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阳江种蔗业能否不再坐过山车?
2012-03-04   来源:广安农批网  作者:后会无期   字体:【 】  浏览:122次   评论:0


雇请的工人在蔗地里搬运甘蔗。

前段时间,因阳春市糖业有限公司糖厂机器故障,出现运蔗车辆路边排长龙,数千蔗农担忧甘蔗卖不出去的情况,再次触碰了我市蔗农的敏感神经。上世纪90年代,阳江甘蔗从年产量超百万吨的巅峰,很快又如坐过山车般跌入谷底,出现没人种甘蔗的尴尬局面。近几年,适逢土地政策和市场机遇,让蔗农看到了新希望,阳江种蔗业告别寒冬逐渐回暖。但阳江种蔗业未来能否不再坐过山车,成了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记者进行了多方调查走访。

历史:种蔗业从巅峰跌入谷底

“到现在,我都不敢再种甘蔗了!”谈起上世纪90年代初的种蔗经历,阳东县新洲镇龙潭村委会上潭村村民黄群叶感叹。

22年前,他贷款种了100多亩甘蔗,头两年还能赚钱,但从1993年起,他和许多蔗农一样,就遭遇了打“白条”的痛苦:甘蔗卖出去了,但很多钱没拿到。当年借的钱,一家人靠种水稻、打工和省吃俭用,到前年才还清。

如今,黄群叶已年满61岁,但对所经历的那段阳江种蔗业如坐过山车般,从巅峰跌入谷底的历史,依然刻骨铭心。

阳江种蔗业,曾伴随着糖价涨跌,像坐过山车般大起大落。

阳江素有种甘蔗的传统。特别是建市后,甘蔗甚至成为阳江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据省媒体报道,1991年是阳江种蔗面积最多、产量最高的一年,全市种植糖蔗达22.92万亩,亩产4.6吨多,总产量达107万多吨。

国营阳江糖厂这个名字,相信市民并不陌生。“上世纪80、90年代,能在这厂里工作,那绝对是一种荣耀,娶老婆都要容易点。”曾在该厂工作过的张叔告诉记者。

记者查阅有关史料,上世纪90年代初,阳江共有七间糖厂,除国营阳江糖厂外,还有春城糖厂、合水糖厂、河西糖厂、春湾糖厂、岗美糖厂、国营阳西县糖厂。

黄群叶告诉记者,1990年他种甘蔗时,政府是很鼓励的,银行也主动贷款给农民,用于购买种苗、肥料等。“当时种甘蔗,糖厂要补贴公粮款,政府也发动学校学生义务帮忙种植,大队还要派人专门看守甘蔗林。”黄群叶说。

据新洲镇龙潭村党支部书记黄计胜介绍,当年他们村大概有八成农户种甘蔗,没种甘蔗的也多是因为缺乏劳动力、家人在外面工作等。“当时整个镇都基本是这样。”黄计胜说。
相对于阳东来说,占全市土地面积半壁江山、拥有多达五间糖厂的阳春,甘蔗种植覆盖面更大。“只要是能种甘蔗的地方,几乎都种了。”阳春市合水镇一位蔗农告诉记者,当时几乎到了全民种甘蔗的程度。

辉煌短暂,好景不长。1993年,成了阳江种蔗业从巅峰跌入谷底的转折点。这年开始,不仅阳江,整个广东的蔗农,都遭遇到了打“白条”的痛苦。

从1993年起,因大量进口蔗糖,严重冲击了国内食糖市场,糖价暴跌。据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统计数据,1992年至1993年间,我国糖价大部分时间处在2000元/吨以下水平。

糖价下跌,糖厂出现严重亏损,难以为继,打“白条”就成了这时期的焦点问题。蔗农黄群叶也就是从这年起,拿到了售卖甘蔗的过磅单,却拿不到甘蔗款。

在一张由新洲镇龙潭村委会2001年出具的收据上,记者看到黄群叶1992年、1993年售卖的甘蔗分别为222.5吨和132.51吨,总计19张过磅单355.01吨。

