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建促发展的“海陵模式”
近年来,海陵岛试验区委、区管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的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创先争优为载体,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为首要任务,以加快旅游发展为主攻方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快发展中转变方式、实现幸福追赶的总体要求中,不断朝着建设“国内外知名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创意岛”的目标迈进。有组织、成体系地推动基层党员带头参与发展和服务,形成了创新党建促发展的“海陵模式”。
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1.7亿元,同比增长8.8%,人均生产总值2.55万元,同比增长12.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实现收入1.132亿元,同比增长56.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 ,增长44%,外贸出口总额8780万美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双丰收。
创新体制深入基层
海陵岛试验区积极实施“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幸福追赶”战略,推动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破解难题上有新突破,在落实任务上有新举措,在推进工作上有新做法,促进党建工作出亮点、出典型、出经验,促进全区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开展“党员走访群众”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组织党员深入基层“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建立走访卡册,记好“民情日记”,建立“民情档案”;健全机制,每个党员每个季度至少走访群众一至两户;加强督查,确保活动取实效。
——深化“党课上渔船”活动,创新渔民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根据渔民实际创新富有“渔味”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灵活设置教育阵地,有选择地将党课“搬”到渔船上;围绕“开展创先争优、建设幸福海岛”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激发渔民党员创先争优内在动力。
——实行四轮驱动,给力幸福乡村。结合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实行四轮驱动,构建富有特色的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工作新格局。即区领导挂点村,区直部门包片村,区直单位干部进驻村,村干部主管村。成为该区实现幸福追赶的一项重要举措。
——创建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管理体制改革后,区委高度重视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一是将区委基层办实体化,直接指导农村党建工作和对“两委”干部管理;二是规范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工资待遇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三是出台双百分制考核制度,把村干实绩与区直单位、驻村干部捆绑考核;四是打造党建工作示范点。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创先争优彰显活力
海陵岛试验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目标,着力从八方面创先争优:
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征地工作中,敢于碰硬,开拓创新,在加快征地开发建设工作中创先争优。
二是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攻坚破难,当优秀标兵,在驻村工作中创先争优。
三是打造城乡互动平台,让城乡基层党组织同台竞技,在城乡支部共建工作中创先争优。
四是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建立健全定点扶贫责任制,在扶贫开发中创先争优。
五是以建设“国内外知名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创意岛”为目标,开展旅游环境整治,致力打造绿色海岛,低碳海岛,在旅游环境建设整治工作中创先争优。
六是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明晰、层层落实”的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在信访维稳工作中创先争优。
七是强化党员学习意识,积极开展理论研讨、读书座谈活动,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创先争优。 八是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创先争优。
※page※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在开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海陵岛试验区开拓创新,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喜人成绩。
一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坚持科学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下,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大对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完成了旅游大道、海滨路、宋康大道等环境改造工程,并加强城区的排污工程建设。
二是交通建设成果辉煌。目前,岛内公路密度为242/百平方公里,公路总里程260.4公里,实现了镇和所有行政村100%通水泥公路。 三是电力设施不断完善。已兴建了11万伏输变电站和完成了两个5万伏供电站的增容改造,风电项目一期工程已并网发电。
四是邮电通信发展迅猛。坚持以应用促发展,形成了以光缆为主的大容量、高速度现代化通讯网络,光缆线路总长度达55千米。
五是农业基础设施成绩显著。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32处,完成了11宗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和6.5千米水毁堤围修复工程,全区防汛抗灾能力显著提高。
旅游环境优化升级
近年来,海陵岛坚持以旅游为主业,围绕建设“国内外知名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创意岛”目标,全力推进旅游环境的优化升级。
在巩固和发展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同时,按照“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以景点升级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环境建设,对银滩大道、闸坡旅游大道、海滨路、大角湾旅游景区等10余个景点进行升级改造,兴建了螺州海滨公园、南海放生台,建成了牛塘山汤显祖文化长廊等新景观,各项绿化工程、亮化工程相继完工,营造了海陵岛全新的旅游形象。
 风电公园。
在“南海I号”品牌效应的强劲带动下,海陵岛不断打响“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中国最具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滨海旅游度假胜地”、“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等系列名片,提高了海陵岛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宣传促销工作也成效显著。
目前,全岛开放经营的旅游景区景点有4家,日接待能力达3.5万人次以上。随着全岛旅游环境的优化升级,产业素质的整体提升,服务质量的普遍提高以及宣传促销工作的创新,海陵岛客源结构渐趋丰富,旅游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项目建设助推发展
海陵岛试验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区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切实搞好服务,做到集中精力抓落实,全力以赴促进度,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重大项目上马建设、在建项目加快进度、建成项目发挥效益,增强全区综合实力。
该区今年集中力量推进16个重点项目建设:一是保利十里银滩西区项目;二是南海湾温泉酒店;三是南海I号大道;四是达港路;五是风电公园建设;六是闸坡人民西路的整治;七是雪流湾项目;八是马尾岛项目;九是丽岛·中南海岸项目;十是黄金海岸公寓项目;十一是白蒲污水处理厂和银海西区管网建设项目;十二是闸坡镇卫生院和海陵中学学生宿舍楼建设;十三是旧奥湾风情文化街项目;十四是岛东风力发电项目;十五是万向城水产品加工基地项目;十六是银海中区五星级酒店项目规划建设。其中,保利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投资4亿元以上,南海I号大道、达港路、闸坡人民西路整治项目力争在今年建成,南海湾温泉酒店项目力争年内建成,其他重点项目力争年内动工建设,实现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的目标,实现旅游经济发展的全新跨越。
保障民生促进和谐
海陵岛试验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致力于改善民生,促进全区社会和谐发展,重点抓好了信访维稳、扶贫开发、民生工程以及社会保障这四件大事。一是抓好信访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完成全镇24个村(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建设任务。全面落实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二是抓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2010年,共投入帮扶资金939.56万元,帮扶工作成效显著,全区4个贫困村有100户371人的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元,占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总户数的64.9%。三是抓好劳动力转移工作。四是抓好民生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25%,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达96.6%。此外,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卫生、文化、体育、安全生产、工青妇等工作均取得了新成绩。
撰文/张敏 张生 关振朝 梁道杨 照片/海陵岛区委办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