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阳东:1057万元善款解民困促发展
2012-06-25   来源:怒江农批网  作者:魔虎骑   字体:【 】  浏览:47次   评论:0


图:太垌村用捐赠资金经营鱼塘。

2011年,阳东县在第二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共募集扶贫济困资金1057.06万元。截至目前,该县利用扶贫济困资金资助改造贫困户泥砖房685户;支持改造敬老院7所、卫生院2所、扶贫产业示范园1个,资助贫困生上学173人、医疗救助困难群众187人、救助困难职工200人、解决509户贫困户饮水问题;扶持修建道路18公里、农田水利设施30宗;建设贫困村村容村貌整治项目21个、工业生产项目1个、商贸旅游项目1个;帮扶发展种植业受益贫困户798户、发展养殖业受益贫困户659户。

明确重点,扶贫善款投向四大板块

阳东县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在去年第二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筹集的1000多万元善款,重点用于帮扶贫困村群众,帮助贫困人员加快脱贫,发展贫困农村公益事业,并注重资金使用效果。具体而言,该县去年扶贫善款重点投向以下四大板块:

一是阳东县十大民生项目,总投入达468.09万元,占扶贫济困捐款总额的44.28%。其中包括:资助贫困户改造泥砖房、卫生院改造、敬老院改造、特殊困难户子女上学、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支持残疾人康复治疗和创业、资助社会福利机构基础建设及孤儿治病和生活、困难职工救助、印发扶贫开发农业实用技术刊物、支持扶贫产业示范园建设。二是将423.11万元返还到各帮扶单位,用于该县21条贫困村开展“双到”工作,加快推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这部分资金占了扶贫济困捐款总额的40.03%。三是投入119.8万元用于帮助非贫困村的6000多户贫困户发展农业生产,帮扶对象覆盖全县所有镇,主要资助农户购买肥料、种子。四是定向捐认资金,由广州市花都区捐赠40万元,定向帮扶大八镇白蒙村、太垌村,新洲镇中六村,红丰镇唐载村等4个贫困村。

加大对贫困村的投入是阳东县扶贫济困捐赠资金使用的重中之中。该县以21条贫困村为基本单位,对帮扶单位捐赠资金总数不足15万元的,县从统筹资金中补足15万元给该贫困村;帮扶单位所捐赠的资金总数超过25万元,按25万元拨付,剩余部分由县统筹使用。帮扶单位所捐赠资金在15-25万元之间的,按实捐款数拨付。这样,有效保证了各帮扶单位对贫困村集体脱贫项目的投入和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严格管理,捐款使用公开透明

“我县对扶贫济困捐款的资金管理非常严格,连利息也要计算清楚,不能滥用。”阳东县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据介绍,为了确保扶贫济困捐款安全、合理使用,该县制订了《阳东县2011年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明确了捐赠资金使用原则、范围和标准。《使用办法》明确规定捐赠资金要做好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并要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在实际操作中,各镇各单位对开展活动接收的捐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公布捐赠情况,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接受社会的监督。审计、监察、财政、民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加强监督检查,并向社会公布,做到公开透明。

在阳东县民政局采访时,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2011年度“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资金使用情况统计表,该表格详细登记了该县使用扶贫济困捐款帮扶各贫困村的内容。其中包括使用单位、项目安排名称、项目主要内容、项目安排额度、资金到位时间、项目完成情况、受益人口等详细数据,该县对扶贫捐款的管理之严格可见一斑。如合山镇西朝村用于花木苗经营、村路口灯安装、助学等项目共投入23.59万元,资金于2011年10月到位,项目已完成,受益人口达1100多人。

县领导点评

县委书记王作雄——

善款发挥了最大社会效益

去年开展第二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以来,阳东县各级各部门深入动员、精心组织,社会各界热情支持、踊跃参与,形成了多渠道开展爱心捐赠、访贫慰问、专项扶贫等活动的良好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筹集了1000多万元的扶贫济困善款。

与此同时,通过出台并严格实施捐赠资金管理使用办法,阳东县确保了扶贫济困资金及时、公开、高效投入,从而带动各级财政资金、社会资金投入,发挥了扶贫济困捐赠资金的最大社会效益,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加快了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有力推进了全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深入开展。
※page※


