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市农业局:建设现代农林业 促进经济大发展
2012-11-07   来源:濮阳农批网  作者:belldanby   字体:【 】  浏览:45次   评论:0


省领导万庆良、林少春在市委书记魏宏广的陪同下到阳春市视察扶贫“双到”工作。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我市农林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农业稳市、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以及“派比安”、“黑格比”、“巨爵”、“凡亚比”等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力促农林工作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向现代高效农林业稳步迈进,促进了我市经济大发展。

农林畜牧业生产

稳步发展

2011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19.63万亩,总产量71.03万吨,同比增长2.51万吨,连续多年完成省下达的粮食考评任务。全市特色经济作物种植获得了迅猛发展,南药、蚕桑、花卉、蔬菜和水果等主导产品占农业总产值80%以上。

全市现有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近800个,已建成12个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2011年,广东燕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红五月良种奶牛场分公司已建成投产,现存栏奶牛上千头,现代乳业的发展实现了零的突破。

2007年至今完成造林种植面积逾60万亩,实现了森林资源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完成106公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任务,并获得了省的表扬。目前,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6%,阳春市、阳东县、阳西县相继成功创建林业生态县。

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201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61.85亿元,比2006年增长66%。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攀升,达到7912元,比2006年增加3326元,增长72.5%,创近十年增长速度最快、历年最高纪录。

经过近五年的发展,农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由过去“吃饱穿暖”的温饱型消费观念向“吃讲营养、穿讲漂亮、用讲高档、住讲宽敞”的小康型消费观念转变,各类住宅、汽车、电脑、彩电、摄像机等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农村逐步迈向宽裕小康生活水平。
※page※


副市长李孟志、市农林局局长陈仕欢在第十届农交会阳江展区指导工作

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加快

近五年,我市着力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工程建设,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营造水源涵养林和农田防护林、平整土地、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一大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建设完善,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抗御旱涝灾害能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2.8亿元,建成现代标准农田26万亩。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迈出新步伐,现阶段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3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3%。检测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其中2008年市农检中心通过国家计量认证,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农业招商引资结硕果

2007年以来,我市成功组织筹备和参加了多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经贸洽谈会”、“第九届中国荔枝龙眼交易会暨首届海南红明荔枝文化节”、“第22届香港美食博览会”、 “中国绿色食品2011广州博览会”等境内外农业对外交流合作活动,组织了“2011顺德(阳江)农业投资环境推介会”和“2011年中山(阳江)农业投资环境推介会”等较为大型的外事经贸活动,落实农业招商引资项目近200个,引资额近50亿元。

通过招商引资较大的突破,积极引导推动农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扩张。目前,全市拥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9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5家、市级51家,共带动农户24.5万户,户均增收2650元。农业招商引资为我市品牌化生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增添了新活力。

2007年以来,全市创建了“中国春砂仁之乡”、“中国马水桔之乡”、“中国蚕桑之乡”、“中国双肩玉荷包之乡”、“中国果用益智之乡”、“中国猪苗之乡”、“中国菠萝蜜之乡”、 “中国黄鬃鹅之乡”、“中国蠔都”、“中国蠔乡”等国字号品牌,进一步促进我市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

集体林权改革全面完成

近几年,各级农林部门积极探索“分股不分山,均利不均林”的新路子,全面铺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到2011年底,我市全面完成集体林权改革任务,集体林地面积534.4万亩得到确权,发放林权证书3.2万本,并将集体统一经营山林70%以上的收益通过“均股均利”的形式落实到农户,让45万户农民受益。完成配套改革,建立健全34个林业工作站、6个木材检查站、5个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队以及3个林业产权管理和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等机构。

“双到”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日本网纹瓜大棚挂果丰收

近三年来,我市大手笔投入专项资金逾10亿元,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贫困村100%实现了通电、通邮、通电视广播,贫困户100%参加新农合,60岁及以上的贫困老人100%参加新农保。贫困户适龄子女普及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有意愿的贫困户家庭、高中毕业的子女100%免费安排入读技校或职校。

目前,受帮扶的170条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部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劳动力的6632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目标。在2011年度全省考核中,我市在粤东西北14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二,得到省的肯定。

 

Tags:农业局 农林业 经济大 责任编辑:belldanby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我国启动拯救江豚行动 [下一篇]阳西:打造六大平台描绘发展新篇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