好住户与动迁单位之间的沟通协商平台,仅用了三个月就办完了三年未办完的事。

2010年5月27日,在押犯罪嫌疑人吴某因心脏病猝死,家属组织了100多人到省政府闹访。为了化解家属的不理智、过激情绪,黄素平主动提出陪同死者家属到殡仪馆停尸房一起悼念死者,最终促使直到信访人理性地回到协商平台,使案件妥善了结。

在黄素平的推动下,海珠区信访局建立起智能、高效、便捷的群众来访接待大厅,率先在全省建立手机短信信访工作平台,还率先在全省建立网络信访大厅,搭起一座便捷高效的“连心桥”。2010年以来,以网电信访工作平台为载体受理的信访量占全区信访总量的90%,群众走访量持续下降。

动人感言

群众上访,总是因为他们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他们找党委和政府讨说法,说明他们信赖党和政府。所以,我的理念是:要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

情系麻疯病人  挥洒无悔青春

人物档案:董淑猛,江门开平市玲珑医院副院长。大学毕业后,与爱人一同来到几乎与世隔绝的山乡麻疯病人医院工作,为麻疯病人默默奉献爱心。先后获得开平市十大杰出青年、“爱在江门十佳人物”、广东省“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十大人物、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广东省委组织部等部门还把他们的事迹拍摄成电视纪录片,获得了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最高奖项。

先进事迹

“玲珑”,是个好听的名字,不知道的人会以为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其实它是一所麻风病防治专科医院,是一个远离开平市区30多公里,还要辗转几公里泥路才能到达的地方。

当董淑猛真正踏上这片土地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所有的情况都比预想的要艰辛。医院设备简陋,只有一台旧显微镜,为70多位病人诊病除了用眼睛观察外,还得用手直接触摸病人溃烂的部位。刚开始的时候,全副武装,戴着口罩、憋着气,不仅是防传染,更是因为伤口的气味让人难以忍受。

玲珑医院地处深山,信息闭塞,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娱乐。为了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也为了给病人提供更好的医术服务,董淑猛订购了大量的医学专业书籍,一下班就扎进书海。

多年的春节,董淑猛都没有回家,而是留守山村包饺子送给每个病人。他经常邀请社会团体和热心人士与病人们联欢,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帮助他们摒弃自卑的心理。利用每次外出学习和参加活动的机会,向媒体、向群众作宣传,引导社会正确认识麻风病,消除偏见。

动人感言

“好儿女志在四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这里有苦有甜,也有美丽的人生。”选择玲珑医院,也选择艰苦与孤独。在这里,我们就是麻疯病人唯一的亲人,如果我们离开了这里,他们将更加孤独。就这样,我又有了坚守的勇气。
※page※

一心为民的好支书

人物档案:黄奕文,原高州市古丁镇黄沙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去年,因在抗击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洪灾中积劳成疾,不幸逝世。他的先进事迹,在当地被广为传颂。今年3月,他被省委追授为“广东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说:“在抗击‘凡亚比’台风的过程中,如果不是有一批这样的基层支部和共产党员,灾害的损失、人员的伤亡,就会比现在大得多。”

先进事迹:黄沙村村民说:“是黄奕文带领乡亲改变了黄沙村的落后面貌,是他使我们村第二次‘解放’。”

从黄沙村村委到21个散落在海拔近千米山腰上的自然村,村委会到下面21个村小组,全部要走羊肠小道,一不留神就有掉下山涧的危险,村民出行运货,靠的是肩挑马驮,到最远的村小组要走3个多小时。1999年,黄奕文以高票当选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他把改变黄沙村交通落后面貌作为头等大事来。

修建20多公里的黄沙村公路,要跨山涧、越深谷、架桥梁、垒石基,工程难度之大难以想象。黄奕文带领党员和群众,没日没夜地奋战在工地上,挖泥土、抬石头、扛水泥,黄奕文样样抢着干。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黄沙21条自然村全部通了公路。世世代代蜗居在深山野岭的黄沙人,终于解决了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

路通了,黄奕文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全村迅速掀起了养殖热潮,改变了黄沙村以前的传统型单一农业。黄奕文还利用黄沙村水资源丰富的条件,经过4年多的艰苦努力,引资先后建成5座水电站,村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越过越红火了。100多名外迁的村民又举家迁回故乡。

军队复员干部扎根山区创大业

人物档案:贾东亮,肇庆市广宁县八一生态农场场长。作为一名军队复员干部,贾东亮选择背井离乡来到广宁县创办农场。经过14年艰苦创业,他一手“拉扯”大的农场已成为当地的创业示范基地、农村党员培训基地和退伍军人教育基地。贾东亮本人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2007年,当选十七大代表,并成为十七大主席团成员。

先进事迹 贾东亮33岁时已经是空军空降兵某部司令部通信处一个副团职参谋,少校军衔。复员的时候,贾东亮才35岁,1997年底,他谢绝了首长、战友的好言相劝,在亲人的怨言声中,打着背包,怀揣着10多万元复员安家费,千里迢迢独自一人走进了广宁县黄盆村进行“三高”农业开发。

创业之初,贾东亮住的是当地村民一间废弃的破旧鸭棚,一天一块钱的租金,这鸭棚既阴暗又潮湿,没有路,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深夜里,常有毒蛇钻进鸭棚,悄无声息地躺在床脚下,周围的老鼠唧唧喳喳打个不停,还有一群群黑压压的蚊子在床头盘旋。尽管起早摸黑地干,贾东亮的创业第一仗仍以失败告终:在经历罕见天灾后,10多万元的投入血本无归。

