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岁老人陈惠芳与家人在一起
陈惠芳,1910年出生,今年102岁高寿。如果按照当地对老人年龄的算法,加上两年闰年,虚岁104岁,现居住在市区东钵。一家五代同堂。3个儿子,3个女儿,18个孙和外孙,重孙21人,曾孙1人,加上儿孙的妻子和夫婿,这个大家族共有71人。陈惠芳手脚勤快,身体健康,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对于积德行善和养生方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陈惠芳身高1.5米左右,老太太声音洪亮,精神矍铄,面对镁光灯的闪烁,表情平静,只是在她70岁的儿子冯洪向笔者介绍家里人情况时,陈惠芳老人耳朵很灵,当即指出了儿子讲得不正确的地方,插了一句话:“不对,是6个孙子,我记得很清楚。”记忆力之好,举座皆惊,也令笔者对这位百岁老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主动卖作养妺仔筹钱救母
1910年,陈惠芳出生在阳西一个偏僻的渔村——书村,也给这个贫苦的家庭带来了欢乐。就在陈惠芳7岁那年,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晚上,一群凶恶的海盗包围了村子,见物就抢,见牛就拉,见人就抓。陈惠芳的母亲带着孩子们躲起来。当海盗的声音远去之后,以为已经安全了的小妺大声说,海盗走了。没想到,狡猾的海盗并没走远,回过头来把陈惠芳的母亲抓去当人质,要求拿20两银子赎人,否则就会撕票。贫穷的家庭哪里能拿得出20两银子,这下可愁坏了全家人,经过一夜的商讨,唯一的办法是卖女筹钱。当时家里有6兄妺,准备把最小的5岁妺妺卖给别人。这时,陈惠芳急了,走到长辈面前说:“卖我吧,妺妺年纪太小,不懂事,到别人家易受人欺负。”于是,7岁的陈惠芳被卖到上洋一个富户人家当养妺仔。家里人拿到了钱,把母亲从海盗手里赎出来了。
由于陈惠芳年纪小,富户人家并没有安排粗重工给她,而是安排一项比较轻松的工作——陪有钱仔到私塾读书。这项工作让旁听的陈惠芳有了读书认字的机会,可以说是因祸得福。在当时的中国农村,贫穷农村子弟是没有机会读书的。陈惠芳从小就非常聪明,记忆力惊人,有钱仔上课时,她就坐在一旁静静地听教师讲课,年长日久,让她学会了很多知识,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直到现在还能随口背出来。
在采访中,显得兴致勃勃陈惠芳坐在客厅里,随口背出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字文》也背了大半:“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百岁老人能有这样的记忆力,非常让人佩服,现在的年轻人还不一定能全部背出来。 ※page※
心地善良厚德积善
在做养妺仔的时候,陈惠芳始终牵挂着家里人。她把富户人家吃剩的米饭和饭焦收集起来晒干成饭干,用袋子装起来,等每次母亲来探望她的时候,就把一袋袋的饭干让母亲带回去,缓解了家里吃饭难的问题。
陈惠芳16岁那年,富户人家把她带到阳江城,嫁入了冯家,也就是冯洪的父亲冯英材。冯英材在广东农业科学院(中山大学前身)当教授,是著名的农业专家。冯洪说,在母亲陈惠芳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她每天为这个家庭操劳,每天早上5时起床干活,晚上七八点钟才收工回家,回家后马上给家人做饭,做家务。
陈惠芳心地善良,对有困难的人充满爱心,曾经救了六七户人家。
在兵荒马乱的时代,由于饥荒,有一个寡佬带着4个子女在街上流浪。陈惠芳遇见后,很可怜这一家人,把他们带回家并空出了一间闲房让他们暂时住下来,然后把丈夫的工资借给他,让他到外面做生意,平时还教会4个小孩学会做酸艽头卖。这户人家通过卖鱼生意赚了钱再还回来,挽救了一个家庭。
同街有一位五婆,带着儿子艰难度日。有一天,经常去探望五婆的陈惠芳经过她家时,发现五婆不在家,她儿子也不知道五婆去哪里了。陈惠芳觉得不正常,连忙去寻找,结果在一间旧屋里发现了正在把头伸进绳套里自杀的五婆,连忙救了下来。原来五婆因为生活艰难想一死了之。陈惠芳又把丈夫的工资借给五婆,支持她做粉酥生意,又救活了一个家庭。
有一家人,丈夫得鼠疫死了,老婆带着3个小孩到街上流浪,陈惠芳又收留了她们一家,出资金支持她们做生意。
冯洪说,母亲很孝敬老人。虽然家婆封建思想比较重,对她的态度的比较差,但家公很开明,经常护着她。家公冯锡年是阳江的贡生和书法家,石觉寺八角楼上的对联还是冯锡年题写的。她给自己定了四项原则:骂不还口,打不还手,逆来顺受,坚决不离婚。无论如何,都要把子女养大成人。
陈惠芳说,她从小就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坚守五伦: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妻有别,君臣有异,朋友有信。在家里,对丈夫子女无私地爱,对长辈尊重,对朋友有信。无论受到多大委屈,都一笑了之。虽然历经百年风雨,但陈惠芳老人始终保持心平气和的精神状态。她总是反复地说起几句话:厚德积善,仁者寿。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厚德载寿,仁者寿!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也是她一生的品德的写照。 ※page※
长寿的养生之道
陈惠芳老人一生中很少看医生,有病基本是自己医治,独创了一套阴阳寒热辩证养生方法和治病方式,热则凉之,实则泄之,虚则补之。同时,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长寿的秘诀。
她至今还记得,有一次,大儿子胃痛难忍,正好邻居有一只刚摘下的毛瓜,陈惠芳用毛瓜煮白糖水给他吃,很快好了。二儿子发高烧数月不退(后证实为伤寒),陈惠芳用一担谷换了犀角羚羊药材回来,煮吃之后,好了。这对于三儿子冯洪影响较大,也使他走上了从医的道路,成为海军医院的一名教授。
陈惠芳说,健康的身体来自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她从不贪吃,平时吃饭只吃6成饱。在饮食上做到定时定量,吃食有节制,有规律,吃自己喜爱吃的东西。比如牛奶、鸡蛋、肥猪肉、煎炒油炸类,她都喜欢吃,但只吃少量,不用斋口。她这种养生方式颠覆了很多教授专家的观点:鸡蛋、肥肉胆固醇高,酒伤肝,煎炒类热气等。她笑着说,如果全部都听专家医生的,老人家就没有东西可吃了。对于有人提倡老人不肉净吃素的说法,老人也不是很赞同。
陈惠芳每天都会吃一点酒,但数量控制50毫升左右,有利行血运气。用酒糟煮鸡蛋,可以增强抵抗力,软化血管。每天用中药薰蒸身体,睡觉前用生姜煮水泡脚,早上起床就大便。此外,还要适当做运动,虽然没有天天去跑步,但每天坚持做家务如扫地、煮饭等,也是一种养生。她爱吃酸奶,早晚都吃上一瓶。
直到现在,陈惠芳的血压仍保持正常,血压120/80毫米水银柱。耳聪目明,百岁高龄还可以做针线活,戴上老花镜穿针引线,能看清手表上的时间。耳朵听力灵敏,旁边有人轻轻走过,就能分辨出是谁来了,厉害着呢。记忆力好,许多事情讲起来有条有理,还能背古文诗。她还总结了自己百年来的生活习惯:春天,早睡早起;夏天,迟睡早起;秋天,迟睡早起;冬天,早睡迟起。
文图/吴伟键
上图:百岁老人陈惠芳与家人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