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在首届海博上肯定阳江海洋产业发展成就
■核心提示:阳江是广东省海洋大市,海洋优势是构成阳江区域竞争力的核心优势,是阳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赶超经济发达地区的希望所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各地和各级海洋与渔业管理部门立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扶持引导,多措并举,推动海洋经济迅猛发展和现代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出口带动
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转变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原副省长李容根等放生百年海龟。
今年上半年,我市海洋渔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头4个月全市水产品出口总量1.42万吨、货值6576万美元,两项指标跃居全省第一,破解了长期以来产量高、产值不高的发展瓶颈,也标志着阳江逐步从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市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目标,以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扩大水产品出口为抓手,大力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并形成了基础实、起点高、门类全、后劲足、前景好的海洋产业新格局。 ※page※
抓生产——保障水产品出口供给
为提高水产品生产能力,我市着力发展海洋捕捞业,积极引导渔民更新改造渔船,大力发展钢质渔船,推动渔船的升级换代。目前,全市共拥有钢质渔船310艘、功率9.65万千瓦。2010年新增钢质渔船99艘、功率2.5万千瓦。积极实施渔业“走出去”政策,引导渔民向外海、深海渔场作业,提高捕捞业的产量、质量和效益。目前,经常在外海、深海渔场作业的渔船达1070艘,其中在南沙生产的渔船有30多艘,成为推动我市海洋捕捞增产的重要力量。
在抓好捕捞生产的同时,按照“政府引导、部门规划、财政补贴、群众参与”的原则,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加快推进标准化池塘建设。全市建成了一批以海水优质鱼、对虾、近江牡蛎(蠔)、罗非鱼等品种为主的基地化、健康化、集约化的养殖基地。其中,平岗农场万亩虾场被评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红光村程村蚝养殖基地被评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和“国家级近江牡蛎标准化吊养示范基地”。
扶龙头——提升水产品出口能力
我市积极争取渔业产业化发展和转产转业等资金,大力扶持阳江市谊林海达速冻水产有限公司、广东顺欣海洋渔业公司等一批发展速度快、规模大、带动强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挥“一个产品扩一片、一个企业带一串、一个产品连一线”的集聚效应,提高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值,带动水产养殖面积约10万公顷,解决2.5万人就业。其中,谊林海达速冻水产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第四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我市首个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在立足培育本土渔业企业的同时,我市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如引进的大型水产品出口企业万事达海洋食品有限公司,2010年出口货值达9574万美元。目前,我市共有从事水产品养殖、加工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4家、市级6家。
强管理——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
我市始终将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推动海洋渔业发展的生命线,从控源头、建制度、强监控和严执法等方面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一是加快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二是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和检验检测体系,引导渔业企业加强质量标准管理。三是健全和落实水产养殖用药登记、水产品生产全程监控等制度,强化水产养殖饲料、药物、添加剂的投入使用监管。四是集中力量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将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日常化、制度化。2010年共检查水产种苗、养殖场地121个,抽样9批次。目前,我市共有水产品出口原料备案场42家,养殖面积9756.5公顷,占全市养殖面积的24.9%,46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通过认定,35个无公害水产品通过认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树品牌——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力
我市把打造名牌作为推动水产品出口发展的重要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通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广大渔业企业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提高出口产品的经济效益。一批企业增强了产品竞争力,产品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如阳江市谊林海达公司,已经成为国内产量最大、档次最高的面包虾生产企业。目前,我市水产品共拥有7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去年,阳江市和阳西县还分别被评为“中国蠔都”和“中国蠔乡”。
优服务——做优水产品出口环境
我市市县大部制改革在政府工作部门大幅度精简调整的情况下,仍单独设置海洋与渔业机构,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海洋产业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决定》等政策,为加快发展海洋渔业、促进水产品出口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加强对水产品加工企业行业指导,提供“一站式”全程跟踪服务,帮助企业申报各类质量安全认证和开展无公害养殖产地认证,如永兴公司取得活鲜鱼(虾)直供香港资格,成为粤西首家活鱼(虾)直供港澳企业;万事达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取得行业公认要求最苛刻的全球食品安全标准SSG认证。成立了水产品加工与流通协会,指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立水产品出口集中备案机制,为水产品出口提供便捷的通道。目前,我市水产品已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 ※page※
