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涌现出一大批富有特色的组织工作品牌
核心提示
去年以来,我市各县(市、区)、各单位坚持从本地本单位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组织工作,全市组织工作呈现出竞相创新发展的可喜局面,涌现出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富有影响的特色工作品牌。今天本报所展示的15项特色工作,就是全市组织系统众多特色工作的优秀代表,是全市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求的生动体现。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票,评选出你心目中的“阳江市2012年组织系统十大特色工作”。
◎高层观点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黎泽林——
组织工作的创新永无止境,特色工作的建设还需要不断的挖掘和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组织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拿出争一流的气魄,在服务大局中体现作为,在不断创新中激发活力,在突出亮点中创出品牌,在制度保障中历久弥新,在总结宣传中提升水平,推进全市组织工作再上新台阶。
项目1
远程教育“领导带学”活动
该项目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由领导带头组织基层党员群众收看远程教学课件,并进行现场互动学习。带学的内容结合当地实际,主要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生产实用技术、市场经济信息等。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我市利用“领导带学”组织百场党课下基层,在全市掀起了学习十八大精神热潮。通过“领导带学”,破解了党员能力素质难以“提上来”发挥先锋作用、领导干部身子难以“沉下去”、服务群众和党员教育工作难以“吸引人”学用结合等难题,基层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带头致富的能力得到提高,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彰显,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该项目被省委组织部高度肯定,并发文要求在全省推广实施。
项目2
“代表听民声”
阳东县在县、镇两级开展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中,认真落实党代表任期制,依托党代表工作室这一活动阵地,以“代表听民声”为载体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积极探索创新党代表开展活动的有效途径,引导党代表发挥议党议政、民主监督和桥梁纽带作用。据统计,党代表工作室成立以来,该县49名县委委员共定向联系党代表147名,229名党代表联系党员1135名,12850名党员联系群众25701名,各级党代表共接待党员群众5300多人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580多件,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中组部组工信息刊登该县在乡镇和县属单位实绩考核工作中引入党代表“大众评审”的经验做法。
项目3
创新“三大抓手”提升非公党建工作水平
坚持以“机关•非企共建”、“非企•农村共建”和“三学一示范”为抓手,发挥机关党组织的党建业务工作优势,指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非公企业组建党组织。目前,全市共建立600个非公企业党组织,比去年增长1倍,覆盖非公企业2033家,覆盖率达到67.2%。去年以来,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技术革新项目372项,带来经济效益1.3亿多元;为群众和社会做好事实事1100多件,完成危难险重任务450多件。2012年10月,新华社播发通讯稿,介绍我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中组部《党建研究》、《南方日报》等报刊杂志以及广东电视台等也分别介绍推广了我市的非公党建经验。
项目4
探索建立村“两委”干部绩效考核机制
该项目是我市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选取阳春市合水镇和阳东县雅韶镇作为试点单位,涉及村“两委”干部145人。通过科学设置考核标准,制定了村(社区)“两委”干部绩效百分制考核测评表,考核内容涵盖加强自身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完成中心工作任务等15个方面。考核按照“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群众公认”原则,由群众测评打分,并将考核结果在镇、村公示。通过考核,试点镇的村“两委”干部由过去的扶着干、宠着干、哄着干、催着干,变成主动干、问着干、抢着干、比着干,有效激发了村“两委”干事创业的热情。该项目被纳入全省基层组织创新书记项目库。
项目5
“基层党建巡回讲坛”
为进一步浓厚基层党建工作的学习、研讨、探索氛围,阳东县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研讨新模式,创办“基层党建巡回讲坛”。 2012年,该项目作为县委书记基层党建创新的“书记项目”,由县委主办,县委组织部、各基层党委轮流承办,每期主题不同,采取“党员讲、领导评、群众议”的形式,将“巡回讲坛”开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通过“巡回讲坛”,创建“五型”党组织16个,扩大了基层党建工作的覆盖面;通过 “两新与农村”等共建,整治19个薄弱党支部,形成了“同创同优”局面。《中央组工信息》、《广东组工信息》、《南方日报》等纷纷报道。 ※page※
项目6
探索“双挂双考”农村党建考评管理新模式
阳西县通过建立县党政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和镇党委书记同时挂点联系制度,采取日常考评和年终总评相结合的考评机制,投入资金1319万元,在全县率先创建8个党建示范点,打造“样板党支部”,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目前,8个党建联系点已新建村办公楼4个、党员活动室8个、文化设施6个,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15个,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88件,完善相关制度200多项。同时,大力选优村党组织书记,公开选聘首批20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推行镇干部进村驻点,全县共选派149个进村驻点工作组,为群众办好事实事528件,使村党支部成为凝聚人心的坚强堡垒。
项目7
打造党代表工作室特色平台密切党群关系
为探索党代表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江城区按照“六个有”的基本要求,把党代表工作室打造成全面落实党代表任期制的实践平台、充分展示党代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重要阵地,不断提升江城区党代表任期制工作水平。以前,党代表在群众的心里仅仅是“举手代表”,而自从党代表活动室建立起来,通过开展接访和约访活动,对党员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进行及时的解决,使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件件有回音,让党代表在党员群众心里由“举手代表”转变为“做事代表”。2012年,全区共有200多名党代表参与驻室接访,接待群众360多人次,收集问题和意见80多条,帮助解决问题720多个。
