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国家刀剪及日用金属工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成,成功打造质量强市技术支撑平台。
 市政府召开质量强市工作会议。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强,则国家强;质量好,则百姓好。质量关系转型发展,关系群众利益,关系民生品质,关系城市形象,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2010年,我市迈开了质量强市的建设步伐。一年多来,我市以质量促进转型,以质量引领发展,以质量赢得未来,以质量塑造我市的“品质”,在我市实现幸福追赶,建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城市的宏伟蓝图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质量工作实现从质监“独角戏”到全市“大合唱”
质量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线”。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质量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把“质量强市”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2010年12月,阳江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质量强市活动的意见》,作出了开展质量强市活动,走创新驱动、以质取胜、质量强市之路的战略部署。我市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按照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四个领域,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分别由质监、商务、住建、环保部分牵头负责。从此,抓质量不再是质监部门的“独角戏”,而是所有相关部门在政府指挥下的“大合唱”。随后,各主要行业分别成立了质量强业领导机构;部分企业紧跟其后也成立了质量强企领导组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形成。“质量”也随之跳出了狭义的产品质量范畴,衍生到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等各个领域。
质量强市 成效初显 四大质量 全面提升
 阳江十八子刀剪制品有限公司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升综合实力。
为推动质量强市活动深入开展,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阳江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阳江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阳江市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设立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保障食品抽检经费和打假工作经费,提高名牌产品奖励标准,设立政府质量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我市质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产品、工程、服务和环保四大质量全面提升,真正擎起了“质量强市”的大旗。
产品质量全面提升。2011年,全市新增省名牌产品13个,其中工业类6个,农业类7个,著名商标3件;全市生产领域工业产品省级监督抽查14批次,合格10批次;市级监督抽查279批次,合格273批次,不合格6批次,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2.15%;生产领域食品省级监督抽查我市食品510批次,合格479批次,不合格31批次,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6.08%。全市各类产品质量合格率均有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page※
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全市无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发生。能源、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质量不断提高。2011年工程质量报监率100%,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100%,1项工程荣获省建筑工程“金匠奖”。
服务质量不断改进。旅游、医疗等行业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物流、餐饮、会展、商贸等行业服务质量不断改进,全市服务质量投诉明显下降。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1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保持在100%,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国家一级标准,漠阳江水环境质量总体达国家Ⅱ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入海河口水质和近岸海域水质均符合功能区水质标准,全市环境质量保持在良好水平。
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有突破。我市首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国家刀剪及日用金属工具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建成和首个落户我市的专业标准化技术机构——广东省刀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为我市优势传统产业——五金刀剪产业发展提供了公共检测、技术研发平台和智力、技术支撑。
质量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三打两建”工作,落实“严防、严查、严处”要求,实施科学监管,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坚决遏制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事件和重特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沉重打击了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地净化了市场经济秩序。
质量引领 打造企业品牌 铺就质量强市基石
企业是质量工作的主体。质量强企是质量强市最深厚的基础。在开展质量强市活动中,为有效引导和激励我市企业应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追求卓越绩效管理理念,2011年10月,我市设立质量发展领域的最高荣誉奖“政府质量奖”。目前,首届政府质量奖评选活动已经结束,3家获奖企业将平分60万“政府质量奖”奖金。
阳江市十八子刀剪制品有限公司是获得首届政府质量奖的企业之一。十八子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追求卓越品质内涵、追求卓越绩效的民族品牌发展历史。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追求持续成功,十八子在2011年导入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聘请了国内著名的卓越绩效专家对公司30年的经营管理经验进行系统梳理,进一步提炼公司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目标,重新对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发展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等领域提出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追求卓越品质,有效地提升了十八子的竞争力。2011年,公司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产品做精,企业做强。通过申报参评政府质量奖,我们进一步完善和加深了对上述理念的认识。产品质量的提高,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也进一步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李积回表示。
同样获得阳江市首届“政府质量奖”的阳江市宝马利汽车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是我市首家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宝马利自2008年起推行卓越绩效管理,加强过程控制,深入开展绩效管理、5S管理、目视看板管理、质量成本管理、质量目标管理、合理化建议和持续改进等活动。在追求卓越绩效和争创名牌活动中,企业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市场不断扩大,经营绩效逐年提高,公司走上了健康的良性发展之路。2008年以来,公司固定资产增加达400%,年销售收入增长率超过40%,新产品产值率由30%提高到42%以上;产品合格率从97.3%提升到99.8%;顾客满意度从80%上升到92%,销售市场从国内配套扩大到国外500强企业配套。
广东凌霄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小型民用泵和工业配套泵规模最大的制造商之一。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后,该企业在技术创新、质量改进、业绩增长及提升客户满意的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地成效。2009年至2011年企业净增加产值近3亿元。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凌霄水泵将以此次评上政府质量奖为新起点,进一步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动企业从生产效益型向科技效益型、质量效益型、管理效益型跨越。
“两大战略”塑造“品质之城” 助推转型腾飞
“品质”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就是形象和内涵。在质量强市活动中,我市以名牌带动和技术标准两大战略为抓手,以质量促转型,靠质量谋发展,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充实城市质量内涵,积极为阳江建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实现幸福追赶添砖加瓦。
坚持以名牌培育增创优势,按照“申报一批、培育一批、储存一批”的方式,着力构建创牌企业梯队。目前,阳江市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共有44个省名牌产品(工业类),省名牌(工业类)总数位居全省第十位。名牌经济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日益显现,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也明显增强。据统计,全市名牌产品销售总收入同比增长18%。只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6 %的32家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7.59%。
一项专利造就一个品牌,一个标准引领一大行业。在质量强市活动中,我市坚持以标准制定赢得主动,引导企业以标准抢占行业话语权。全市工业骨干企业标准覆盖率超过98%,共有201个产品通过采标认可,17家企业评为4A或3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6项,制定联盟标准4项,阳东县东城镇五金刀剪标准化专业镇试点顺利通过验收,“阳江制造”正加速向“阳江创造”跨越。
科学发展,质量先行。迈步“十二五”,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国家《质量发展纲要》,按照市政府《关于开展质量强市活动的意见》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诚信守法,夯实基础,创新驱动,以质取胜”的方针,以世界先进水平为标杆,着力创新质量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夯实质量工作基础,全面提升质量发展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带来的高品质生活,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阳江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撰文/张敏 叶娜 资料图片/市质监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