有了捐赠的文体设施,太垌村孩子课余时间可打乒乓球了。

●记者手记

扶贫善款为困难群体带来福音

贫困学生获得资助上学,困难群众获得医疗救助,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贫困户逐步摘掉贫困“帽子”……记者在追踪报道阳东县2011年扶贫济困捐款使用情况过程发现,有了1000多万元善款的投入,促进了一些民生工程的建设和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工作的开展,为该县困难群体尤其是广大农村的贫困农民带来了福音。

“扶贫济困活动让太垌村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也大家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太垌村老村支书盘奕伟的话让记者深有感触。如果说要把扶贫善款用于帮扶最困难的群众、最贫困的村庄的话,这在大八镇太垌村得到最生动的体现。

太垌村只是阳东县扶贫济困活动的一个缩影。我们看到,在扶贫济困活动的推动下,该县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体得到帮助,越来越多的民生工程发挥作用。我们也相信,有该县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积极参与,还将有更多的善款投入到扶贫济困这项民心工程上来,让更多的困难群体受惠。

●现场走访

去年逾50万元善款投入太垌村

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

走访阳东县大八镇太垌村前,记者只听说过大八镇珠环村是该县最山、最偏远的山村。从县城出发,经过翻山越岭,走过九曲十八弯,记者乘车近两小时来到太垌村之后才发现,太垌村更偏、更远。令人惊喜的是,像太垌这种交通落后的穷乡僻壤,在扶贫善款的支持及扶贫“双到”工作的推动下,此刻已逐步脱离贫困线,并焕发出蓬勃的朝气和生命力。

19日中午,记者在阳东县民政局有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了革命老区太垌村。给记者留下第一深刻印象的便是该村新建的综合服务大楼。该综合服务大楼总投入60多万元,其中有10万元来自于2011年的扶贫济困善款。综合服务大楼有两层,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内设村委会办公室、会议室、卫生站、计生服务站、村小卖部、村农资服务站、农家书屋等。该办公楼既解决了原村委会办公楼破旧不堪,不适合办公的老问题,又改善了村容村貌,增加了集体收入。中午时分,阳光照耀,大楼正门上面墙壁刻着的“扶贫济困,共建和谐”八个大字此刻格外引人注目。

在综合服务大楼后边,新建的贫困户连体房此刻仍挂着“热烈祝贺太垌村贫困户集中建房顺利竣工!”的横幅。据驻村干部介绍,这是帮扶单位为该村失去劳动能力的五保户、低保户建设的新住房,解决了5户没有收入贫困户的住房难题。为了节省资金,帮扶单位将5户贫困户的住房建成连体房,并设有公共厕所,集中建设厨房。该项目总投入12万元,其中有7.5万元来自于2011年扶贫济困善款。

五保户车世林于去年11月住进了新建的连体房。车老伯告诉记者,他今年已经77岁,已失去劳动力,以前一直住在破旧的泥砖房里,生活依靠侄子车水旺照顾,根本无能力建新房。现在帮扶单位通过使用扶贫善款及自筹资金全额为他建房,让他圆了住房梦。“想不到不用花钱便可入住新房,感谢党和政府,以及热心人士的支持,现在刮风下雨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车老伯激动地说。

太垌村在发展集体经济项目也得益于扶贫善款的支持。目前,帮扶单位正投入资金40多万元与该村的淡水养殖户黎运高发展立体养殖项目。在养殖户现有的40亩鱼塘边,建设650平方米的猪舍及配套设施,立体养殖肉猪和淡水鱼。记者来采访时,黎运高正在给鱼塘的鱼苗投放饲料,鱼塘边的猪舍已搭建好,正准备购买猪苗。据介绍,该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2011年扶贫济困善款返还与该村三个帮扶单位的资金。去年,仅靠淡水鱼养殖项目,村集体便获得9.3万元的收入,预计养猪项目开展后,按500头猪的规模,每年村集体可增加收入15万元。

据帮扶单位统计,到去年底,太垌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3万元,33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6875元,贫困村、贫困户双双实现了脱贫目标。

Tags:阳东 1057万元 解民困 责任编辑:魔虎骑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首套七折?不可能!” 佛山最大.. [下一篇]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危金峰涉严重..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