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阳江养鹅的历史超过500年。阳江鹅又叫黄鬃鹅,因其头顶至颈背有一条棕黄色的羽毛带,形似马鬃而得名,《广东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将其列为广东省四个优良鹅种之一。
在过去一段漫长的岁月里,阳江人因饲养黄鬃鹅而逐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鹅饮食、鹅文化,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几经繁荣与曲折,如今,黄鬃鹅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在一些有志之士的力促下,阳江黄鬃鹅正成为一个振翅待飞的产业……
历史渊源 饲养历史超过500年
在殷王武丁(死于公元前1266年)配偶妣辛基其陪葬物品中,就发现过三件长颈弯曲、眼圆嘴扁的玉鹅,可见在3000多年前家鹅已是皇室贡品了。唐代诗人姚和的《扬州春词》中:“有地唯载竹,无家不养鹅”的诗句,表明当时江南地区养鹅之普遍。
阳江地处粤西,是广东省农业大市,也是省内养殖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鹅鸭水禽养殖尤为发达。阳江市养黄鬃鹅的历史超过500年,《广东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将其列为广东省四个优良鹅种之一。著名水禽专家陈育新在《中国水禽》一书中描述其性能特点是:早熟、易肥、肉质细嫩、味美。
近百年来,阳江黄鬃鹅远销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地区,很多商人和侨商都以“阳江黄鬃鹅”货源为出口生意。据阳江年谱记载:1964年阳江肉鹅上调出口就达45.07万只,占阳江全县三鸟市场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
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民间养鹅人贪图外地鹅个头大,引进外地种鹅与黄鬃鹅杂交,从杂种肉鹅中选留种鹅,使得黄鬃鹅的数量急剧减少。1970-1986年的16年间,阳江黄鬃鹅在阳江的全部鹅种中所占比例从超过70%剧减到不足千分之一。
黄鬃鹅的命运牵动着各方的心。1997年,全市畜牧业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制定出阳江黄鬃鹅保护方案,并选址北惯,建立市畜牧科学研究所阳江黄鬃鹅保种场。1998年12月,在市畜牧局领导的带领下,组织7名科技人员来到阳西县新墟、塘口等山区乡镇,挨家挨户寻访,共发现130个具有黄鬃鹅特点的鹅群,科技人员挑选出100只种鹅,再请民间养鹅师傅鉴定,淘汰21只,最后选出79只(8只公鹅、71只母鹅),安置在那龙保种场,开始保种繁育工作。
到2002年,经过数次弃杂留纯、弃劣留优,繁育保种工作初见成效,育得纯种黄鬃鹅560只。同年11月,由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等组成评审团,对阳江黄鬃鹅综合标准进行评审,一份结构完整,格式规范,内容全面,指标先进,适用于规范阳江黄鬃鹅的品种选留和饲养管理标准文件《阳江黄鬃鹅种综合标准》正式颁布实施。
几经曲折,有过繁荣与辉煌,也有过衰落与萧条,但那都已成为过去,现在的黄鬃鹅正朝着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拥有全国最长、最完整产业链的广东羽威农业集团,正充分利用和开发当地丰富的“阳江黄鬃鹅”资源,实施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不断拓宽鹅鸭肉食品的精深加工。羽威集团现有阳江黄鬃鹅原种场一个,阳江黄鬃鹅繁育场二个,拥有八个“阳江黄鬃鹅”养殖示范基地,并采取“公司+科研机构+养殖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生产模式进行经营管理。 ※page※
美味与营养 肉质鲜嫩乃鹅类品种之冠
鹅是草食水禽,养殖的主食为草料或蔬菜,辅以谷物,是地道的绿色健康食品。鹅肉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绿色食品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评定为三种最佳肉食之一。因此,吃鹅肉将成为世界的饮食消费方向。
