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宏广在全会上讲话
——魏宏广在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上的讲话摘要
上半年经济运行“五亮点”
增长快速
今年以来,我市主要经济指标高速增长,增幅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30.8亿元,增长15.6%,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6亿元,增长30.6%,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8亿元,增长45.6%,同比提高10.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147.2亿元,增长37.0%,增速居全省第5位。
效益提高
上半年,全市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快速增长,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等税种大幅增收,地方库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3%,经济运行质量趋好。工业企业效益进一步提升。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4.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3.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0.1%,提高9.5个百分点。
结构优化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全市完成工业投资86.8亿元,增长96.6%,占投资总额的58.1%;工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适度重型化步伐加快,重工业实现产值174.1亿元,增长43.6%,比轻工业快23.6个百分点。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42.6万亩,增加1.98万亩,春收作物和夏收粮食实现增产增收,农业实现总产值113.2亿元,增长5.1%。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物流、通讯、金融、文化产业特别是旅游业蓬勃发展,1-6月,全市接待游客381.8万人次,增长18.8%。消费市场稳中趋旺,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5亿元,增长16.2%。
后劲增强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71.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9.3%。其中阳江核电、华润阳西风电场、广青镍合金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1.7%、50.4%和71.9%。面向大型国企、著名民企、台商的三场重大招商活动取得较好成果,分别签约133亿元、118.5亿元和5.4亿美元,引进了北京国华电力煤电一体化、广东明阳集团阳江风电开发和风机制造、世纪青山镍合金等一批优质项目。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市4个园区累计投入开发资金30.2亿元,引进项目300个。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园成功竞争成为省重点扶持的十大产业转移园区之一,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发展协调
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48.4亿元,增长23.9%。外经贸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0.1亿美元,增长24.8%,其中出口8.8亿美元,增长22%。新批外资项目27个,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增长22.1%。区域协调发展。上半年,各县(市、区)发展步伐继续加快,特别是阳春市、高新区发展较快,其中阳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3.5个百分点;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全市平均水平的3倍。民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十件民生实事”进展顺利。第二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筹措资金6857.9万元。 ※page※
下半年工作抓好“七重点”
狠抓工业发展 力促工业提质增效
一要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各级领导要继续深入企业调研,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二要推动转型升级。加大对传统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特别要做优做强五金刀剪产业。三要完善园区建设。抓住广州(阳江)园区被评为全省重点产业园区的有利时机,用好用足省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园区要突出主导产业,加快企业入园步伐,努力形成产业集群。
狠抓重点项目 力促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今年我市安排了47个重点项目,各级各部门必须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提供贴身贴心的服务,确保按计划顺利建设。要突出抓好两方面工作: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二要进一步健全项目储备制度。
狠抓招商引资 力促承接产业转移有新突破
一要突出资源招商。二要突出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与电力能源、五金刀剪、海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关联度紧密、配套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三要突出活动招商。充分利用省大型招商活动以及我市旅游文化节、刀博会等开展招商活动。四要突出专业化招商。
狠抓农业农村经济 力促现代农业优化发展 一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二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力抓好2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6万亩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三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海堤达标加固工程建设,确保平冈海堤在10月份前开工。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加强灌区改造,确保按期完成5万亩基本农田整治任务。
狠抓现代服务业 力促第三产业繁荣发展
突出抓好海陵岛旅游综合开发,大力推进保利十里银滩综合开发等旅游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把海陵岛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休闲岛。推进国家海洋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东平、沙扒滨海区等重要组团及一批特色旅游强镇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商贸业态。
狠抓市场开拓 力促内外需求全面发展
要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在巩固美欧等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南美、东欧、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要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引导企业建立合适的销售渠道,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要繁荣市场消费。大力实施“放心肉”、“放心菜”工程,抓好市场监管。
狠抓城乡建设 力促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一要加速市政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一河两岸”改造、鸳鸯湖景区改造、南海I号大道建设等。二要加强城市管理。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力整治城乡“脏、乱、差、噪”现象,巩固创园成果。三要加快宜居城乡建设。 ※page※
“四着力”推动社会建设和管理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要积极促进充分就业。二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三要优先发展教育。四要积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五要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六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七要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当前,尤其要重点抓好政府公开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一要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明确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责,尽快成立社会建设专门机构,统筹协调社会建设工作。二要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坚持以健全新型社区治理结构为依托,以增强基层管理和服务能力为重点,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居民生活共同体。三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重点培育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加大放权力度,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四要解决好突出社会问题。加快完善特殊群体、社会治安、公共卫生特别是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着力完善社会管理机制
一要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完善公益法律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在征地拆迁、劳动用工等矛盾多发领域,建立和完善利益平等协商机制,保障各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平等对话权。二要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机制。积极拓宽诉求表达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诉求,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健全公共政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论证制度,广泛听取公众意见,不断扩大公众参与。三要健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作用,构建全面覆盖的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切实把绝大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四要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8月15日起,在重大事项及相关政策出台前要进行科学、系统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应对措施,有效化解和控制风险,确保重大事项顺利实施。
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继续抓好县级行政机构和县(市、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加快富县强镇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构建科学的县镇管理体制。二要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加强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在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审批、重大工程立项、重大举措出台前,采取调研、公示、听证、专家论证等方式,广泛征询社会各界和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三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形成知法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表达诉求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健全网络发言人制度,及时、全面、准确发布政府信息。积极利用电子邮箱、博客、微博、网上社区等方式,加强政府与网民在线交流和沟通协商。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严格控制“三公”支出,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 整理/黄娟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