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阳江市拔尖人才风采
2011-12-28   来源:黄山农批网  作者:萌哒哒   字体:【 】  浏览:31次   评论:0

编者按

时代呼唤英才,英才成就伟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去年制定了《中共阳江市委、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招才引智工作的意见》,今年制定了《阳江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召开了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市委组织部和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面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全市人才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特别是第四届市管拔尖人才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同志和《阳江日报》记者深入各县(市、区)采访,用文字记录获得国家级荣誉的部分市管拔尖人才的风采,并将他们的突出事迹予以登载。

书记观点

建设人才强市,既是当务之急,又是百年大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阳江加快人才强市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和造就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规模较大、素质优良、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效能显著的各类人才队伍。到2020年,我市人才资源总量持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大幅提高,人才竞争优势明显增强,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强市地位基本确立,人才发展水平和人才竞争实力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各类人才成为在加快发展中转变方式、实现幸福追赶的根本力量,为阳江建设“五地一城”,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摘自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少春同志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宝马利汽车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春燕——

13年带头攻下20个国家科技项目

今年12月2日,总投资5.2亿元、被列入省“十二五”期间现代产业500强重点培育项目的宝马利空调系统研发与生产基地建成首期工程,这标志着一个世界级的汽车空调生产基地正从图纸逐步成为现实。“企业在市场风浪中壮大,靠的就是科技创新。”市第四批拔尖人才、宝马利公司总经理、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高级工程师江春燕说。

“创业之初,‘宝马利’就确立了科技兴企的发展之路。”江春燕明白,作为企业当家人,不仅要在经营管理上掌好舵,还要在技术攻关上带好头。建厂之初,江春燕主动要求加入科技人员队伍。由于对技术创新这一领域较为陌生,她拿出了异于常人的耐性,从其他工程师身上取经,从实践中总结,从书本中学习,一点一滴地累积产品开发经验。很快,江春燕在科技创新中崭露头角,她的技术职称也由初级跃升到高级。1999年,为了开发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汽车空调环保平行流冷凝器,公司成立了产品开发组,她与试验人员在经历了上百次的实验,奋斗了100多个日夜后,终于成功试制出产品并迅速投产。产品一投放市场,就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公司赚到了“第一桶金”。

“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作为市拔尖人才,江春燕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科技兴企”这一内涵丰富的战略名词。她率领企业在国内同行业率先将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微通道技术应用于传统产品,开发了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和层叠式蒸发器500多个品种,并进一步推动微通道换热器技术在家用、商用空调上的应用与革新。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江春燕善于借脑生智,她以宝马利公司为主体,并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丰富的技术资源,逐步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体系,把省汽车空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产业化示范基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纳入企业中。

13年来,江春燕与丈夫陈基镛一道,共主持了20多个国家项目, 带着全体科技人员获得国家专利44项,使公司成为国内同行业拥有 专利证书最多、承担国家计划项目最多、获省部级科技奖励最多的企 业。她个人也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杰出创业女性”、“全国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广东羽威羽绒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振秋——

走出一条农业产业化经营新路

作为市拔尖人才,广东羽威羽绒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振秋,自创业起依靠党的惠农、强农、富农政策,不断地把企业的产业链延伸,成功探索出“科研十公司十基地十农户十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有效的尝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拥有特色资源就是优势,利用好特色资源就拥有了竞争力。”戴振秋说。1996年,他利用本地丰富的鹅鸭毛资源,承包下一间濒临破产的羽绒厂,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经过苦心经营,羽绒厂很快就“起死回生”,产品以质地优秀受到了市场认可,并获得了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

2008年初,在国际金融风暴的背景下,服装出口市场受到了冲击和影响。面对困境,戴振秋决定从完善特色产业链上做文章,“危中寻机”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与高校专家深入探讨和论证之后,他投入巨资上马广东羽威食品公司项目,购置安装一条国际先进的日屠宰量可达2万的鹅鸭屠宰生产线,同时建成可容纳4000吨的冷藏库。为了保证大量的活鹅鸭来源,他又组织惠农养殖公司投入生产,建设了3个标准化的养殖基地。在发展过程中,戴振秋始终注重与农户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农户发展鹅鸭养殖。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关。戴振秋与高校开展合作,科学研制饲料配方,从源头上保证鹅鸭肉食品的安全。近年来,该公司生产的鹅鸭肉食品连续顺利通过香港食环署的审检,成为产品可直接供港的为数不多的内地企业之一。

目前,羽威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饲料加工、鹅鸭养殖、肉鹅及肉鸭的屠宰加工、羽绒及羽绒制品的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化、多元化的集团企业。近年来,该公司先后被授予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单位、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戴振秋被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评为“全国十大创业致富榜样”等多项荣誉称号。
※page※

阳东塘坪禾石村党支书林锋——

打造我市畜牧养殖第一村

2000年夏天,林锋毅然放弃了在城市安逸的工作生活,选择了回乡带领村民创业致富。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他成了禾石村首先富起来的人,但他的最终目的是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2004年,林锋创办了阳东县丰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全村50户农户成立了禾石村综合种养协会,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经营模式,从种苗、饲料、药物、科技及产供销等方面为农户提供一条龙的服务,为农户经营致富提供有力的组织和技术保障。为了充分利用好村中现有资源,去年起,林锋带领“两委”干部举办“能人讲堂”,组织本村“种、养、销”出色的党员能人当导师,传授奔康致富的好经验,让村民有例、有经可学,实现共同致富。村里还专门成立了捉鱼队、建筑队等专业技术队伍,解决了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村民的收入。

