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6·30”扶贫善款使用成效追踪报道之2

潭水镇卫生院新建的住院大楼
核心提示:在去年开展的首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我市通过开展一系列募捐活动,募集了1.04亿元慈善资金。截至目前,我市利用这笔善款已资助改扩建学校30所、敬老院23所、卫生院19所、福利院5所、改造贫困户泥砖房1497户;资助贫困学生上学1346人、困难残疾人康复治疗1632人、医疗救助困难群众1.5万人、救助困难职工645人、解决贫困户饮水问题398户;扶持修建道路89公里、农田水利设施1.57万米;帮扶贫困村发展农业生产项目96个、工业生产项目21个、商贸旅游项目32个等。此外,还通过慰问和资助方式,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生产,使大批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2010年,我市充分利用“6·30”扶贫济困善款及各级财政配套资金,围绕业务用房的危房改造和面积达标问题,以及新增仪器设备装备、人才建设等问题,大力推动了19所落后卫生院与卫生站的改造。这些卫生院和卫生站获得改造升级后,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广大农民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扶贫捐款是一场“及时雨”
“在潭水卫生院中医住院综合楼扩建工程中,来自扶贫捐款的100万元占了扩建工程总投入的一半左右,发挥了重要作用。”潭水中心卫生院院长杨继全感慨道。合山中心卫生院院长钟贤达亦表示,该卫生院改建工程总投入超过300万元,而中央扩大内需补助资金有50万元,省级没有补助资金,大部分资金需自筹,如果没有从扶贫捐款中下拨的100万元专款,改建工程很难开展,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
记者从市民政、卫生部门获悉,2010年,我市共使用扶贫捐款640多万元支持一批卫生院、卫生站等基层建设项目。其中,市慈善会从市级扶贫捐款中专项拨付500万元,由市卫生局安排到阳春的合水、春湾、潭水,阳东的合山,阳西的儒洞等5个卫生院各100万元。在市级资助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的专款中,严格进行专款专用管理,并采取分批支付的办法,使扶贫善款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和合理使用。具体做法是:在建设过程中下拨每所卫生院50万元,待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再支付50万元。目前,阳春市的双滘、马水、石望、潭水,阳东的雅韶、那龙、合山,阳西的儒洞、上洋及海陵岛试验区的海陵等10个卫生院的改造建设项目基本完工。
继续完善各地卫生院仍需各界支持
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抓好加大阳春市的永宁、圭岗、合水、陂面、河、岗美、松柏,江城区的双捷、白沙、埠场,阳东县的大八、大沟,阳西县的沙扒,高新区的平冈等卫生院的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全面推进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今年,市政府确定了2011年要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中,完善10间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位列其中。 据初步统计,按照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要求,今年我市完善10间卫生院总投资4810万元,其中中央和省投入990万元,剩下3000多万元需要本市各级财政和单位自筹,资金压力很大。这些项目的上马建设和工程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设资金的筹集和能否及时到位,仍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
▲▲ 主要项目简介
合山中心卫生院改建工程
合山中心卫生院始建于1958年,经过50多年运作,早已破败不堪,成为危楼。 2009年2月,该院新门诊楼被列入广东省2009年乡镇中心卫生院基础建设项目,并于当年9月破土动工。新门诊楼在原卫生院内重建,是一幢框架结构、主体两层半的楼房,总建筑面积1578平方米。
在各方的支持下,该卫生院新门诊楼于今年3月29日落成使用,与此同时,卫生院住院部也重新装修。改造后的合山卫生院环境更加优美,设备更加先进齐全,管理更加周到细致,为乡镇患者创造了优良的就诊环境。
儒洞卫生院门诊综合楼
儒洞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工程,总建筑面积5609平方米,钢筋水泥框架结构,占地面积845平方米。2008年12月中旬开始破土动工,2009年8月中旬顺利封顶,2010年11月份中旬通过有关部门验收。
目前尚有部分附属工程(外排水、门楼装修、门口路面铺设)等未完善,预计六月中旬可以完成。门诊综合楼投入使用后,可设置病床位80张,并可将各临床科室分细使用,如分设内科、外科、传染科、儿科、骨伤科、肛肠科、妇产科、理疗保健科等。
春湾中心卫生院手术综合大楼
阳春市春湾中心卫生院手术综合大楼建筑项目是2010年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工程,占地面积100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24平方米,楼高三层,于2011年1月动工兴建,目前该大楼正在抓紧施工,预计今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
新大楼建成后,卫生院床位将增至100张,住院环境和手术条件将得到很大的改善,能有效解决卫生院业务用房紧缺问题,为本镇及周边乡镇的病人创造良好的医疗服务条件,使广大群众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
