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胡海广在接受采访。周辑 摄
——阳春市委书记胡海广谈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 本报记者∕胡小升 通讯员∕伍志雄
“生态环境优势是阳春最大的发展优势所在,也是最大的发展潜力所在。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崛起,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阳春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让老百姓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洁净的水,不断提升幸福阳春的城市魅力。”近日,阳春市委书记胡海广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阳春市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 谈报告体会
印象最深是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您对十八大报告印象最深刻的有哪些方面?
胡海广:我学习十八大报告,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拓展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对于阳春来说,生态文明建设非常切合阳春的实际,因为阳春市地处漠阳江上游,而漠阳江供应阳江200多万人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饮用水,同时阳春是广东省第二大县(市),森林覆盖面积很大,调节着湛江至珠三角地区之间的气候环境。阳春过去一直在强调走生态文明之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阳春市将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现在生活的人们负责,也对历史负责。
▲ 谈发展工业
引进和布局好大项目
记者:近两年来阳春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工业大项目起到了关键性的拉动作用。下一步阳春市如何加快发展富有山区特色的工业经济?
胡海广:任何一个地方发展,都不离开工业化的带动。阳春要在粤西地区率先崛起,发展工业的信心和先导作用不可或缺。下一步,阳春市要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富市”发展战略,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实现全市经济“跨越升级”的核心任务来抓,把工业经济作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中之重,以壮大支柱产业为主线,以工业大项目建设为先导,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来说,一是继续引进、布局好大项目。按照广东省主体功能区划,阳春是重点发展区,不是优先发展区,很多地方限制发展工业,春城街道、春湾镇、潭水镇、合水镇和岗美镇被划分为工业优先发展镇,是阳春市主要工业所在地。目前,阳春市正在推进阳春新钢铁、华润水泥、海螺水泥、阳江抽水蓄能电站等大项目建设,待其全部达产,阳春全市工业总产值将达到400亿元。二是加快推进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广东钢铁水泥基地。比如阳春已将6家总产能120万吨的立窑水泥厂全部淘汰掉,取而代之的是工艺先进的华润水泥、海螺水泥企业。三是大力加强东莞长安(阳春)产业转移园等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工业不能搞“村村点火、镇镇冒烟”,而要以园区为载体形成招商引资的磁场,将珠三角企业吸纳进来,将本地的规模企业聚集进去,使产业集聚产生明显的“投资洼地”效应。 ※page※
▲谈提升农村经济
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
记者: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阳春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升农村经济?
胡海广:目前,阳春市总人口约118万,其中农村人口约80万,占人口总数的八成。因此,建设“幸福阳春”,首先必须实现农村的幸福。只有农民的小康,才是阳春的小康。一要加快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多年来,阳春的马水桔一直种得不错,让许多农户脱贫致富,但不能靠一种产业“包打天下”。当务之急,政府要抓紧调整产业,引导农民种植橄榄、油茶、南药、三华李等适合山区种植的其他经济作物。二要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力度。阳春的产品多,像蔬菜、大米、生猪等,但大部分是卖原产品,没有任何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三要扶持组建更多的农村农业合作社,发挥其资金、技术、销售方面的优势,增强农业农民低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四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力度,这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快的渠道。
▲谈环境保护
督促企业落实环保“三同时”
记者:阳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做好环境保护?
胡海广:近年来,阳春的经济发展在阳江市迎头赶上,但同时也保住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我们主要是严格保护了水、森林、矿产这三种资源。如在处理龙利源中毒身亡事件中,查处了一些违法违纪的干部和涉嫌犯罪的木材贩子,基本遏制了乱砍森林的现象。为了让阳春的天更蓝,山更绿,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阳春市将继续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第一督促企业落实环保“三同时”,把好环保“门槛”准入关,确保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第二加大投入建设公共环保设施。阳春市沿漠阳江所有乡镇都将建立污水处理设施,保证生活污水绝对不能流入漠阳江。市里将很快建设好垃圾处理厂,春湾、合水等中心镇正在建设垃圾收集中转站。原则上禁止在漠阳江边建立一定规模的畜牧养殖基地和养殖场。
总而言之,阳春市肩负着保护“母亲河”漠阳江的重任,我们如果在上游造成了污染,就是人民和历史的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