“按照当时135元/吨甘蔗计算,总共是4.7万多元甘蔗款,但这笔钱至今都还没有拿到。”黄群叶说,当年他种甘蔗投入的6万多元钱,都是向亲朋好友借的,为此他们一家到前年才还清种甘蔗欠下的债。

据记者了解,当年在广东,许多蔗农都没有拿到甘蔗款,此后几年里,在糖厂破产倒闭过程中,蔗农才陆续拿到了部分甘蔗款,多的大概拿回七八成。

2000年前后和2005年前后,糖价又分别遭遇了两次低谷。到1999年,阳江七间糖厂,相继倒闭了6间,只剩下阳春合水糖厂在苦苦支撑,但也长时间处于停产状态。阳江地区所产甘蔗只好运到湛江、恩平等地销售。

据我市统计资料显示,进入本世纪,阳江种蔗面积锐减,到2005年只剩1.26万亩,总产5.45万吨。糖蔗主产区阳春,1991年糖蔗面积有11.27万亩,总产60.72万吨,到2005年降至3000多亩,总产只有1.49万吨。
※page※


农户在砍甘蔗。

现状:市场政策机遇带来新希望

经历两个市场价格周期后,从2005年开始,糖价持续攀升。如今国内糖价已突破了每吨6000元。加上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更是给种蔗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让几乎绝望的阳江蔗农又看到了新希望。

据记者了解,自1991年11月9日,国务院发文对食糖经营管理政策作出调整,从此放开食糖价格后,国内食糖随着生产量、进口量和消费需求的变化,经历了1992年—2000年和2000年—2005年两个大的价格周期,之后逐渐回升,到今年已突破6000元/吨。

糖价上升,最直接的影响,就体现在甘蔗收购价格上。在红十月农场租地种甘蔗的孙小文告诉记者,去年的榨季,甘蔗地头收购价格最低为440元/吨,最高可达530元/吨,而今年榨季的收购价格,基本维持在500元/吨左右。

孙小文算了一笔账,今年每亩甘蔗投入成本大约是1600元,加上人工、运费等各项支出,每亩的成本接近2000元。按照每亩均产5吨甘蔗计算,以目前的收购价,如果能够顺利销售除去的话,每亩大约能赚500元。

能赚钱才是蔗农种蔗的最大动力。阳春糖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志跃告诉记者,2004年合水糖厂公开竞拍,广东紫荆集团获得其经营权,组建成立阳春市糖业有限公司,成为阳江地区唯一的糖厂。

“当时阳江很少有人种甘蔗,糖厂榨糖要靠从外地购买蔗,收购价格每吨才200多元。”卢志跃说,为了能够长远发展,从组建成立起,公司就通过免费送种苗、免息贷款、补贴等多种方式,扶持阳江本地农民种甘蔗,产量才逐年增加。

据了解,上一榨季阳江地区甘蔗产量为10多万吨,本榨季产量预计可超20万吨,种植面积超5万亩。卢志跃表示,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上升,除糖厂的努力外,糖价走势具有决定性作用。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中央1号文件专门出台了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甘蔗种植不同于其他农作物,通常种苗下种后,两到三年内不需要翻土,今年的甘蔗收割后,次年会继续发芽长苗,生产具有其他农作物少有的连续性,因此实行规模化种植,有利于甘蔗的生长和管理,效益也就越高。

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出台前,农村土地比较分散,很难找到连片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该政策出台后,我市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这也给我市种蔗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位来自湛江、在阳西租地种甘蔗的蔗农告诉记者,2008年以前,他就在阳西儒洞租地种甘蔗了,但那时很难租到连片的地,而且要跟当地农民一户一户地谈,非常麻烦。后来土地流转政策出台后,有政府出面协调,他一下子就租了好几个山头,面积1000余亩。