合水中心卫生院住院综合楼
合水中心卫生院住院综合楼占地面积474.65平方米,建设总面积2235平方米,楼高四层。该项目工程于2009年11月开始进行基础打桩工程。今年2月完成地基工程,3月完成一层基础框架结构,4月完成二层框架基础结构。目前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已进入三层基础框架建设,5月底已完成四层封顶建设,7月将全部完成土建工程及水电安装工作,预计10月初正式投入使用。
潭水中心卫生院中医住院综合楼
潭水卫生院中医住院综合楼在该院原住院部旁扩建,占地330平方米,楼高五层,总建筑面积1725平方米,建成后可增加床位68张。
该项目为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之一,并获得我市扶贫济困捐款的支持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于2009年12月正式动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项目于今年4月建成使用。新建住院综合楼设有妇产科、内外科、中医康复科和手术室,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方便了当地及周边乡镇患者就医。
▲▲ 走访新建卫生院
合山中心卫生院
新门诊楼排队挂号像市级大医院
1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阳东县合山镇圩镇上的合山卫生院。只见新建成的两层半门诊综合楼宽敞明亮,步入门诊楼,发现地板和窗户擦拭得非常干净。等候大厅内,随着广播念出一个个名字,时不时的有人起身捏着手中的纸条,前往挂号处挂号,整个过程都未出现拥挤和混乱。
正在等候的患者彭女士告诉记者,以前的旧门诊楼,空间狭窄,大伙常常为了排队挂号人挤人,秩序很混乱,挂号和取药也要花不少时间。“门诊大楼建成以后,医院增添了一些设备,管理规范了,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也好了,我们排队取药的时间从以前的四五十分钟减少到15分钟。”彭女士说。
记者随后来到门诊楼的一个科室,看到一位医生与患者交谈几句后,从患者手中接过一张居民健康卡,在电脑前晃动一下后,只听“嘀”的一声,屏幕上显示出病人的基本信息。医生说,这样一张卡,患者在全市的各个医院都可使用,实现资源共享,也方便病人看病,基层卫生院实施这样政策的并不多。
在住院部,记者惊奇地发现,每个病房不仅有编号,还写上了负责医生和护士的名字,其做法已向一些县、市级医院看齐。病房内,不仅安装了中心供氧、呼叫系统,连空调、液晶电视也做到每个病房一台。住院者陈女士感叹,以前的住院部,不仅光线差,夏天多蚊虫,而且空气质量不好,味道很难闻。住院部改造后,环境优美,设备比较齐全,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更好了,更重要的是费用也不贵。
卫生院院长钟贤达表示,该院承担着当地和辐射周边5个乡镇的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全体医务工作者将用好的形象、医技和质量服务于广大群众,为合山及周边镇区的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潭水中心卫生院 中医住院综合楼为周边条件最好
在走访完合山中心卫生院后,我们驱车前往阳春市,来到位于潭水圩镇的潭水中心卫生院。抵达卫生院时正值中午午休时间,卫生院里的人不多。在院长杨继全的带领下,我们在门诊楼后面见到了新建的中医住院综合楼。只见该综合楼就在原住院部的右边扩建,五层高的新楼外墙贴着崭新的黄色瓷砖,与陈旧的旧住院部形成鲜明对比。
走上新住院部二楼病房区,只见每间病房宽敞明亮,尤为难得的是每间房墙壁的瓷砖从墙脚砌到墙顶,看上去十分整洁卫生。病房里配有中心供氧、呼叫系统,以及电风扇和液晶电视,病人躺在崭新的、配有凉席的钢架病床上,安心地休养着。刘阿姨此刻正在病床边守护着患病的女儿。她告诉记者,她是马水镇的居民,获悉潭水镇中心卫生院建设了新住院楼,医疗环境比较好,便专程带女儿过来看病。“潭水卫生院新住院楼建好后,环境比以前更好了,这也是周边地区条件最好的,带女儿过来看病比较放心。”刘阿姨说。
杨继全介绍,新中医住院综合楼建好后,病房面积是原来的几倍,产房、手术室按相关标准建设,并配置了空调。“建好新住院综合楼后,病房床位从原来的30多张,增加到98张,医院的软硬件建设也获得了升级改造,接纳病人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比以前大大提高了。”杨继全兴奋地说。
▲▲ 记者手记
让基层民众享受更好医疗服务
在广大乡镇,不少卫生院由于经费的问题,不仅建筑破旧,设备也跟不上时代,无法满足乡镇病患者的医疗需求。日前,记者走访我市部分乡镇卫生院发现,得益于扶贫善款的“注血”,一些原本不尽人意,亟待发展的医院改扩建了门诊楼、住院部,添增了设备,完善了设施,基层民众看病求医有了更好的服务,给乡镇病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提供了保障。
老百姓对卫生院的面貌改观感到由衷高兴。他们说,卫生院管理越来越规范了,治疗环境更宽更亮了,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和技术也越来越好了,很多疾病都可以在卫生院诊治了。基层医护人员也说,卫生院规模和技术提高了,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卫生院在技术、设备和服务上的改善,有助于造福一方群众。满足基层民众的医疗需求,需继续完善全市各地的基层医疗网点,这就需要社会各界更大的扶持。我们希望,在扶贫济困捐款活动中,能筹集到更多的扶贫善款投入到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中。在这些“爱心款”的支持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更好的卫生院出现,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会得到缓解并逐步解决。撰文/本报记者 梁宗具 陆超 通讯员 钟益仙 李宜天 摄影/刘奕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