在林锋的带领下,禾石村发展成为了阳东县畜禽、淡水鱼、蔬菜等农产品综合种养的主要产区之一,并成为我市畜牧业产值总量第一村。全村形成了以生猪生产为主,兼养鱼、种果的综合种养格局,同时拉动了饲料、运输、农产品加工、青年务工等其他行业发展,为社会增创效益达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由1998年的20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10600元。近年来,林锋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工致富带头人”、全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阳江市“十大杰出青年”等。

作为市拔尖人才,林锋为当地农村的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从城市回到农村,再通过不懈的奋斗,一步步走向人生的‘荣誉殿堂’。在这过程中虽然累了一点,但是内心充满了成就感。”林锋对记者说。他还提到,农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个村的领导者,肩负着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重任,其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村发展和稳定。不但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综合能力,还要有公心和爱心,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发展,带领村民致富。

市体校教练、帆板队总教练林佑杰——

金牌背后的英雄

输送16名队员到全国各省帆船帆板专业队,夺得国际帆船帆板锦标赛第三名2个,获得全国帆船帆板锦标赛冠军10个、亚军7个、季军6个及省运会冠军16人次……如今,市帆板队因“星光璀璨”而声名鹊起,但许多人也许不知道,荣誉光环的背后有着一位默默付出的英雄——市体校教练、帆板队总教练林佑杰。

2004年,林佑杰出于对帆板训练的热爱,毅然放弃了深圳高薪的工作,来到海陵岛组建起阳江市帆板队。由于条件有限,帆板队训练基地只有一排简易的平房,没有饭堂吃饭,队员们只能在沙滩露天吃饭,就连器材放置的仓库都相当简陋。令人惊讶的是,林佑杰利用这样“小米加步枪”的装备,却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帆板运动员。“阳江作为欠发达地区,体育项目方面的财力保障没有优势,我们只能依靠自身的努力去拼搏。”他说。

作为总教练,林佑杰为队伍建设发展倾注了全部心力。刚到阳江的前几年,他很少回去汕头老家,一心扑在教学训练上。帆板队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除了在技术方面给予悉心指导之外,他在生活中更像一个大管家,从队员寝室及个人卫生,到队员在生活中碰到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他件件上心并尽力帮助解决,使队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比赛中。

虽然很辛苦,林佑杰却倍感欣慰,因为这支在全省范围内成立最晚的帆板队,奇迹般地后来居上,在各种比赛中屡创佳绩,并且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才培养摇篮。到目前为止,该队已有16人被输送到全国各省帆船帆板专业队,其中7人在广东省队。由于国家帆船帆板队没有固定的队伍,遇到比赛就会从各省队抽人,市帆板队培养的队员中有6人成为国家队抽调的常客,他们也具备冲击国际比赛奖牌的实力。

由于专业技能突出,2009年,林佑杰被评为市第四批拔尖人才。多年来,他先后荣获了“优秀教练员”、“突出贡献”教练员、“亚运会技术官员”、“大学生运动会技术官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阳西县康顺虾苗场总经理黄畅——

建立全市首个国字号

对虾良种养殖场

1998年,黄畅租下阳西县河北渔港附近的一片空地,成立了康顺虾苗场,开始对虾良种繁育经营。虽然养殖规模小,他却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我要圆一个标准化对虾养殖的梦,建立‘国字号’品牌基地!”踌躇满志的黄畅发出了这样的豪情宣言。

在经营虾苗场的过程中,黄畅不断地探索无公害对虾良种养殖新路。为了改良对虾良种选育技术,他在实验室里对着从远洋采购回来的虾母,夜以继日地反复研究,尝试各种试验。老天似乎很喜欢考验人。2002年,黄畅在一次试验中操作失误,造成了24个池1亿多尾虾苗“全军覆没”。虽然损失惨重,但他却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2005年,他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终于培育出“无公害南美白对虾种苗标准化繁育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对虾种苗生产的质量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项目实施三年,共生产出对虾幼体1450亿尾,繁育SPF对虾91亿尾,推广养殖面积9.9万亩,总产值达7.63亿元,增值9733万元,渔民增收1460万元。

2009年,黄畅和高校合作又完成了“海洋生物种苗繁育水质综合处理技术”项目,有效解决了育苗水体中的酸碱度调节、有毒有害物质处理等问题,使水质得到优化,出苗率达35—80%,比不处理水育苗普遍提高一倍。通过实施该项目,近两年来共生产出种苗80亿尾,推广养殖面积4万多亩,带动2000多户养殖户致富,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多年来,凭着创新技术和优质的管理,康顺虾苗场先后获得了“省级对虾良种场”、“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等荣誉称号。2009年,黄畅被评为市第四批拔尖人才。去年4月,康顺虾苗场顺利通过专家鉴定,被评为国家级无公害对虾良种养殖场,成为全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对虾良种养殖场,填补了我市良种养殖业的空白。

■ 链接

我市人才工作品牌工程

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建设工程、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高技能人才开发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宣传文化骨干人才培养工程、名师名医培育工程、旅游服务人才培养工程、市管拔尖人才选拔工程、市突出贡献人才表彰工程。

Tags:江市拔 责任编辑:萌哒哒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专家为做大阳江鹅产业支招 [下一篇]农业部调研组考察阳江水产品加工..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