■校市合作
率先启动海洋综合开发试点

6月20日,我市与中山大学签署加强校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阳江在全省率先启动海洋综合开发试点市工作,一批关系阳江海洋经济发展大局的综合开发项目将陆续落户。
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将充分发挥中山大学科技与人才优势,围绕阳江布局一岛六大产业带(基地),即以海陵岛为中心,打造集滨海旅游、海洋文化、邮轮娱乐、游艇俱乐部和高尔夫等高端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国际海洋文化休闲度假胜地;以核电、沿海(岛)及海上风能、浪能等发电场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带(基地);以阳江港为依托,以食品加工、有色金属等新材料加工为重点的现代临港工业产业带(基地);以闸坡、东平等国家级渔港为依托、南海为载体,努力打造集南海、大洋性渔业资源开发、加工、出口及后勤补给于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带(基地);以城(区)沿岸腹地为依托,建设一个集科研、教育、培训、服务、产业孵化等为一体的新型特色海洋科技产业集群(带);以沿(近)岸为依托,构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带(基地),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现代化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生态良好的现代海洋产业,为全省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探索新路径和提供经验示范。根据协议,中山大学将在我市建设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阳江分中心、阳江(中山大学)海洋科技研究院和海洋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并率先在全省启动广东省海洋碳汇渔业示范基地和新型高效浪能发电装置的研发与应用等项目。
■执法管理
服务大局提升水平
 七一晚会展示渔政海监队伍风采
我市沿海临港工业发展迅猛,用海需求大。市海洋与渔业局一方面加强海域使用管理,查处和制止各种违法用海行为。另一方面,服从地方经济建设大局,大力支持和配合重点项目建设。如协助阳江核电、广东华厦阳西电厂、阳江港码头泊位等国家、省重点项目完善用海手续,推动项目顺利动工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政策,惠及渔民。如贯彻实施好转产转业议案,现已完成全市902艘减船任务,扶持渔业产业化发展项目49个,培训渔民2300多人,安置660多户水上渔民上岸入住。争取和落实惠渔政策,努力打造柴油补贴发放阳光工程。2006年以来,中央财政共下拨我市渔业柴油补贴资金达12.84亿元, 2010年油补资金居全省第一,达4.6亿元。 加强执法管理,加大对“电、炸、毒”鱼、线内底拖网作业、休渔期偷捕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伏季休渔管理,阳江休渔工作连续13年保持零违规,被南海区渔政局评为“休渔先进单位”。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市海洋与渔业部门两次派出中国渔政44602船到珠江口开展海监执法,并顺利到汕尾执行亚运安保任务。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确保我市近岸水质保持良好。 ※page※
■重磅品牌
国家级海洋公园提升阳江形象
副省长刘昆到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调研
今年5月19日,国家海洋局公布全国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名录,我市海陵岛国家级海洋公园榜上有名,这是迄今为止我市海洋经济发展获得的最有份量国字号品牌。 根据海陵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发展规划,包括大角湾在内的长达6.12公里海岸线、总面积为19.27平方公里的海陆领域划入其中。海陵岛国家级海洋公园是集海洋历史文化资源与海洋生态资源为一体的海洋生态综合区,是国内沿海罕见、具有丰富海洋生态资源与独特海洋生态景观的海区。该公园的建立有利于合理保护海洋生态,开展系统的海洋生态科学探索,有利于深入挖掘和弘扬我国灿烂的海洋文化,努力打造成世界海洋博览中心和国内外著名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有利于高效的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实现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首批新建的国家级海洋公园有机会获得财政部拨付的专项资金,以加强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等。我市将充分发掘其品牌影响力,把海洋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项目包装,把一些与海洋公园相配套的国家级项目吸引进来,加快完善海洋公园的规划建设和开发。
■现代渔业
频频打造新亮点
去年以来,在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大力推动下,我市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在推动现代渔业发展方面频频出手大动作,不断打造新亮点,增创海洋产业发展新优势。 政府层面,我市已纳入全省海洋综合开发试点市,使阳江海洋经济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并推动中山大学与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全省率先启动海洋综合开发试点市工作;争取将东平渔港升级为国家级中心渔港,闸坡渔港成为首批“全国文明渔港”;争取海陵岛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申报“中国蠔都”获评审通过;争取目前全省设施最先进的300吨渔政船装配给我市;争取在全省率先启动广东省阳江南鹏岛整治修复及保护等项目。 企业层面,引进阳江万事达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投资约4亿元,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设计建设水产品物流中心和保税仓,该企业计划明年底后年初上市;广东顺欣海洋渔业有限公司6艘功率为705千瓦超低温大洋性金枪鱼延绳钓指标已于去年11月获国家渔业局批准,并正式动工建造,省海洋与渔业局已于今年3月份批准我市远洋资格,并注册成立广东中洋远洋渔业有限公司;今年5月,阳西县沙扒镇深海网箱项目正式投苗,标志着在精深养殖方面取得新突破,为我市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展了新路。
■机关党建
连年获评优秀党组织
市海洋与渔业局积极推进创建学习型、责任型、服务型、廉洁型、和谐型等“五型”机关活动,全面提升海洋与渔业干部队伍的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抓落实执行力、依法行政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倡导“六讲”:讲学习,提高执行的能力;讲大局,强化执行的凝聚力;讲责任,增强执行的动力;讲团结,形成执行的合力;讲创新,激发执行的活力;讲廉洁,夯实执行的保障力。加强整顿机关作风活动,使干部工作作风、组织纪律、办事效率明显好转,执行力和公信力大大增强。近年来,局机关党委连续被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