面对挫折与失败,亲人的反对与不理解,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贾东亮没有放弃,他继续留了下来。他吸取教训,开始用技术武装自己,用市场指导生产,不断壮大农场的生产规模。他坚持走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变”的发展思路。他时时不忘调结构,时时不忘转型升级,真正做到立体式种养。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昔日的荒山野岭,终于变成了花果山、生态园。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贾东亮申请成立了创业党支部,把有志于发展“三高”农业的复退军人党员组织起来,以支部+协会的形式形成一个整体,利用这个平台,开展了致富工程、一帮三工程和送温暖工程。

动人感言

我不与别人比权力、比职务,而是比奉献、比创造。穿上军装我是名军人,拿起锄头我仍是名战士。我将继续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天地,为国分忧,为党旗争辉,为军旗添彩。
※page※

当医生就要把病人装在心里

人物档案:侯凡凡,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她首次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降低晚期慢性肾脏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危险性,为全世界的肾脏病病人带来了福音;今年年初,侯院士被评为全国三位和谐医患关系典型之一。

先进事迹

一直以来,侯凡凡为病人选择治疗方案的原则就是:安全、有效、经济。很多刚到我们科住院的病人都会奇怪地问:“医生,怎么你们既不给我打针,又不给我吃药呢?这不是没给我治病吗?”个别人甚至会冲到侯主任的办公室去责问她。这时,侯院士会很耐心地给病人解释,我们首先要检查清楚病因,只有这样,才能制订最适合你的治疗方案。

因为把病人装在心里,侯院士总是设身处地去为病人着想。为了降低病人的风险,确保治疗安全有效,她和我们科的医生把手机号、家里电话号甚至QQ号都公布给病人,400多个病人,不管白天黑夜,不管节假日,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问医生。

2006年1月12日,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侯院士的论文《贝那普利对晚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给肾脏病患者带来了更大的福音,向世界展示了来自中国科学家的肾病研究成果。国外专家评价这项研究结果“改变了当前慢性肾脏病治疗上的传统理念”, 2007年,美国内科学年报在总结“内科学进展”时,称这项研究是“近年对内科学临床实践最重要的研究”之一。

动人感言

作为医生,应该经常念叨的是:我的病人,我的亲人啊,我怎样才能让你们在求医的路上少一点委屈,多一些温暖,我怎样才能让你们享受更多幸福的时光!我们国家大多数病人还不是很富有,哪怕能为病人节省一分钱的事,我们都应该去做!

在学习创新奉献中展示人生价值

人物档案:罗东元,广东韶关钢铁集团首席技术专家,电气高级技师。已有150多项创造发明、技改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其独立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创新工程总量超过1.6亿元,为企业创造效益超过6000万元。两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被国家确定为中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先进事迹

罗东元从小就喜欢摆弄电器,爱好无线电。到了韶钢工作,他坚持自学无线电、数字电路、逻辑电路等十几门专业技术理论。罗东元从一个岗位技术能手,逐渐成长为从事大型创新工程设计和实施的首席技术专家。

1993年,罗东元成功地研发出完全符合铁路信号技术和安全规范的作业区型电气集中系统。1994年,全国冶金系统运输科技工作会议在韶钢召开,全国在道岔全自动控制现场,专家们呆住了,这个项目原来是我国引进日本的半自动控制技术,也是冶金部向全行业全力推广的一项新技术。但在韶钢,他们看到的却是从未见过的全自动控制方式。这项技术获得全国发明银奖等多个重大奖项,也成为罗东元后来一系列重要技术发明的基础。

上个世纪末,罗东元又投入韶钢最大的主站场工厂站的设计。工程竣工后,来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的国家级专家和近十家特大、大型钢厂的专家,在参观后都一致把该工程誉为“韶钢模式”。

动人感言

要在技术工作上有所成就,一般意义上的爱岗敬业是不够的,必须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极富兴趣,甚至是如醉如痴的地步,要把战胜困难迎接挑战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才能排除一切的杂念,忘我无我,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倾情瑶山燃点幸福之光

人物档案:王清明,省烟草专卖局派驻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三排村干部,在他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三排村扶贫“双到”工作在2010年省、市组织的验收考核中以99分高分荣获第一名,先后被《中国经济周刊》、《南方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国家扶贫办赞扬三排村检查扶贫“堪称奇迹”。

先进事迹

2010年3月,王清明肩负组织的重托,来到我省最贫困的地方,地属粤西北山区的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三排村,开展“规划到户、责任的人”扶贫“双到”工作。三排村是一个全瑶族村落,在高寒山区,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再加上石灰岩地貌,难以蓄水,使这里的农业生产完全是望天收成。王清明根据三排村的自然条件和生产习性,经过认真的观察、摸索和考察,并征求专家意见,确定了抓好“种”和“养”作为生产发展的突破口。种就是种红芋头、种桑树、种金银花、种良种花生等耐旱的农作物及老油茶树改造,建种植基地;养就是养猪,建养猪基地。

为消除村民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王清明制定了一系列奖勤罚懒措施。驻村一年多来,他走遍了三排村每一寸土地,也熟悉三排村的每一家、每一户、每一人。通过前期充分的调查、后期认真的管理,我把单位投入的287.6万元帮扶款每一分都落到实处。很多家庭提前两年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村集体年经济纯收入7.1万元增长了一倍多。

动人感言

只要组织需要,只要村民需要,我将义无反顾,兢兢业业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为建设幸福广东、幸福瑶山贡献力量,让我和村民,村民和我永远连接在一起,让燃点的瑶山幸福之光永放光芒!整理/许晓峰   摄影/刘奕锋

Tags:成员先 责任编辑:wind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曹德旺:真正的首善 [下一篇]中央财政拨付资金12亿 支持长江地..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