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2012年工作重点务实创新抓开局 报告摘要
2012-01-09   来源:黔东南农批网  作者:扑街不乱发   字体:【 】  浏览:271次   评论:0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的关键一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以调优结构为主线 努力提升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

——切实壮大工业规模

着力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加快阳江核电站和阳西电厂3、4号机组建设,力促阳江抽水蓄能电站上马,争取世纪青山镍合金、嘉吉粮油二期等项目尽快投产。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力争年内新增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名牌农产品3个以上。以广东建设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为契机,着力建设跨洋性远洋渔业基地。创建溪头国家一级渔港、对岸区域性渔港,促进渔港全面升级。

——搞活做旺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

以海陵岛为龙头,努力打造滨海旅游开发示范区。发挥“南海Ⅰ号”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重点推进阳江五金刀剪商贸城、汽车商贸城、新都汇时代广场、华科国际家居生活广场等物流基地建设。

2、以扩量提质为目标 努力加快招商引资步伐

——突出招引大项目

突出招商重点,拼抢大项目,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集聚效应明显的项目,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

——突出招引临港工业项目

力争在重型装备、有色金属、精细化工、粮油加工、水产品加工等领域实现突破,构筑临港工业基地。加快国华电力煤电一体化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促蓝袍湾、白沙湾风电场等项目动工。

——突出扩大外贸出口

积极创建国家级餐厨用品(五金刀剪)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扩大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支持更多企业取得进出口经营权,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3、以完善园区建设为依托 努力提高“双转移”水平

——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把园区建设成为宜工、宜商、宜居、宜业的乐土,切实增强园区的承载、孵育和服务功能。积极引导企业和项目向园区转移,壮大园区规模,提升园区档次。

——提升劳动力转移就业水平

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储备计划,着力提升本土人力资源竞争力。加强各类就业培训载体建设,完善“校企合作”等培训模式,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page※
4、以加快项目建设为重点 努力完善基础设施

——加快一批交通项目建设

快速推进阳云高速罗阳段、325国道改造等项目建设,力促广东西部沿海铁路阳江段动工。推动阳江港5-10万吨码头和10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建设,打造地区性重要港口。

——加快一批水利项目建设

重点抓好四围联围等水利工程和儒洞河、那龙河、潭水河等流域治理工程建设,抓好城乡供水设施建设,完善应急供水系统,动工建设市第二水厂和海陵岛水厂。

——加快一批电力和通讯项目建设

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年内完成110千伏市区石湾站等一批电力项目,建设500千伏阳江核电接入系统工程(阳江段)。

5、以建设宜居城乡为载体 努力加速城市化进程

——以更高起点修编城乡规划

加快修编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和综合交通、管网、绿化、商业网点、公益设施布局等专项规划。重点抓好城南新区、中洲新城、海陵岛的规划建设,推进市区与阳东县东城镇、雅韶镇、红丰镇一体化。

——以更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管理

抓好南浦大道等一批市政道路和市区“一河两岸”工程建设。实施“三旧”改造,进一步拓宽城市建设空间。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力整治市区“脏、乱、差、堵”现象,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以更实举措加强城镇和农村建设

实施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等办法,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聚集,促进小城镇更快发展。创建一批名镇名村,全面改善镇村面貌、美化镇村环境。

——以更大力度改善生态环境

加强漠阳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推进生态景观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沿海防护林、红树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启动那格五金电镀城搬迁后重金属污染整治工作。加快城北、城南等污水处理厂建设。

6、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努力建立健全有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

不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健全统筹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认真抓好富县强镇事权改革,探索实行扁平化管理。稳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等各项改革。

7、以强化公共服务为抓手 努力改善民生福利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扎实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确保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70%。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力促全市38个镇全部建成中心幼儿园。强化高中阶段教育内涵发展。重视发展特殊教育,推进市特殊教育学校二期扩建和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抓好人民关心的文体事业

加快广东海洋历史博物馆、市全民健身综合广场、市档案(地方志、党史)馆等公共文体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公益性文艺演出进农村、社区、企业。
——做好人民受惠的社会保障事业

高度重视“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稳定物价总体水平。动工兴建市人民医院新住院综合大楼,推进县医院、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page※

8、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着力点 努力促进和谐稳定

——加强信访调解和应急管理

深入推进市、县(市、区)、镇(街道)三级综治信访维稳机构建设。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不断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解决社会突出问题

着力完善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强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规范市场秩序。

——加大社区建设力度

深化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厘清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逐步下移城乡社会管理重心,把更多资源投入到社区,让基层有权管事、有人做事、有钱办事,增强基层管理和服务能力。

