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阳春阳东阳西“一把手”畅谈加快发展
本报广州专电(记者/姚寿高)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新的奋斗目标召唤我们奋勇前进。近日来,出席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我市江城、阳春、阳东、阳西等四个县(市、区)党委书记在审议讨论党代会报告时表示,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不负重托的使命感,结合本地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为实现在加快发展中转变方式、实现幸福追赶的目标不懈努力。
把改革作为江城发展“驱动器”
江城区委书记黄劲东说,广东五年来发展的大成就、大智慧、大勇气,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结合江城区实际,将把改革作为加快发展的“驱动器”,按照“四抓四促”的思路,推进江城区实现科学发展。
“‘小政府、大社会’治理模式,是省委对政府职能转变指明的方向。”黄劲东说,下一步将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改变政府包揽社会治理的传统模式,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谈到加快转型升级的问题,黄劲东说,江城区将以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园银岭科技产业园为载体,抓好特色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产业转移示范地、粤西现代制造业集聚地、传统产业升级示范基地和技术创新发展平台,不断提升“双转移”水平,促进江城区在转型升级中实现科学发展。
对于民生建设,黄劲东表示,他们将时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到经济开发延伸到哪里,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就到哪里,促进幸福江城建设。
推进阳春实现“绿色崛起”
阳春市委书记胡海广表示,将大力实施“工业富市、农业稳市、商旅旺市、科教兴市、品牌立市、生态逸市”的发展战略,推进阳春实现“绿色崛起”。
胡海广说,阳春市将充分发挥资源后发优势,做大做强经济堆头,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推进阳春新钢铁、海螺水泥、华润水泥、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以及东莞(长安)产业转移园建设,着力打造广东钢铁基地、水泥基地、环珠三角现代农业基地、国内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和宜居宜业山水园林城市。
“我们坚决不搞‘村村点火、镇镇冒烟’。”胡海广说,为了保护好漠阳江水源,阳春坚决关停了所有电镀厂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造纸厂,同时加强对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保护,突出“好”字当头,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
在转型升级中建设幸福阳东
阳东县委书记王作雄说,近年来,阳东的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不断凸显。阳东县将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东风,加快五金刀剪等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建设幸福阳东。
谈起阳东的发展现状,王作雄说,过去几年,阳东与自己比较发展较快,但与先进地区的速度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比较,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将充分利用阳东的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不断完善佛山禅城(阳东万象)产业转移园等相关园区的配套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在工业经济、旅游产业和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五金刀剪属于传统产业,也是转型升级重要板块。王作雄说,五金刀剪行业的转型升级,是阳东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阳东县委县政府将大力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确保五金刀剪产业在升级方面有较大突破,不断提高五金刀剪产品的品质和档次,提升国际竞争力,帮助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全力打造阳西临港工业新区
“省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促进‘湛茂阳’临港经济圈发展,为阳西未来五年加快发展带来了福音。” 阳西县委书记许培业高兴地说。他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阳西将抢抓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全力推进阳西临港工业新区建设。
许培业说,阳西要打造临港工业新区,首先要解决好思想的问题。阳西的党员干部要克服畏难思想、等靠要的思想、无所作为的思想,结合阳西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善于谋划,敢于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许培业介绍说,阳西将充分利用30万吨深水港优势,认真组织实施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阳西临港工业新区建设,大力发展以临港海洋装备、海洋资源开发设备、造船、海洋风电设备等为主的产业集群。目前,连接阳江高新区和阳西丰头岛的跨海汽车专用桥正在规划,下半年开工建设,预计明年上半年通车,将对改善临港工业新区的交通条件起到重要作用。同时,阳西还启动停工10年的月亮湾滨海旅游项目建设,力争把沙扒镇打造成省级滨海特色旅游强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