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阳江人均GDP每年迈上一级新台阶
2011-12-26   来源:来宾农批网  作者:灵道大人   字体:【 】  浏览:29次   评论:0


(以上数据来源:阳江市统计局)

漠江潮水阔,扬帆济沧海。

5年来,阳江乘科学发展的东风,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发奋图强,赶超进位,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蒸蒸日上。2007至2011年,阳江实现了历史性的精彩跨越:经济总量比5年前翻了一番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年一个台阶,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经济总量比5年前翻了一番多

这是市统计局提供的一组数据:2007-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分别为405.3亿元、480.5亿元、527.3亿元、639.8亿元,2011年全市GDP预计达到779亿元,与2006年346.1亿元相比,预计增长125.1%。这意味着,阳江经济实力快速跃升,经济总量比5年前翻了一番多。市统计局局长刘发昭评价说:“从经济总量增大角度而言,5年里,我们等于再造了一个阳江。”

5年来,年轻的阳江市尽显快马风采,2007-2011年全市GDP预计年均增长14.1%,在粤西地区名列榜首。放到全省经济发展的坐标中考察,今非昔比,全市GDP增速在全省的排位逐年前移,2007-2010年分别排第18、10、8、6位,2011年预计跃升至全省第三。

阳江经济发展为何能够形成这一“加速度”? 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5年来我市“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探索完善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坚定信心应对挑战,快马扬鞭推进发展。特别是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市上下变压力为动力,在逆境中戮力同心,化危为机,奋力前行,在上项目、促消费、扶企业、扩出口等方面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在困难时期均实现逆势飘红。2008年,全市GDP同比增长11.8%,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71.7亿元,同比增长27%;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7亿元,同比增长19.7%;全市出口总额11.3亿美元,同比增长6.2%。2009年,在全省经济尚未触底反弹的情况下,全市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各同比增长12.2%、39.5%,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5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全市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2%,而全省出口总额负增长11.5%。
※page※

人均GDP在粤东西北率先突破5000美元

5年来,我市经济发展不仅是量的全面扩张,更是一种质的科学转变。2000美元、3000美元、4000美元、5000美元,全市人均GDP一年迈上一级新的台阶,对此作了强有力的注脚。

据统计,2007-2010年全市人均GDP的增速分别为12.9%、11.0%、11.3%、15.3%,在全省分别排第16、8、8、5位。2011年全市人均GDP预计同比增长15.0%,位居全省前列。

全市人均GDP自2008年超过2000美元后,踏着平均每年增长1000美元的赶超节奏,跨越一个个“门槛”,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在粤东西北地区独占鳌头。

2009年,全市人均GDP在粤东西两翼率先突破3000美元大关,标志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重要关口”。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首要目标。更值得关注的是,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人均CDP3000美元前后的发展过程,是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标志性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重大转型与变化。

2010年,全市人均GDP为26676元,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跨越4000美元。按照经济学家的分析,人均GDP 达到4000美元,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的百姓生活出现了一个“分水岭”——迎接中高收入阶段的来临,百姓生活将进入追求生活质量的新阶段。

2011年,全市人均GDP预计32000元,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突破5000美元,成为后发地区追赶发展中名副其实的“快马”。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我市国民经济具备一定实力,进入活跃、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时期。

三产协调发展 结构不断优化

特色农业优化发展,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5年来,我市不但在经济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方面有了非常大的增长,而且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三次产业呈现协调发展的好势头。

科学发展需要统筹协调。我市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着力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首先,把做大做强工业,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努力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阳江背山面海,是广东传统的“鱼舱”、“粮舱”,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市以特色农业为基础,农民增收为主线,在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农业结构上大做文章,使我市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我市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契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重点繁荣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会展经济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稳步健康地发展房地产业。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第一、二、三产业的整体效益不断增强,2007-2011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分别预计年均增长3.9%、25.5%和15.2%。

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占GDP的比例由2006年28:37.9:34.1调整为2011年19.5:45.9:34.6,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加速崛起。

5年的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效益全面提升。2011年,预计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8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37元,分别同比增长26.1%、15.5%和15.0%。

Tags:江人均 GDP 台阶 责任编辑:灵道大人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争当扶贫先锋 彰显社会责任 [下一篇]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学习贯彻中央经..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