作为广东省四大优良鹅种之一,阳江黄鬃鹅肉质鲜嫩润滑,可以说是鹅类品种之冠。成熟肉鹅皮薄、肌纤维细,纤维之沉积脂肪适中,使肉质清香甜滑,口感好。2001年11月1日,由市政府主办,畜牧局、技监局等协办,邀请省专家举行的阳江黄鬃鹅标准发布会,对阳江黄鬃鹅地方良种鹅的种性、食品品质和优质生产性能综合标准作了鉴定,并顺利通过评审,使阳江黄鬃鹅的品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根据市禽业协会在广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实验室检测出的黄鬃鹅肉的结果显示:鹅肉中蛋白质含量为21.8%。而鸭肉为14.8%,鸡肉为20.6%,牛肉为18.07%,羊肉为16.7%,猪肉为14.8%。从生物学价值评价认为,鹅肉是全价蛋白质、优质蛋白质,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其组成接近人体所需搭配的比例,其中赖氨酸和丙氨酸含量高于肉鸡的30%,组氨酸高出70%,还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因此,鹅肉是典型的理想高蛋白、低胆固醇、高不饱和脂肪酸,营养全面而丰富的食品。
检测结果还显示,黄鬃鹅肉的含热量很高,每100克鹅肉的含热量为796千焦耳,超过鸡肉和鸭肉;鹅肉的脂肪含量仅为为3.05%,比瘦猪肉和瘦羊肉的含脂量都低,且多为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
阳江饲养鹅的历史悠久,对于食用鹅的做法也非常讲究。千百年来,行业厨师智慧创造出不少于200多款鹅的风味菜式,从全鹅宴的美味佳肴到名宴鹅的风味菜式,从专业酒店酒楼的厨师做出的名菜到民间乡土的佳肴,从滋补的汤品到风味无比的饭粥,从大雅之堂的大菜到市井间的小吃,都是少不了鹅担当的重要角色,真是举不胜举。
同时,鹅肉还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中医认为,鹅肉有补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强筋骨,解铅毒之功效。现将鹅肉的食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适宜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时常食用。
2、补虚益气,暖胃生津。凡经常口渴、乏力、气短、食欲不振者,可常喝鹅汤,吃鹅肉,这样既可补充老年糖尿病患者营养,又可控制病情发展。
3、还可治疗和预防咳嗽病症,尤其对治疗感冒和急慢性气管炎、慢性肾炎、老年浮肿、治肺气肿、哮喘痰壅有良效,特别适合在冬季进补。 ※page※
阳江“鹅文化” 不能割舍的情脉
黄鬃鹅在阳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影响着阳江人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形成了阳江地域独特的人文文化,就像血液一样在每一个阳江人的体内流淌。这种不能割舍的情脉,不断地影响着阳江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阳江人与祭祀鹅:阳江黄鬃鹅是阳江人最崇拜的禽畜,每逢过节都用鹅作供品来祭祀祖先。祭祀用的鹅有一定讲究,鹅要整只的,肉脏、鹅血都不能少。具体制作如下:宰鹅时先要把鹅血用盘子装好凝固待用,然后去毛,不能直接开膛,要在鹅肛门和咽喉处各开一个洞,把鹅内脏从鹅肛门处掏出,肾、肝、肠子等内脏清理干净,肠子要卷绕着肾脏,鹅脚要盘进鹅肛门开的小洞,鹅翅膀要向上反盘成三角形,鹅头鹅脖子向上盘在鹅背上。然后整只鹅放于开水中慢浸,内脏、鹅血,还有早准备好的猪肉一起浸熟(约25分钟)。浸熟的鹅起盘时,成饼状的整块鹅血要放于鹅背,内脏、猪肉放于鹅的旁边,制作完成。祭祀时的黄鬃鹅仍有一种“曲项向天歌”的神气。
阳江人与春节鹅:春节用的黄鬃鹅,除了祭神外,还是春节宴请亲朋戚友的上等菜肴。春节阳江人打招呼,总是会问今年宰了多只鹅,以宰多为荣。为了准备“年晚鹅”(阳江人土话,实为春节时用的鹅),阳江乡下的每家每户都在每年春节前90~100天,把鹅苗买回来进行饲养,一般为10-20只,饲养90~100天刚好是春节,这个天龄的鹅,羽毛整齐,膘度适中,肌肉丰满。孩童时,知道家里买鹅苗回来饲养了,那就是:春节将来临了。
阳江人与喜庆鹅:阳江人在一些大型的喜庆宴席,黄鬃鹅也是不可缺少的主要菜式。人们还赋予它美妙的名字。如进宅吉庆,地道美味的炊鹅起名曰“朱雀赐福”,黄鬃鹅喻为朱雀(朱雀为古代传说中祥瑞动物),祈愿进宅有朱雀临门,带来好运。结婚喜宴,鹅肉起名曰“羽雁添富贵”,也喻意着喜结连理后能如大雁一样展翅高飞,大富大贵。小儿满月酒,鹅肉起名曰“鸾凤喜添丁”,黄鬃鹅比喻鸾凤,既赞美了黄鬃鹅的高雅,又借喻夫妻之间恩爱,喜得贵子。至今,鹅在阳江人的喜宴中仍扮演着不可缺少角色。
