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高新区第一人民医院。
在去年第二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阳江高新区通过开展一系列募捐活动,募集了208万元慈善资金。一年来,这笔资金除了用于资助贫困户子女就学、困难群众就医、特困户生活救助及公益事业之外,还扶持贫困户进行泥砖房改造,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让无数困难家庭感受到来自全社会的温暖。
善款使用件件有着落
高新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该区筹得的208万元善款,都用于帮扶困难群体。
定向捐赠15万元。其中岗侨工业园两困难户定向获得3万元,东一村委会一困难户定向获得9.5万元,石庙村委会获1万元,廉村村委会1万元,良朝村委会0.5万元。
资助贫困户进行泥砖危房改造,区安排资金20万元。每户定额资助5000元,已资助贫困户35户。
资助区人民医院建设,区安排资金50万元,已全部投入区人民医院建设。
资助农村敬老院建设改造,区安排资金36万元。该项资金用于改善平冈镇敬老院居住环境,如绿化、围墙等配套设施,以及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该项资金已全部投入敬老院居住环境的使用。
资助特困户临时生活救助,区安排资金22万元。已资助361人,总金额18.05万元。
资助有特殊困难的贫困户子女上学,区安排资金20万元。已资助贫苦户子女164人,资助金额达15.4万元。
资助困难残疾人,区安排资金12万元。该项资金用于扶持困难残疾人自主就业、残疾人职业培训、残疾人困难救助、残疾人康复治疗和康复用具等。已扶持困难残疾人93人,资助资金9.75万元。
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区安排资金28万元。该项资金用于困难户大病、急病的紧急性救助。已用于125人大病、急病紧急性救助,资金资金25.5万元。
城镇困难职工的救助,区安排资金5万元。该项资金用于6个困难职工救助,救助金额4.2万元。
以上捐赠资金合计208万元,已使用191.4万元,目前还剩余资金16.6万元。
社会救助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
20岁的平冈镇东一村人林显东,母亲改嫁,妹妹在广州读大专,他和两个叔叔、曾祖母共住100平方米的旧瓦屋。5年前,林显东患病半身瘫痪,因家里困难一直无法求医。前年,高新区地税局挂点帮扶该村并了解情况后,马上联系广州医院的专家为林显东作检查。得知林显东被确诊患上强直性脊柱炎之后,该局积极争取高新区党委班子的支持,联合高新区组织人事局、社保局为他筹集医疗费,还发动地税局干部职工义务献血4000毫升。术后,林显东已能重新站立,正常行走了。去年6月30日,林显东得到9.5万元用于治病的定向捐款,家庭经济负担大大减轻。现在,林显东已通过广东省残联的肢体残疾人射箭运动员选拔,正在接受培训。“大家的爱心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信心。”林显东对记者说。
在高新区,像林显东这样得到扶贫帮扶的困难户还有不少。56岁的平冈镇河东西村的杨仕广,长年患病,因为有了社会救助,他不仅从以前10多平方米的茅草屋搬进了现在的两层楼房,而且得到了临时生活救助、医疗救助等多个项目的帮扶。平冈镇黄村的敖有妹,家中经济条件不好,去年考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后,一次性得到3000元资助。记者了解到,去年高新区像敖有妹这样因为考上大学而获得资助的大学生共有9人,而考上中专、中技而获得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则更多。
■ 现场走访
曹屋村筹款70万改造村容村貌
在平冈镇,要说自发捐款改造村容村貌最积极的村,当首推石庙村委会曹屋村。曹屋村以“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为契机,自发筹款70多万元改造村里公共设施,“四两拨千斤”的事迹传为美谈。
曹屋村是阳江高新区石庙村最大一条自然村,约900名村民,占整个石庙村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如今的曹屋村,农家书屋、篮球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总计1公里多的水泥路贯穿、围绕着村子,三面光的下水道通到了家家户户,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曹屋村各类公共设施中,最抢眼的是农家书屋。30平方米的书屋,窗明几净,农业科技、医疗保健、国内外名著等书籍摆满了三个书架,供村民阅读的桌椅摆放在正中央。四周的墙壁贴满了书画作品,书屋竟有几分书斋的味道。
据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期间,石庙村共获得定向捐款1万元用于改造村容村貌,而曹屋村的村民们借此契机,自发掀起了捐款改造村容村貌的活动,全村共有492人为活动捐款,捐款总额超过70万元。
曹屋村并不是平冈最富的村,但却可能是人心最齐、凝聚力最强的村,这一点通过去年大家自发筹款建书屋、修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就能得到印证。这也体现了广东省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意义,那就是为所有扶贫济困的善行提供一个平台,提供一个契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事业当中。
■ 区领导点评
阳江高新区委党书记陈经勇—— 弘扬乐善美德 共建幸福高新
去年,高新区党委、区管委会精心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把它打造成为全区弘扬乐善好施传统美德、共同建设幸福高新的重要平台,领导带头,全民参与,募集了扶贫济困资金208万元,重点用于定向捐赠特殊困难群众和贫困村委会,帮助贫困户改造泥砖房,支持区人民医院、敬老院建设,资助特困户临时生活救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以及资助困难残疾人、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城镇困难职工救助,在关注和改善民生、帮助弱势群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全区扶贫“双到”工作深入开展。
策划/薛桂荣 杨国华 撰文/陈 军 林文钢 摄影/许德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