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茶忙。
 杀青后的绿茶。
神仙茶是一种绿茶,这茶产自阳春最美的地方:国家地质公园、4A级旅游景区阳春市河㙟镇凌霄岩附近的神仙岭,茶因此而得名。
三月阳春,百芳竞艳,万物争新,正是踏青赏景之时。我们驱车100多公里,慕名从阳江市区来到生产神仙茶的茶园。茶园紧邻省道369线,分布在白岭仔水库四周,青山环绕,绿水萦回,云雾飘摇,恍如仙境。
好山好水产好茶
顺着蜿蜒的公路,我们驱车直上神仙岭。在起伏的群山间,大片大片的茶园映入眼帘,满眼翠绿,新鲜空气扑面而来,茶香袭人。抬眼望去,远处山峰,宛如一艘船,两边伸展,时隐时现,那是神仙岭的峰顶,常年云雾缭绕。
神仙岭脚下,省道369线两边和水库沿岸的山坡上,千余亩梯田生态茶园,成畦成带成圈,层层退却,韵律梯次向山坡带圈上去。去冬被修理得平展展的茶树,在和熙的春光里,吐起一片青翠的嫩芽,生机勃勃。茶园里,仿佛点缀其中的采茶女,挽了竹篓,埋首茶畦上,双手轻快而忙碌地采摘青翠的茶叶嫩芽。时不时,一串串欢声笑语漾起,欢乐了一山茶园、一园采茶人。与我们一起来的河㙟镇镇长陈兵说:“今年春节刚过,就一直细雨绵绵,这茶侵润在绵绵春雨中,一点一点地绽放出新芽。这几天天气好,茶农都抓紧时间采摘,尤其是这头一批春分茶更加弥足珍贵,浓缩了大地冬春两季的精气,色香味都是茶中精品。”
陪同我们一道来的制茶师父罗水金告诉我们,这神仙茶的独特之处在于:此茶长年生长在云烟弥漫的神仙岭山间,每隔几米间种着影树。影树和茶树长年生长在一起,白天,影树叶子张开,接受阳光,为细嫩的芽叶遮挡骄阳;晚上,叶子收夹起来,让露水直接洒到茶树叶子上,滋润茶叶。正是由于影树这种奇特的生长特性,它就成了茶园茶树不离不弃的好“伴侣”。而茶园四周又长满了许多不知名的山花,茶吸花香,花薰茶味。更重要的是,这里没有污染,方圆数十上百公里不见工厂和大型商业区,空气、土壤、水质都很适合茶树的生长。
罗师父还说,神仙茶条索纤细,外观紧凑,茶汤碧绿,香气馥郁,回甘清甜,入喉顺滑。说话间,一杯刚泡好的神仙茶端到了我们的手上,轻轻啜下去,唇齿留香,茶味芬芳,仿佛心景都轻松多了。
我们正在品饮间,几辆挂着外地牌照的小车停在了茶厂门口,下来几个人,直奔茶厂而入。罗师父认出他们都是神仙茶的老顾客了,每年春分时节都会抽空专程赶来神仙岭品茶买茶,品尝头啖新茶已是他们的心头喜好。
品着清香沁人的新茶,陈兵向我们道出镇里的发展计划,他们将把神仙茶作为该镇的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准备在369沿线扩种,并实行原产地地域产品保护,成为生产神仙茶的专业镇。
精工细活出好茶
在白岭仔茶厂,当我们问及神仙茶的采摘和加工时,厂长蔡志川向我们慨叹:神仙茶最好在天蒙蒙亮时就开始采摘。采茶时,阴天或太阳光强一点弱一点,对茶的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采摘好的茶,要及时运回茶厂里,炒茶前要凉开,防止堆在一起发热而损坏了茶的质量。因此,神仙茶采摘时就要极为注意,极为精细。一个娴熟的采茶工一个早上采摘的茶青,也不过15斤左右。炒制1斤上好的神仙茶,需要10斤左右上好的茶青。可见这茶之嫩,采摘功夫之细,足可见一斑。炒茶时,更要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有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如此嫩的茶芽,在200多度的高温下杀青、磨揉,再杀青、再磨揉几十分钟,不焦不糊,茶香渗人,真的是慢工出细活。
陈兵接过话茬,神仙茶只能出在河㙟的秀山碧水之间。是河㙟人的情调造就了神仙茶,是神仙茶影响了河㙟人。河㙟除了有神仙茶,还有国家地质公园、4A级旅游景区凌霄岩、一街跨两市的罗阳圩、漠阳江源头……而这些正是阳春乃至阳江旅游的好题材。
春分时节,清明前后,凌霄岩的旅游也随着神仙茶新茶上市开始火爆起来了。神仙茶在河㙟的山山水水间萌芽吐绿,一场春雨一层绿。在春雨绵绵中,绿山、绿水、绿茶、绿境、绿意、绿态逐渐展现在游人的眼中。游客们在凌霄岩风景区玩够了,玩累了,再来这茶园品上一壶神仙茶,那种惬意是无以言比的,即使不是神仙也胜似神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