据了解,来我市租地种甘蔗的,还有许多是来自茂名、江门甚至广西、云南等。卢志跃介绍,近几年,外地人来阳江租地种甘蔗比较多,而且多是规模化种植,有许多种植户甚至还开上了高档轿车、住上了别墅。
※page※

出路:避免蔗贱伤农方能稳步发展

最近几年,适逢市场和政策利好多重机遇叠加,阳江种蔗业取得了稳步发展。但如何才能让过去那种大起大落的局面不再重演,值得有关各方思考。糖厂及有关部门人员都表示,关键是要想方设法避免蔗贱伤农,不让农民心寒,让农民有钱可赚,才能确保蔗糖业稳步发展。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糖料收购价格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1756号)要求,从2011/2012年榨季起,广东省糖蔗收购价格实行省级定价,全省统一按省定的收购价格政策执行。

去年11月份,省物价局《关于完善我省糖蔗收购价格政策的通知》(粤价[2011]269号),明确规定2011/2012年榨季,我省糖蔗收购实行蔗糖挂钩联动及二次结算机制。本榨季我省糖蔗二类品种收购价统一为500元/吨(田头价,不含运费),对应我省市场亚法一级白砂糖(标准糖)含税销售价格为7000元/吨。在本榨季内,若我省市场标准糖每吨含税销售价格不高于7000元,则糖蔗收购价格维持不变;若标准糖每吨含税销售价格超过7000元,则根据市场糖价变动情况和联动系数(6.5%)适当调整糖蔗收购价格,另行向社会公布。

■ 撰文/任绍华  ■ 摄影/梁文栋

业内人士表示,糖蔗实行政府指导价,一方面可避免糖厂之间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可避免糖厂相互串通压价,损害广大蔗农利益。从1991年国家放开食糖价格,到去年国家对糖料收购价格实行省级定价,这一“收”一“放”,正是避免种蔗业大起大落、蔗贱伤农的最有力措施。

卢志跃认为,蔗农和糖厂的利益息息相关,就像鱼和水一样相互依存,蔗农能不能赚到钱,直接关系到糖厂的生存和发展,保护了蔗农的利益,也就是保护糖厂的利益。“因此我们都很支持省物价局指导甘蔗收购价。本榨季刚开始时,因为糖价高,我们的收购价还比指导价略高。”卢志跃说。

除收购价格外,加强甘蔗生产和销售指导服务也十分重要。市农林局种植科副科长、高级农艺师朱敏记介绍,阳江地区种植甘蔗历史悠久,气温、光照等气候条件以及微酸性的土壤,都非常适合种植甘蔗,而且许多农民都有种蔗经验。但台风以及人为火灾,都要特别加强防范和指导。

朱敏记说,阳江地区作为沿海地区,每年夏秋季节都要受到多个台风侵袭,而甘蔗的生长期大概在每年的3月份至11月份,夏秋季节正是“青黄不接”时,如果被台风吹打,将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在迎风面建设防风墙、种植防风林等很有必要。人为火灾也是甘蔗种植的防范重点,因为通常甘蔗都是连片的,且密度很大,一旦发生火灾很难扑灭,往往一烧就是数十亩。
“在生产技术上,因为目前甘蔗的产量在我市还不属于大宗农作物,加上农民种蔗经验也比较成熟,农林部门暂时没有专门进行大规模培训指导,只是通过各地农技推广站,在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目前我市甘蔗的病虫害处于可控状态,对甘蔗生产影响不大。” 朱敏记说。

对于我市年初出现的运蔗车路边排长龙现象,卢志跃分析,除了糖厂设备问题导致的日榨量下降外,与很多蔗农春节后不按计划过于集中砍甘蔗有很大关系。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甘蔗销售环节,糖厂、政府部门有必要加强对蔗农的指导服务,建立畅通的信息机制,及时将销售信息传递给蔗农。

如此,阳江种蔗业方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再坐过山车,实现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Tags:江种蔗 能否不 责任编辑:后会无期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学者称3000万剩男是大问题 可能加.. [下一篇]红十月农场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