阳江人与鹅乸饭:黄鬃鹅在阳江人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与众不同的饮食习惯。如:白沙鹅乸饭。鹅乸即母鹅。一些因某种原因不能再下蛋的母鹅,正因为不能下蛋,所以长得很肥,阳江俗称之为“肥肚鹅乸”。所谓鹅乸饭,用的就是这种鹅。杀鹅去毛后,起肉加瘦肉剁成肉蓉,略加味料搅拌,炒香后再与饭同炒,谓之“鹅乸饭”。因为先是盛行于白沙,所以阳江人习惯称“白沙鹅乸饭”。
阳江人与“鹅油粉酥”:“鹅油粉酥”是流行于民间的炒米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春节都习惯在家里打粉酥,把准备好的米糖粉加上花生仁放入饼印中,然后用光滑的贝壳蘸着鹅油打平压实,然后放进锅中慢火烘干,奇香无比。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现在已很少人在家打粉酥了,而一些饼厂仍推出这种受阳江人喜爱的“鹅油粉酥”,传承着这种文化。 ※page※
阳江人的全鹅宴
阳江名厨把鹅作为素材开发的菜式多种多样,最令人乐道的是全鹅宴。下面介绍两款全鹅宴菜谱,菜谱(一)是大众化的美味,菜谱(二)是高档工艺性的佳肴名宴。
全鹅宴菜谱(一):阳江炊鹅拼盘(炊鹅、头胫、掌翼、鹅心、鹅肾肝、鹅蛋)、丽参炖雁鹅、冰酱脆皮烧鹅甫、玉(软)掌扒冬菇、金华鹅肠卷、古法盐焗鹅肾片、骨香炒鹅片、腐皮鹅丝卷、碧绿鹅肉丸、支竹红枣清煲鹅、鹅肝酱烧茄子、鹅汤煲双菜胆,单尾:阳江鹅乸饭、鹅肉生煎包。
全鹅宴菜谱(二):蜜瓜沙律脆皮烧鹅皮、虫草花炖鹅脑(每位)、鲍汁鹅掌扣花菇(每位)、牛油香煎肥鹅肝(每位)、阳江豆豉鹅甫件、金盏松仁炒鹅崧、鲍汁扒鹅肾片、鲜露辣玫瑰鹅心、珍味四色鹅肉卷、金沙脆炸鹅肉丸、滋补汤浸鹅二度翼、盐水鹅鲜笋三色拼,单尾:阳江鹅乸饭、鹅茸双色饺。
■阳江黄鬃鹅饲养特性
◎ 育雏期的饲养:
雏鹅应按体质强弱进行分群饲养管理,离地网上培育幼雏有利于防疫,并可降低育雏劳动强度,提高育雏成活率。育雏舍应有良好的保温、通风、干燥条件。用红外线灯给温较为安全、可靠、方便。亦可用煤炉及炭炉给温,但应注意排出废气,防止中毒。
育雏温度:1-3日龄,育雏温度为30-32℃,以后每天降低1℃养至15天龄脱温。
育雏湿度:育雏室应保持干洁、干燥,相对湿度70%-85%为宜。
饲养原则:饲料要清洁、新鲜,不喂霉坏变质饲料;定时定量,少喂勤添,15日龄之前喂八成饱。饲料变换要循序渐进,防止突然变化;用全价配合饲料饲养,并注意补充矿物质、维生素,促进生长发育;每餐应更换饮水,保持饮水清洁。根据实际需要,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坚持做到以防为主,防重于治。
饲喂方法:1-3日龄为开食阶段,需进行调教,先喂水、后喂料。初次喂水,应对初次不会自行饮水的雏鹅逐只将鹅嘴浸入水中1~2秒钟,反复调教3-5次后就会自行饮水。教喂精料,可用雏鹅料少量撒在草席或薄膜上,引诱雏鹅采食。青料则需切成细丝。日喂4-5餐,先喂青料,后喂精料。
4-10日龄,雏鹅消化能力增强,日喂6-8餐(晚上2-3餐)。日粮组成以精料占20%-30%,青料占70%-80%。
11-20日龄,仍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日喂6餐(晚上2餐)。15日龄开始喂食煮开口的谷粒。
21-30日龄,延长放牧时间,并逐渐由饲喂开口谷改喂湿谷,日喂5餐,25日龄后,改喂干谷。
放牧与放水:雏鹅首次放牧、放水时间,视天气和雏鹅壮健状况而定。天热5日龄,天冷15日龄开始放牧、放水。首次放牧放水应选晴暖天气进行。放牧放水时间约1小时,随着日龄增加,逐渐延长放牧放水时间。
◎ 肉鹅的饲养:
肉鹅是指30日龄以上至育肥出售之前的鹅。在大群饲养的情况下,80日龄肉鹅平均体重达3.5千克。
饲养方式:
30-60日龄以放牧饲养、饲喂青绿饲料为主,按需补充精料。
60-80日龄,限制运动,圈养育肥,每平方米饲养育肥鹅4-6只,饲喂育肥鹅全价配合饲料,适当补充青绿饲料。
在肉鹅的饲养过程中,要按照《兽药管理条例》及其它有关规定使用兽药和其他药物,药物残留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场地选择:鹅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不受洪涝的平坦或稍有坡度的平地上。坐北向南或坐西北向东南。鹅舍前面有水塘或河流,水塘或河流与鹅舍之间要有足够的陆上运动场。鹅场附近有放牧场地。鹅场必须有稳定、充足、洁净、无污染的水源。鹅场选址既要求交通方便,又要求远离村庄和交通要道,以利于防疫。鹅舍的建造要求能达到遮风挡雨、冬暖夏凉、方便操作,力求经济实用。每平方米饲养种鹅4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