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怀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驻村干部、扶贫使者郭建南系列报道之 ③
■ 本报记者/陶明霞 陆超
沿着郭建南的足迹,冒着小雨,踏着泥泞,我们重走了一遍他的扶贫路,走访了他生前的同事。一路看,一路听,郭建南的形象在我们心中一天天更加清晰、一天天更加丰满:平凡之中见伟大,朴实之中显高尚,这就是生活中真真实实的老郭。
无论去哪儿,他总挎着个工作包
在荔潭村驻村组的办公室里,我们翻看郭建南生前的照片,有些是他和村干部在山头商讨项目的场景,有些是他和学生们在学校的合影,有些是他和村民们在谈笑时被抓拍到的。这些照片里,老郭的动作、表情、穿着,虽然每次不一定一样,但却有个共同点——无论在哪儿,他身上都挎着那个工作包。
老郭在世时,阳西县农业和水利局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局长袁丽彬对他的工作包格外好奇,曾问他:“你这包里都装些什么呀?见你走到哪儿都带着。”老郭回答:“这里面装的都是宝,我的工作离不了它。里面装的都是我去村民家中他们反映的情况以及工作上要用到的材料。还有纸和笔,能随时记录。”袁丽彬告诉记者,这个包有点重,装得鼓鼓囊囊的。
办公室里,还保存着老郭的一叠工作笔记。其中有一本是用A4纸装订好的,正面是老郭密密麻麻而又工整的字迹,背面却全是已打印过的废弃资料。同事梁泽炜说:“老郭到村里来不会浪费一分钱,他深知企业的资金有限,拿来扶贫更是不易,要用好这些资金。”
工作笔记里,每一页都是清晰俊朗的字迹。里面记录着何首乌、养乳鸽和油茶树等项目的情况,记录着村委会大楼的修建详情,记录着广重荔潭教育基金的详细方案……
有些地方涂了又改、改了又涂,有些又重新补充,从中可以看出老郭工作思路在不断完善和深化。
其中有一页是新建荔潭村委会综合楼的预算明细,铅笔勾勒的表格中,填写得满满的。从动工前期需准备的人工费、材料费等,到主体楼施工每一笔钱该如何花,他都列得十分详细。梁泽炜说,老郭不惜多花些时间,希望给村民做的每件事情都能做好,不留遗憾。
这个不离身的工作包和里面的工作笔记,永远装着了群众的事,是老郭解民困、分民忧的好帮手。
为了扶贫工作,他成了会电脑的“农民”
从长期呆在大城市的企业干部,变成面朝黄土的“农民”,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要有一颗谦卑好学之心。
广州派驻阳江工作队阳西组组长詹上杭说,老郭总是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原本他是个电脑盲,但驻村后,他学会了用EXCEL表格填报扶贫数据,用WORD起草工作方案。“对于一个年届50,以前从未接触电脑的人来说,这确实不容易。”詹上杭感慨道。
在同事周靖看来,电脑并不仅仅是老郭的办公用具,还为他增加了工作灵感。在“广重荔潭教育基金”设立前,大伙对拿出多少扶贫资金来启动心里没谱,但老郭却报出了6.8万元这一数字。
“老郭,这个金额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周靖当时这样问他。
“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国家提出教育投入要占GDP的4%。我觉得从村里的扶贫资金中拿出4%,即6.8万元是合适的。”老郭应声而答。
周靖在心里暗暗感叹,没想到老郭还真的把电脑给用活了。
采访村民时,记者从一个个故事里感受到了老郭的好学。
在大红村养殖场,场长杨建庆指着墙上挂着的收音机说,这是老郭送来的。悠扬的音乐声飘荡在养殖场上空,上千只肉鹅悠闲地来回踱步。
去年6月,老郭来到养殖场,手上提着台收音机。“老郭,你送收音机给我用啊?” 杨建庆高兴地问他。老郭摇摇头说:“这不是送给你的,是送给你养的鹅的。”原来,老郭了解到音乐有助于舒缓肉鹅“情绪”,促进长膘,便特地给杨建庆买了1台,让鹅群听着音乐快点长大。
自从有了乐音的流动,养殖场内的鹅们安静了,患病率低了,出栏时间也提前了5天。杨建庆对老郭更加佩服和感激。
今天该做的事情,他不会留到明天
周靖也是广重集团驻阳西程村镇的扶贫干部,比郭建南早来一年。他自认是个认真负责、进取心强的人,但每每看到老郭那股勤勤恳恳、永不懈怠的劲头,周靖常感自愧不如。
记不清有很多次,周靖因为肚子饿到楼下找东西吃,发现老郭的房门虚掩着,屋内漏出一线灯光,老郭端坐在桌前填写数据或整理材料。“每次劝他早点休息,他都说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情,今天该做的事情,不能留到明天。因为常常加班,老郭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有时甚至更少。”周靖说。
县扶贫办工作人员陈明宇还记得,11月21日晚上,是他最后一次与老郭联系。白天,老郭来到他的办公室,想核对一些扶贫考核的数据。但看到陈明宇忙得团团转,便说:“不打搅了,我们晚上再通电话吧。”
9点15分,陈明宇打通电话,老郭在那头歉意地说:“辛苦你了,这么晚还得让你加班谈工作。”接下来,老郭在电话里与他一一核对上午想要核对清的那些数据。陈明宇说:“老郭这个人为人很实在,在工作上也有点跟自己较劲,他其实也可以在第二天上班时间内再去做这些工作上的事。”
荔潭村支书叶挺华手机里还保留着老郭发来的部分短信,记者数了数,从11月5日到22日,共有16条,几乎每一条都是与他商量扶贫工作的。最后一条发自老郭的短信是22日20点35分。
即便周末回广州休息,郭建南也随身带着文件和其他扶贫工作材料,回家接着处理。周靖曾提醒老郭注意身体,但他总是说:“工作没做完,心安不下来啊!”
“老郭这个人,在工作中讲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这句话,不仅是县农业和水利局分管领导的评价,也是荔潭村干部和村民对老郭的共同印象。在这里驻村的1年8个月,每天他都是这样:一心扑在工作上,和和善善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给群众留下了一个优秀驻村干部的美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