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梁宗具
作为广东海洋大市,阳江海洋资源丰富,其中海、岛岸线总长458.6公里,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的1.4倍,已发现有经济价值的海水鱼类品种达105种。目前,我市海洋捕捞能力领先全省,水产品加工出口货值位居全省前列。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努力推动海洋渔业由大向强转型升级,为发展“湛茂阳”临港经济圈作出了积极探索。
夯实现代渔业发展基础
阳江渔业要实现由大向强的跨越,加快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渔业是必由之路。而通过加快渔港、鱼塘、良种场和渔船标准化建设,强化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则是首要环节。
自2010年10月东平国家级中心渔港项目正式动工以来,该项目渔货码头、防波堤、港池航道等设施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力争今年10月底完工。工程竣工后,将有效解决当地渔港码头泊位不足、港内掩护水域面积偏小和陆域管理设施落后等问题,极大地改善渔港服务功能和生产秩序,提高码头装卸、港池停泊和渔船避风能力,为到港渔船装卸、交易、补给、保养和避风等提供安全保障,推动东平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
与此同时,目前沙扒国家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和附加工程,进入竣工验收阶段。东平、沙扒两个渔港项目建成后,加上闸坡渔港,我市将成为全省国家级渔港最多的地级市之一。
在加快渔港建设的同时,我市加大了标准鱼塘、良种场建设和渔船改造升级力度。在吸取了2008年“黑格比”强台风对水产养殖场造成严重破坏的惨痛教训后,近几年来,我市加大对养殖户的政策扶持力度,以挖深鱼塘、增加水体面积,修建涵闸排灌系统为主要内容推动鱼塘标准化建设,实施标准化养殖,引导养殖场走科学养殖道路。
在渔船改造升级方面,我市积极引导渔民淘汰木质渔船,升级建造钢壳船,提高渔船抗风浪能力和深海作业水平。目前,全市共有钢质渔船365艘、功率10.93万千瓦,成为全省拥有钢质渔船最多的地级市。
水产养殖向深海要空间
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约4万公顷,其中海水养殖占6成多,淡水养殖占3成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建成了以对虾、牡蛎、罗非鱼、海水优质鱼、泥蚶为主的具有阳江优势的水产养殖基地近40个,水产养殖业成为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加快发展,对适合养殖的浅海、滩涂和池塘等资源开发的力度越来越大,海洋资源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水产养殖又如何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继2010年在沙扒湾青州岛附近首次尝试深海网箱养殖后,2011年11月,在东平渔港对开海面的阳江市深水网箱产业园区动工建设,我市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和渔业部门的支持下,市海纳水产养殖公司投资建设阳江市深水网箱产业园区。根据该项目总体规划,海纳公司将在未来五年内总投资8.4亿元,在南鹏列岛附近海域建设750组共3000只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形成近450万立方米养殖水体。项目配套自动投饵机、起网机、洗网机、吸鱼泵等现代渔业装备,以卵形鲳鲹、军曹鱼、石斑鱼等作为主导养殖种类。预计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优质鱼6万吨,年产值18亿元。经过大半年的建设,该项目首批100口深水网箱已建好,并于今年5月举行了投苗仪式,首批400万尾优质鱼苗成功投放养殖。
据悉,在首期深水网箱示范基地成功投产后,海纳公司将以“公司+农户”、“订单渔业”等多种方式吸引广大养殖户前来园区发展,实施统一标准,统一补给,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建立一套性能优越、技术成熟、操作简单、优产高效高质、抗风浪能力强和易于推广的网箱养殖系统。通过示范引导,我市加快渔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深海水产养殖业。
与传统浅海网箱相比,深水网箱养殖抗风浪能力强,不受港口、河口等近海污染,不受场地限制,适合养殖高档名贵鱼类。“传统网箱养殖正在走下坡路,深水养殖已成产业大势,阳江可利用的深海资源丰富,发展深水养殖前景广阔。”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继续扶持深海网箱养殖园区建设,向深海要空间谋发展,逐步把“海上园区”的构想变成现实,为我市海洋渔业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变寻求突围之路。
打造水产品加工出口航母
一直以来,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不发达,产业化水平不高成为阳江海洋产业大而不强的瓶颈。在推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市各地突破发展瓶颈,抓住水产品加工出口这一关键,通过打造水产品加工出口航母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捕捞、养殖、加工、出口一条龙的产业链条,为我市海洋渔业实现由大转强的目标闯出了一条新路。
到目前止,全市有水产品加工企业44家,培育了万事达、谊林海达、广东顺欣等大型企业,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了我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品加工出口成为我市海洋渔业的新增长点。其中,在多方努力下,我市成功引进万事达海洋食品有限公司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水产品加工厂和粤西水产品物流中心,成为阳江首家集加工、物流、出口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海洋渔业龙头企业。谊林海达公司被认定为第四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广东顺欣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已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民营船队,发展成为一家集生产、加工、服务、贸易、新渔村建设于一体的大型股份制渔业企业。
在产品加工出口的强力带动下,阳江海洋渔业迈出了由大向强转变的坚实步伐。目前,我市已成为广东重要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无论是水产品产值还是水产品出口货值都位居全省前列。去年,我市水产品出口货值5.17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77%,增速居全省第一,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值排在全省第二位;全省水产品出口排前三名的水产品加工企业我市占了2家。
我市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也积极行动,通过技术创新谋求转型升级,为我市加快现代渔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其中,万事达公司引进全球领先的对虾加工自动生产线,大大提高了对虾加工的生产效率和产量,并与夏威夷海洋研究所的合作,引进南美白对虾亲本核心技术,谋求更大的发展;广东顺欣发展深海捕捞金枪鱼新业务,弥补了近海渔业资源日渐枯竭的不足,培育渔业新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