——培育新型社会组织

重点扶持发展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类、群众生活类等社会组织,鼓励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效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及授权委托事项。

——勤政廉政保发展

实现五年发展目标,完成今年各项任务,核心在于按照“实干、高效、勤政、为民、清廉”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进一步增强引领发展能力

实施大规模培训干部五年规划,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驾驭经济社会工作、破解发展难题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真心实意为民履职、帮民解忧。
——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倡导埋头苦干、精细务实的工作作风,营造奋勇争先、不甘人后的干事创业氛围。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完善网络问政平台

——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

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定期报告工作,依法接受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支持政协履行职能。重视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建立监察、审计、法制等部门的联合监督制度。

——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

把廉政建设纳入政府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扎实开展行风专项治理,加大纠风治乱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回顾:

科学发展结硕果

2011年,是阳江“在加快发展中转变方式、实现幸福追赶”征程上开拓奋进、硕果累累的一年。

经济实力快速跃升

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9亿元,增长16%;人均生产总值32000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95亿元,增长37.7%;固定资产投资408.5亿元,增长43%;外贸进出口总额21.6亿美元,增长20%,其中出口19.3亿美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9亿元,增长1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前列。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工业向适度重型化转变;农业向集约化发展;海洋渔业蓬勃发展;商贸流通新型业态加快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

交通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宜居村镇“八个一”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十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城乡医保一体化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纵深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成效明显。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市体育运动学校、市帆板基地、市美术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422家农家书屋顺利建成。圆满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和谐局面有效巩固

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政府管理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有效加强,荣获“平安城市”和“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城市”称号。

总结:

过去五年是攻坚克难、实干巧干,科学发展阔步向前的五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在上项目、促消费、扶企业、扩出口等方面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面对工业基础薄弱等突出问题,我们加大借力发展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园区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日益凸显。面对“黑格比”、“凡亚比”等重大自然灾害,我们众志成城开展抗灾复产,以最短时间夺取了重建家园的重大胜利。

过去五年是加快转型、调优结构,现代产业体系提速建设的五年。

为做大做强工业,我们加快工业适度重型化,轻重工业比例由2006年61∶39调整为2011年53∶47。为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我们着力发展效益农业,水果、南药等特色农业。为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我们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面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促进了临港工业、滨海旅游、海洋文化等产业发展。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比例由2006年28∶37.9∶34.1调整为2011年19.5∶45.9∶34.6。

过去五年是加快建设、强化管理,城乡面貌变化巨大的五年。

我们以建设“让本地人自豪、令外地人羡慕”的城市为目标,努力建设宜居乐居城市。重视基础建设,公共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快了城南新区和中洲新城等重点区域的规划建设,城市框架不断拓展,城市功能逐步优化,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城市。

过去五年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民生福利大幅改善的五年。

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阳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民生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56%以上,老百姓密切关注的教育、医疗、治安等情况明显改善。通过五年的努力,我市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5%和10.9%,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2010年阳江入选“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过去五年是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迸发的五年。

大刀阔斧地进行市县两级政府大部制改革,市政府工作部门在全省地级市中机构最为精干,在全省政府机构改革评估中得分居首。完成了高新区区镇港合一、海陵区扁平化管理和岗侨区“三融入”改革。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简政强镇改革,共减少行政审批事项156项。

过去五年是依法施政、提升服务,发展环境实现嬗变的五年。

全力推进依法治市,完善市行政集中服务大厅建设,市直部门234项审批服务项目进驻,实现了行政服务承诺时间比法定时间、办结时间比承诺时间“双减半”。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管理,重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实现了根本性好转。

展望:幸福追赶新愿景

今后五年,阳江正处于转型崛起的黄金机遇期。市政府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坚持赶超为先、发展为重,切实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打造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再创幸福追赶的新辉煌!奋干五年,让经济更加繁荣

到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突破1580亿元和7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和18%,阳江成为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充满活力的后起之秀。

奋干五年,让民生更加普惠

到2016年,城镇居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农村群众生活全面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7万元和1.27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0.7%和10.5%以上。

奋干五年,让城乡更加秀美

到2016年,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7平方公里,力争创建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努力做到水更清、天更蓝、山更绿、空气更清新。

奋干五年,让文化更加昌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基层文化设施覆盖工程全面实施,国家海洋公园、广东海洋历史博物馆和市演艺中心等文化设施基本建成。“南海Ⅰ号”相配套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

奋干五年,让社会更加和谐

民主法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逐步健全,群众工作持续加强,群众诉求渠道畅通规范,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Tags:2012年 责任编辑:扑街不乱发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政协提案工作亮点纷呈 办结率达92% [下一篇]去年阳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15%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