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难忘的海朗树
2011-09-23   来源:石河子农批网  作者:光棍男   字体:【 】  浏览:35次   评论:0

项国锋

广东省平岗农场大海堤旁,碧波浩瀚的南海海陵湾的滩涂上,生长着大片大片盘根节错的海朗树林。

海朗树(学名红树林),我对它敬仰已久。它是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的一种常绿灌木和乔木群落,倔强地屹立在海滩上,不怕海水浸泡,风浪扑卷,雷电袭击。别的植物一经海水漫进就会枯萎凋零,即使是坚硬的海边磐石,天长日久,也会由于海水剥蚀而出现蜂窝般的小洞。而海朗树却不然,它坚定地把根扎在海滩上,倾吐着对大地母亲的一腔忠诚,任凭海浪的冲刷、台风的袭击,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的袭击。

我爱海朗树,爱它那吃苦耐劳、生命不息的性格,爱它顽强挺身于海面、傲视狂风恶浪的勇气,爱它苍翠茂盛、瑰丽壮观的风姿,爱它庇护地球、净化环境的品质,爱它随浪漂流、遇土而安、落地生根的顽强生命力,爱它无私奉献、勇于开拓的精神。
眼望着这片海朗树林,我想起了艰苦创业的农垦工人。上世纪50年代初,广东省平岗农场刚刚从海滩上围垦而成。那时,环境恶劣,生活艰苦。垦荒者喝咸水,吃番薯,住茅棚,走泥路,战台风,顶海浪,凭着象海朗树那种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精神,硬是在这泥淖绵绵的海滩上开垦出3万多亩养殖基地。如今,鱼塘星罗棋布,虾场望不到边。一个颇具规模的国有农场,傲立在祖国的南海之滨。25平方公里的肥田沃土连成一片,成为广东农垦最大连片的水产养殖基地。

眼望着这片海朗树,让我回想起1987年的盛夏。当年,我从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原广东农垦管理干部学院)毕业,学校决定让我留校工作。这对我来说,无疑是离开农场的艰苦生活,进入广州市区从事专业学术研究的难得机会。

而我却怀着对农垦事业的热忱和农垦文学的追求,不留恋广州的繁华生活,再次回到了农场这块熟悉的土地。因为这里的一田一水,不仅留下了创业者的足迹和辛勤汗水,也是我为之献身的农垦事业的根基,是我进行文学创作“唯一的最丰富的源泉”。

农场的工作条件是艰苦的,但农垦生活有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在农场的每一天,我都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农垦几十年的创业史是光辉灿烂的。建场初期,农垦创业者把平岗海滩变成人与自然搏斗的战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转业退伍军人,志愿开发海滩的农村土改积极分子,还有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在海滩上艰苦奋斗,播种社会主义种子。那时候生活艰苦,困难重重,但没有人讨价还价。每当我耳闻目睹或亲身参加这种艰苦的创业生活时,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的实际生活感就会油然而生,从心底里涌出一种写作的冲动,那些为祖国创造物质财富的农垦工人,是可敬的,他们的功劳是值得自己去描写歌颂的。于是,我陆续写下了《一道长堤接翠微》、《更惊穷垌养鱼肥》、《开拓者的足迹》、《散发泥土芳香的篇章》等数十篇散文、特写,及一百多万字的经济论文、政工研究等,先后在省、市和广东农垦报刊发表。

屯垦戍边,是祖国赋予农垦人的光荣使命。农垦人创造性的劳动,是运用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这种创造性劳动,正是我们文学作品要努力表现的。要表现好它,自己首先要参与这种创造,只有参与这种事业,思想感情才会不一样。记得我从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归来时,正遇上场里调整产业结构,要在海滩荒涂上建广东垦区对虾养殖基地,这是一项开发性的养殖对虾工程。当场党委把组织虾场基地大会战的任务交给我时,我深感担子的沉重,要在半年时间里完成千亩养虾基地和建筑两座引水大闸任务,困难不少。当时有人为我捏一把汗,担心不能如期完工。

面对困难,我没有退缩,而是把党组织的信任化为创业的动力。施工一开始,我就卷起铺盖,下到工地与工人同甘共苦。白天,我双腿走遍虾场各个角落,在施工现场解决难题;晚上,及时掌握各施工组工程进度,解决供料、施工所碰到的矛盾,使施工方案得到全面实施。同时,运用自己掌握的拖拉机驾驶、维修技术和调度业务知识,组织推土机日夜突击推土,及时排除机车故障,加快施工进度,保证了虾场工程按时按质完成。第二年春汛来临时,昔日千亩荒滩,已建成大片虾场。当我们打开新建的六孔海堤大闸,引来滔滔南海水,灌满千亩活虾池,我双手捧起咸咸的海水,双眼涌出了激动的泪花,与工人们一起分享着艰苦创业所得来的幸福和快乐。

辛勤的汗水和艰苦的付出换来了上级对我的信任。1988年起,党组织让我先后担任了平岗农场党委书记、场长、金海湾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等领导职务。我时刻牢记自己身上的职责。因为我比谁都清楚,平岗农场守护和建设的是祖国南海之滨18公里长的海岸线,它占了全国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的千分之一,自己手里攥的不仅仅是农场3万多亩的黑土地,而是数千名农垦干部职工的厚望。我要用心之犁铧去耕耘那农场的黑土地,要紧紧依靠党组织和群众的力量,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我总是尽力要求自己果敢地站在农场大船的舵位上,目光透视前进航道上的一切障碍。同时,我也要求自己去当一个奋力划桨的人。平时,我迈开双腿,走遍农场田田坎坎,扎进基层搞调查研究,掌握职工思想脉搏,努力探索缔造灵魂深处的内在美,竭力开发春意盎然的文学创造绿洲。因为我有一种自励:如果拿不出与国有农场相称的物质成果和文学作品,不仅愧对这一片深情的沃土,也愧对在沃土上辛勤劳作的广大农垦干部职工。

情连沃土,根深叶茂。30年农垦生活的风雨,使我从老农垦人身上得到了坚定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信心,从农垦这块沃土里吸取了绽芳吐翠的营养,从共同奋斗的农垦事业体验到人生的价值。在这里,我想起我们广东垦区,想起全国农业战线千千万万的拓荒者,想起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同龄人,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在荒凉、贫瘠的土地上,描绘出一幅幅最新最美的图画,浇灌出亿万顷沃土肥田,种出千万吨棉粮、橡胶、剑麻、甘蔗、香茅......他们为祖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给人们增添温饱、力量、甜蜜、芳香……

广东农垦建垦六十多番春夏秋冬,农垦人与人民共和国同休戚、共甘苦,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把自己美好青春投入到祖国的拓荒事业上,把宝贵的生命汇入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然而,他们总是默默地工作着,从不向别人夸耀自己的功劳,永远不满足已经获得的成就。当有了安稳生活,美好环境,他们并没安于现状,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开拓新的征途。

我现在虽然不在平岗农场工作了,但我常思念大海,想念那难忘的海朗树林,想再看看那生机勃勃的绿树。因为它和我度过那不平凡的30年农垦生活,使我终生受益。我要赞美海朗树,它是平凡而高尚的农垦创业者的象征。

Tags: 责任编辑:光棍男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创山区发展奇迹 阳春五年经济翻了.. [下一篇]山西和顺九月飞雪 气象记载60年一..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