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二次强拆时,工作人员将“海上皇宫”老板郭奎章的肖像移上岸。

再次合体后的“新海上皇宫”。

原先的“海上皇宫”“中庭”现长满枯草。
“海上皇宫”悄然合体
仿佛是要印证“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古话,“海上皇宫”正悄然演绎着这一过程。两年前,海上皇宫因非法占用海域,经两次强拆,被一分为三。近日,晶报记者独家回访“海上皇宫”所在地南澳东山,发现其部分已悄然合并成“新海上皇宫”,周边还接驳“观光鱼排”。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悄悄做此事,目前还不知道。龙岗区经济促进局工作人员则表示,至今未收到也未报批“海上皇宫”任何相关手续申请。
附近居民:
一夜间挪了300米
靠拢新合并体
昨日,记者接到渔民报料,再次来到南澳东山,远远地就看见“海上皇宫”的“中庭”部分。空荡荡的“中庭”如今长满长短不一的杂草,上面只剩两个油漆脱落的横条走廊,红色表面变得暗淡、发黄。
附近渔民对“中庭”未拆前的“辉煌”至今记忆犹新:“没拆之前,好多漂亮演员、达官贵人,都上去拍戏游玩,整个东山豪车数量猛增;拆了以后,老板再也没来过。”
但其实,正当人们渐渐淡忘“海上皇宫”的时候,“海上皇宫”却悄然合体。报料的渔民告诉记者:“几个月前,他们把‘前厅码头’和‘中庭’部分拆开了,但没过多久又合上了。”
记者多次比对历年图像发现,渔民所说的“海上皇宫”的拆开又合并现象,其实是“海上皇宫”“中庭”部分和“后马场”部分互换了在海面上的位置,此后,“后马场”和“前厅码头”两部分又并成了一个新合体,形成了一个“新海上皇宫”,目前还不知道为何人所为。
“我们本地人都不关心这些的。”开小店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啥都不知道。
但“海上皇宫”的悄然合体,还是没逃过在附近上班的李小姐的眼光。一个月前的深夜,她按日常作息睡觉,当时并没发现前方海域有啥异常。但第二天清晨醒来,放眼望去,她大吃一惊:“咦!海上的建筑怎么不见了。”
走出门后,李小姐发现,原来,曾经被挪了位的“海上皇宫”“中庭”部分,一夜之间往北移动300米,再次贴近“新海上皇宫”。
记者观察:
发现附属新“观光鱼排”
记者发现,在“新海上皇宫”西侧,又多了一条长80米、宽20米的条形“观光鱼排”,鱼排的一头,用廊桥与“新海上皇宫”连接,并用两条粗绳固定。鱼排中部也架设了一条廊桥,直接与“新海上皇宫”连接。鱼排上面有两间可供居住的小木屋。在渔排另一头,放了十余个长方形的方格,方格中空,下铺细格渔网,浸泡在海水里。
昨日,记者查阅历年谷歌地图发现,近年地图“海上皇宫”均未发现这一鱼排,应该是近期所设。
※page※

卫星地图显示了历年来“海上皇宫”所处海域的变化

“海上皇宫”未拆前时的辉煌场景。

主管部门:
近期未受理
“海上皇宫”任何申请
曾执法分拆“海上皇宫”的龙岗区农林渔业局(海洋局) 农业处和海洋处,大部制改革后被划到新成立的龙岗区经济促进局。昨日,记者就发现情况询问该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其一听记者询问内容随即变得严肃起来,称该局目前编制正在重新整合中,“也不知道谁负责”,但可肯定告诉记者的是,到目前为止,该局还未收到“海上皇宫”任何申请,也未报批“ 海上皇宫”任何相关手续。
2002.9
该海域海水纯净,呈深色,当时“海上皇宫”尚未出现。
2005.9
“海上皇宫”现雏形,有数百个整齐排列的浮体,“中庭”部分也已粗略建成。
2008.11.29
“海上皇宫”基本建成
2009
添加码头部分
2010
被分解成三块
2011
其中两块合并
2011.5
再次短暂拆分为三
2012
其中两块重新拼接合并,形成“新海上皇宫”,剩下的另一块也正悄悄靠拢中。来源雅虎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