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基层远程教育网点全覆盖——
■ 本报记者/唐丹丹 “我能有今日的收获,远程教育可帮了大忙。”15日,阳春市陂面镇三朗村党员、妇女主任蔡卫珍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有了远程教育的“指点”,她壮着胆子种了十余亩淮山,去年仅此一项就收入12万多元。在她的带动下,全村种植淮山2000多亩,人均收入达4800多元。
蔡卫珍由衷地说,远程教育站点成了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智囊袋”,不会科技向它学,不懂管理要它教,不知市场向它问。据了解,目前,这样的远程教育站点遍布阳春市各个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
“远教”改变村民传统种植观念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新形势下运用现代化手段造福农民群众的一项富民工程,也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一项基础工程。”阳春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2008年底,全省统一采用电信宽带互联网技术模式,通过宽带互联网传输途径,依托省电信平台,建设全省统一的教学平台,在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建设终端站点,配备电脑、电视机、机顶盒和摄像头等设备,让基层干部群众足不出村就能通过网络、电视视频学习政策理论和科技知识。
记者来到陂面镇三朗村委会时,村干部蔡志望坐在电脑前,用鼠标点击登陆“广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就能浏览网上丰富的信息,如南粤党建、政策法规、农经资讯、农业技术、价格行情等。
“村民们挺喜欢这个网,我们从上面学到不少东西。”蔡志望说,以前村里只种有300多亩淮山,由于种植分散、信息封闭、技术落后,常常出现产量低、销售不畅的局面。自从有了远程教育站点后,村民们逐渐摆脱了“老套路”,开始探索科学种植模式。在党员村干部的组织下,他们一有空就观看农作物种植技术电视讲座,还经常上网查询市场价格、销路等,逐渐扩大种植规模。如今,三朗村每年出产淮山1000万斤,成了名副其实的淮山专业种植村,吸引外地客商纷纷上门收购。
“远教”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素质
今年以来,阳春市坚持远程教育与基层党员干部先进性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双培双带”活动:把党员培养成科技能手、把科技能手培养成致富带头户,党员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党员带头致富、帮助群众共同富裕。合水镇平西村党支部书记吴耀富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我们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远教视频,大伙最喜欢看的内容是《致富经》。”吴耀富告诉记者。今年2月初,他们通过远教平台观看了中山横栏镇发展花卉基地致富的故事后,心里跃跃欲试。经过上网查询,吴耀富认为花卉种植技术成熟,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于是,他发动乡亲们利用村里的复耕地,种植了1500多亩适应本地生长环境、市场潜力大的美丽玉木棉等花卉品种。不出半年,这批小苗长成半人高,就被外地客商全部预定。
记者来到平西村采访时,合水镇委书记甘扬生正在电视机前和当地的党员干部一起“上党课”。据介绍,他们利用远教平台组织基层党员定期开展培训,以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水平和党性修养。
“大量的理论知识、实用技术和致富经验图文并茂、源源不断地传送到基层农村,让党员干部和群众喜闻乐见,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甘扬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