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江城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区委带领江城人民理思路、定战略、抓发展的五年,是江城上下化危机、破难题、促转型的五年。五年来,江城经济社会发展在艰难中奋进、在奋进中突破、在突破中赶超,各项工作都迈上了新台阶。
招商活动成效显著,引资数额创新高招商引资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近年来,江城抢抓“双转移”机遇,把招商引资工作列为党委、政府工作“一号工程”,不断完善招商政策,改进招商方式,优化招商环境,落实招商责任,主动加强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对接,吸引了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强势进驻,招商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该区共引进项目241个,其中工业项目85个,投资超亿元的17个。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683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
浙江春申集团、香港致富、上东新城等一批工业和城市开发建设的重大项目先后落户,改变了江城项目引进“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局面,为区域经济发展积聚了强大后劲。目前,该区在建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有25个,其中投资超亿元的项目8个。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跨越发展后劲足
在各方的努力下,一批重点项目在江城落地开花,稳步发展。据了解,作为“龙头项目”的香港致富项目目前已投入开发建设资金4.3亿元,投入厂房建设1.7亿元,投入购置设备及原材料2.56亿元。主厂房已基本建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投产后年产值可达45亿元,将成为粤西乃至全省重要的皮革生产基地。具有两条生产线、年产300万吨水泥的银岭水泥实业有限公司已于去年底建成投产,年产值可达10亿元;年产250万个不锈钢煲的广东银鹰集团现已全面动工建设,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此外,广东志高空调属下的新奇美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也正在动工建设,发展势头迅猛。
以香港致富项目为代表的一批重点项目的稳步推进,支撑江城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10年,江城区GDP102.19亿元,人均GDP23644 元,工业总产值196.2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4亿元,2007年至2010年年均分别增长11.68%、10.76%、14.43%和17.43%。今年该区经济更是呈现了加速发展之势。上半年,该区实现GDP51.95亿元,工业总产值85.1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20.62%、22.7%。
园区聚集效应凸显,规模工业占半壁江山
近年来,江城坚持以银岭科技产业园和阳江市环保工业园作为经济发展主战场,完善管理架构,创新管理机制,全力将此打造成为全省重要产业转移示范地、现代制造业集聚地、传统产业升级示范基地和技术创新发展平台“三地一平台”,成功拓展了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空间。银岭产业园和高新区打包竞标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今年又成为省十大重点产业转移园之一。阳江环保工业园被列为省电镀定点基地和制革基地。
目前,两大园区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3.9亿元,配套建设不断完善,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企业泰国卜峰集团、上海新东方希望集团、香港致富集团等在内的85家企业入驻,总投资额约69.56亿,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39.1亿元,将使全区工业总产值翻一番多。2010年,两大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亿元,共创税收4435万元。
工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了汽车配件、建材、饲料等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改写了江城没有大项目支撑的历史,成为江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page※
第三产业彰显活力,城郊型农业稳步发展
江城积极配合市推进城南新区、云阳高速、开阳高速连接线、石觉公园等一大批城建项目,配合市成功创建省园林城市,加快建设宜居城乡,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着力发展总部经济,改造建设了一批特色街和专业市场,引进了新都汇时代广场、万事达保税物流园区等一批重点三产项目。
餐饮、娱乐服务业持续繁荣,文化旅游、休闲购物商贸业成为投资热点。成功盘活了金郊商贸城地块,引进了上东新城项目。中洲新城开发加快推进,建华项目即将上马建设。银岭土地储备经营实现重要突破。
近年来,江城充分挖掘利用城郊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业态,城郊休闲园大量涌现。进一步扩大城郊蔬菜种植面积,培育发展了粉葛、甘蔗、南药、花卉等一批示范性特色农业基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实施现代标准农田项目、低产田改造项目,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强了农业防灾抗灾和综合生产能力。
社会管理创新效果好,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江城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该区已有37个社区荣获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荣誉称号,总数高居全市各县(市、区)榜首。金湾社区、南恩街道分别得到了国家民政部和国家计生委的表彰,金湾社区成为全市创新社区服务管理的典型。
该区着力完善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网络,在全市率先全面完成区、镇(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积极推动领导包案责任制、领导接访日制度等信访工作制度落实,形成了良好的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格局,成功化解了一批积压多年的老大难案件,有效维护了重要敏感时期的社会稳定。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创新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服务管理,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连续十四年被评为省、市先进。
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继续在全市领先,高中阶段教育不断发展,高中毛入学率达到新高。扎实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全区“五险”参保人次和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均达到新高。全区20多个机关行政事业单位近2000名干部职工的社保医保多年欠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加强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工作卓有成效,城镇就业充分。推进漠江东桥、中洲大道、中心洲埠场联围、四朗联围、城市防洪工程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去年,江城区积极稳妥推动大部制改革,顺利进行了部门整合,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效能提升。加强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网上审批和“一站式”服务,投资服务管理工作大大改善,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以岗列村为试点,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留用地开发新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果。加强文化建设,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稳定教师队伍,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继续在全市领先,高中阶段教育不断发展,中高考连年获得良好成绩。科技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专利申请量全市领先。积极配合市推进冯盎将军纪念公园建设和关山月故居修建工程,启动了阳江学宫维修工作。加强地方特色文化培育和申报工作,成功获得广东省“漆艺之乡”文化品牌。培育发展新江北路文化街,引导风筝、根雕、奇石、书画、漆器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日趋繁荣。
※page※
创先争优彰显活力,执政能力不断提升
江城坚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要抓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重要载体,不断加强党建工作。
积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坚持大规模培训干部,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促进领导干部知识结构转型优化。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领导班子决策议事制度,促进决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了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公推遴选领导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工作。
建立和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周密组织“三级联创”、“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社区)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农村党建“三培养”、社区党群“连心桥”、非公党建“一二三四”机制建设等系列活动,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活力和水平的提升。严明换届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2011年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换届工作顺利推进。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防腐败体系,探索建立廉政预警机制,在全市率先开展廉政效能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同时加大案件查办工作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力打造服务型机关,深入开展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活动,加强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完善明查暗访制度,健全电子监察系统,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干部队伍作风进一步好转,执行力进一步提高。
江城区委书记黄劲东:
五年的历程,使我们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通过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必须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必须坚持把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作为催生发展活力的根本举措。 第四,必须坚持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第五,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page※
今后五年江城的奋斗
目标是实现“六个更加”
 阳江市环保工业园
 中洲新城发展规划
——经济增长更加强劲。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力争到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预期增长目标。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初见成效,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城市特色更加鲜明。宜居城乡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新城区开发取得新进展,旧城区改造实现新突破,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16年,城市韵味更加浓郁,设施配套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居环境更加舒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有自豪感和归宿感。
——文化发展更加繁荣。到2016年,文明城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发掘工作成效显著,地方特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更加活跃。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强,形成漠阳特色文化产业和各类现代文化产业交相辉映、加快发展的格局。
——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平安江城建设扎实推进。经济社会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各项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基本实现幼有所教、壮有所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帮,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到2016年力争达到全面小康水平。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取得明显成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党的建设更加完善。各级领导班子结构不断优化,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廉洁从政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获得新的进展,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为实现以上目标,着力抓好五项工程:一是实施经济实力提升工程,二是实施民生福祉改善工程,三是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四是实施先进文化发展工程,五是实施党的建设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