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计翔正在塘边喂鱼。梁永彬 摄
——大沟镇新梨榕树村残疾人茹计翔的创业故事
世上没有哪一条路是笔直的,也没有哪一座山是平坦的。既然是路,你就要走;既然是山,你就要爬,不因路的崎岖、山的险峻而停止对路前边、山那头的美好世界探索的步伐,探索期间,我们难免会遇到宿敌——困难。近日,笔者听说大沟镇新梨村委会榕树村村民茹计翔就是这样的人,于是走访了他。
茹计翔是大沟镇新梨村委会榕树村的残疾人,今年38岁。他从1998年起,承包村13亩鱼塘养鱼、养猪。10多年来,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身体上的残疾,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事业做开做大,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的人生之路。
承包养殖使他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青少年时期的茹计翔是在疾病缠绕中度过的。两岁时,他患上小儿麻痹症,先后动过三次手术。由于疾病影响了学业,他上学较晚,1989年读完初一就缀学了。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天性聪明,做事有恒心、毅力,学东西上手快,还有经济头脑。
21岁那年,茹计翔开始步入社会,他先跟人学会了剃头手艺,在村里办了个理发点,赚来的钱刚够自己生活。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跟别人学做厨师,由于悟性高,虚心请教,很快掌握了烹调要领,不久后就独当一面了。许多人都喜欢请茹计翔主厨,10多桌酒席对他来说是游刃有余。
真正使他找到人生自信的,是承包养殖事业。1998年,茹计翔在村干部的引导下,承包了村里5亩低洼地开挖鱼塘,养猪、养鹅,承包期限50年。他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1.5万元,请人开挖鱼塘,并建起了猪舍和鹅棚。第一年投放福寿鱼、鳙鱼各5000尾,购猪苗5头,养鹅80只。经过艰苦的努力,除去生产成本,当年他就纯赚5000元。初战告捷后,他把利润再投入到生产中,扩大经营,扩建猪舍、增养肉鹅、肉鸭,收入年年递增。适逢2003年农业税减免,其田租也相应免除了,这更加坚定了他长期发展种养业的决心,2003年至2005年中,他每年的纯收入都在2万元左右。
“娘家人”的帮助使他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光
茹计翔的创业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2006年100只肉鹅因瘟疫死亡,损失近万;2008年冰灾,塘鱼冻死无数,又损失三千;同年8月有几头猪突然发病无救,损几千元。面对困难和挫折,他毫不动摇。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跌倒了再爬起来,命长吃米多。”
茹计翔在创业的时候,也得到了其“娘家”——阳东县残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2011年6月份,阳东县残联在开展创先争优的活动中,为了更加好地为残疾人服务,使他们得到及时帮助,摆脱贫困,真正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出台了《阳东县残联党员与农村贫困残疾人结对帮扶活动方案》,帮扶茹计翔的党员正是县残疾理事长谭和贵。去年由于猪价和鱼价的大幅“跳水”, 令经营亏损的茹计翔一度心灰意冷。谭和贵多次来到茹计翔的塘头地尾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并给予其精神上的支持,为他打气加油,鼓励茹计翔不畏困难,坚持下去就是胜利。此外,阳东县残疾也在经济方面给予其最大的支持,为其购买猪仔和饲料,总值约1.2万元。
目前,茹计翔养鱼塘13亩,养猪70头,养鹅、鸭500只,养海狸20对,年纯收入基本保证有五六万元。站在他的鱼塘边,笔者看到,当茹计翔撤下一把饲料时,数百条罗非鱼聚而抢食,场面壮观。茹计翔满怀信心地说,目前的鱼价比去年有所回升,估计今年应该会有好的收成。
茹计翔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那份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未来满怀的自信,激发他不断进取,不能不令人起敬。他把青春汗水全部倾注在养殖上,把希望寄托在这块深情的土地,顶住挫折,全力以赴,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正所谓,成功总是青睐于意志坚强者,总是青睐于坚守希望者。林显柏 谭志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