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增产增效促环保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阳江农垦作为广东农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理念,牢牢把握广东农垦重点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致力于“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经过几年的探索,如今已走出了一条增产、增效、促环保的循环经济新路子。
畜禽粪便全部回收综合利用
靠近红五月农场场部约2公里的地方,几辆粪水运输车正从一处大型奶牛场驶出,目的地是该农场十六队的水肥池。水肥池位于橡胶林的高处,一条条施肥管布满了胶林的各个角落。
像这样的水肥池,作为农业部首批“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的红五月农场,目前一共建了70多个,覆盖该场胶园约5000亩。“这些粪水除了用于橡胶灌溉外,还用于橡胶园的绿肥作物——柱花草、葛藤、山毛豆的生长,而柱花草又是奶牛的天然牧草。”红五月农场副场长莫纯正说,今年以来该场已向奶牛场提供了200吨柱花草。
在红十月农场,半自动化的橡胶水肥灌溉模式即将覆盖整个农场的1.6万亩橡胶林,而水肥就来自于农场已建成的4个大型生猪养殖基地。奶牛场、养猪场的粪水是经过沼气发酵后,直接抽到胶林高处的水肥池,再进行自动灌溉施肥。
红十月农场有2个生猪养殖基地正在建设,目前建成的4个养殖基地,年产仔猪量超过了22万头,预计明年6个基地全部建成后,年产仔猪量近50万头,每天可提供约4000吨粪水。
“这些粪水,一滴都舍不得外流,因为有大用处。”红十月农场场长庄道源说,粪水统一收集到沼气池发酵,生产的沼气可用来发电,剩下的粪水就输送到胶园用作肥料,而猪粪、沼气渣就成了阳西县广垦绿园肥业有限公司的有机肥生产原料。
广垦绿园肥业有限公司是阳江农垦下属的一家生产农作物有机肥的公司。去年底投产以来,已生产出有机肥1.2万吨,消耗各类猪粪、鸡粪、糖厂滤泥等废料近2万吨,其中绝大部分的猪粪水都来自农垦的养猪场。 ※page※
“根据我们的生产能力,目前红十月农场养猪场所有的粪水都不够,经过综合利用,可实现养猪场污染零排放。”广垦绿园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希略介绍,而公司生产的大部分有机肥,又就近返销到垦区及周边农户。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发展循环经济,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必须要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否则很难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阳江农垦的这条橡胶生产—畜牧养殖—肥料加工—橡胶生产的循环经济链,就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据庄道源介绍,自去年11月荣获中国热带作物学会授予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后,农场更加注重生态胶园建设。目前,红十月农场节水灌溉工程覆盖面积已达5000多亩,预计再用三年时间,总投入1500万元,实现节水灌溉工程全覆盖。届时该场1.6万亩胶园将全部实现半自动化管道施肥灌溉,农场建成的6个大型养猪场所产生的粪水,可全部得到充分利用。
“以前,农场橡胶生产每年都要集中采购大量有机肥,如果全部改用养猪场的粪水肥后,我场橡胶生产成本单肥料一项,就可少投入300多万元。此外还可节约人力成本近80万元,并大大增加干胶产量,提高土壤肥力。”庄道源说。
在红五月农场十六队,往年这个季节,穿梭在胶林、挑着沉甸甸的水肥桶施肥的胶工随处可以,但如今已不见工人的身影,取而代之的就是遍布胶园的半自动施肥水管。施肥的时候,工人们只需把水龙头一拧,水肥就哗哗地流向每株橡胶树。
“以前,我们工人施水肥,1300株的橡胶树(一个承包岗位),需要5—7天时间,而且干得很辛苦,但现在仅需半天。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效率也提高了。”红五月农场生产科科长李学进给记者算了笔账。
据李学进介绍,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以前,每株橡胶每年的肥料投入大约是8—10元,但今年起使用粪水肥以来,每株橡胶减少了大约2元肥料投入,一年下来,单此一项就为农场节约生产成本100多万元,而且干胶产量也大大增加。
据红五月农场4队的胶工介绍,大型奶牛场建成投产后,他们的粪水就供应给胶工作橡胶小苗和柱花草的肥料,而他们种植的柱花草又可以作为奶牛的饲料,每吨柱花草五六百元,仅这项收入,每个抚管橡胶小苗的工人一年就可增收3000元。
垦区未来致力发展循环经济
放眼整个广东农垦,蔗糖产业循环经济链已让雷州半岛这个“甜蜜半岛”变得更甜蜜;橡胶、畜牧、生物肥经济产业链也让茂名农垦更富庶。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企业、职工也都尝到了甜头,也让阳江农垦人更加坚定了信心。
阳江农垦计划未来一段时期,将大力发展畜牧产业,采取“基地+农户”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基地建设按照“一场一猪场”目标推进,全面完成鸡山商品猪场、红十月仔猪养殖场建设,落实红五月、织、三叶农场等3个畜牧养殖场的建设。
为配合垦区畜牧业发展,红五月、红十月、鸡山等农场还将扩大胶园套种柱花草等绿肥牧草面积,作为奶牛、肉牛、生猪等牲畜的饲料。同时,还将推进广垦绿园肥业有限公司扩能建设,力争让该公司年产有机肥量达5万吨,年消耗粪水废料10万吨,满足垦区橡胶、甘蔗及周边村镇农作物的用肥需求,进一步促进垦区生态文明建设。
“阳江垦区探索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见成效,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走增产增效促环保的科学发展之路,致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充分发挥农垦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阳江农垦局局长李大胜说。
省农垦总局局长雷勇健(中)、副局长陈少平(左二)在阳江农垦局局长李大胜(左一)的陪同下到红五月农场指导柱花草种植工作。 庞正庭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