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雅韶农业推广站,农科人员向农民讲解高产稻种科学育秧技术。 刘再扬 摄
“中央一号文”让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深受鼓舞,他们同时呼吁——
打通农技推广服务瓶颈
■本报记者/梁宗具 通讯员/梁启用
2月1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连日来,记者深入走访阳春市、阳东县多个乡镇农技推广站。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纷纷说,今年“中央一号文”的出台,犹如一场及时雨,让他们增强了信心,看到了希望。
农技推广站作用不可或缺
“我们的主要职责是良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新品种、新农药试种、试用和示范推广。”阳东县雅韶镇农技推广站站长陈进扬说。近日,记者来到推广站时,他正在一块写满早造杂优水稻种子品种的小黑板旁指导农户购买种子,为今年春耕备耕把好第一关。
阳春市马水镇农业农机技术推广站曾宪故同样繁忙,他说年初五便上班了,群众还没过完年,便过来推广站敲门购买花生、大豆等旱地作物种子和肥料。
阳春市农林水产局副局长张永乐说,目前种子、肥料市场放开,品种良莠不齐,农户如果种子没选好,或施肥不当,可能导致失收。农技推广站作为农业系统的终端机构,推广的种子、销售的肥料都是国家推广的。
“目前农业生产已经由以往的单家独户向连片、规模化种植转变,越来越多的第二、第三产业的资金流向农业,农民和种植大户对农业科技支撑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张永乐说。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有“三盼”
阳春市春城街道、马水、潭水、三甲、合水、陂面等6个农业农机技术推广站的站长齐聚春城推广站,并以座谈的方式接受采访。他们表示,“中央一号文”提出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让他们欢欣鼓舞,希望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多关注基层农技推广站的困难,加大对农技推广站的扶持力度。
各位站长最关心的是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政策。为此,农技推广人员最盼望的是提高工资水平,其次是落实办公经费,再次是改善办公场所、解决试种示范场地。
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在工资水平方面,阳东县各乡镇推广站在该县统发工资后,待遇有所提高,但阳春市各乡镇农技推广站则普遍反映,未达到标准。阳东县乡镇推广站站长按照事业单位正股级发放工资,月工资2000多元,而阳春市2010年创建科技示范县后,推广站站长月工资1500元左右,普通员工则更少。
对乡镇农技站升级改造
“由于工资待遇低,我们推广站已经有20多年没进新人,在编人员都超过40岁。”春城街道推广站站长陈焱说。而马水、陂面两镇的推广站还反映,两推广站都有编制剩余,但就是没有人愿意来工作。他们还担心,长此以往,推广站面临年龄断层、知识断层的尴尬局面。雅韶、春城街道等多个推广站普遍反映,靠“推广站、服务站”相结合的方式销售种子、化肥自筹办公经费,有时下趟乡还要“私车公用”,自讨腰包加油。而试种、示范场地则要租借,开展农民培训班也要租借场地。三甲推广站没有独立办公场所,需借用镇政府办公场地上班。
张永乐建议,采取“标准化”建设、改造的模式,对所有乡镇农技推广站来一次升级改造。
市农林局有关负责人称,我市将结合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制订本市相关措施,推动工作落实,解决相关问题,充分发挥农技推广站作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