项目8
党建调研百村行
去年2月以来,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和组织部门“双迎双创”活动过程中,我市组织全市组工干部开展党建调研“乡村七问百村行”活动,全市组工干部当好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表率,走百村进千家访万户,进基层进农村进农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实情、增长才干、改进作风、解决问题。调研结束后,将根据调研情况实行市领导挂点、县领导驻点、镇领导蹲点,指导后进村和突出问题村解决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基层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该项目被定为市加强社会建设工作重点项目,《南方日报》、南方网等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项目9
村级后备干部“春苗”工程
针对欠发达地区当前村级班子普遍存在年龄偏大、任职时间偏长、文化偏低、能力偏弱、活力不足等五方面问题, 阳春市在2011年村级换届后决定在全市实施村级后备干部“春苗”工程,即每3年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一批优秀村级后备干部,采取“集中培训+上岗锻炼”形式加以培养,逐步充实到村级班子,解决村级班子后继乏人问题。选拔出来的50名村级后备干部,大部分是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优秀退伍军人、种养能手等,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6人,党员22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给农村注入了活力。《南方日报》、《南方》杂志、《广东党建》杂志等作了报道,人民网、新浪网等多家网站转载。
项目10
“第一书记”下基层接地气
2012年,江城区从区直单位和镇(街道)中选派114名科级干部和优秀后备干部到全区64个村、50个社区挂任党组织“第一书记”。“第一书记”通过发挥指导、帮扶、监督和服务作用,努力实现建强一个好班子、制定一个好规划、选准一个好项目、建设一个好阵地、完善一套好制度、培育一方好民风等“六个一”工作目标,取得较好成效。目前,“第一书记”帮助建立健全制度216个,完善党建活动阵地建设56个,落实发展项目63个,走访群众4638人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86件,得到了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好评。“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南方日报》等新闻媒体分别作了报道。
项目11
推行镇干部进村驻点实现基层工作重心下移
阳西县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转变干部作风、培养锻炼干部、发展农村经济作为重要任务,按照“打基础、定规矩、建机制、促提高”的工作思路,推行镇干部进村驻点实现基层工作重心下移,帮助村党组织建班子、带队伍、谋发展、促和谐、保稳定,推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驻村干部切实履行“宣传、指导、帮助、协调、监督”的工作职责,积极进村入户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困,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活动开展以来,进村驻点干部共进村入户收集群众建议和意见276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26件,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项目12
围绕幸福追赶核心任务全力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
去年以来,我市围绕实现幸福追赶的核心任务,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促进领导干部知识结构转型升级,为实现幸福追赶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撑。在井冈山江西干部学院建立党性教育培训基地,从2011年秋季开始,开展10期党性教育培训,培训各级领导干部500多人;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举办全市“十大精品”专题讲座,围绕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举办“提升六种能力”专题培训班;开展十八大精神专题培训,市领导魏宏广、陈华康、袁古洁、黎泽林、周乐荣等作辅导报告,并组织“百场党课”下基层,使全市党员干部加深了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理解,增强了建设幸福阳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项目13
“技能村官”工程
2012年7月,阳春市开始实施“技能村官”工程,对村干部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为确保培训实效,该市市委组织部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结合农村实际需要,精心编制了《阳春市“技能村官”工程课目表》,2012年共开设农村种养技术、现代农业经营管理、计算机应用、公文写作、农村政策法规等22门课程,开展培训16期,培训村干部1800多人次,取得了较好成效。村干部通过培训,学习和掌握了生产、工作所需的农科实用技术,增强了致富、带富能力和发展的劲头和信心。《南方》杂志、阳江政府网、阳江廉政网等刊登该市经验做法。
项目14
人才工作示范点工程
坚持以人才工作示范点工程为抓手,研究制定并下发了《阳江市创建人才工作示范点方案》及相关评分标准,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确定选择示范点的标准,全面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取得较好效果。经过综合评估、实地考察后,选定了首批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阳江市人民医院、宝马利汽车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等作为我市人才工作示范点,以点带面,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新举措、新机制。去年12月份,再度选取十个单位作为第二批人才工作示范点,在全市各县(市、区)全面推广人才工作示范点工程。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反馈,在科学发展观考核中,我市人才工作各项指标在全省同类地区中排名第一。
项目15
打破身份界限实行全员竞岗
2010年5月,在大部制改革的形势下,海陵岛试验区顺利过渡了区镇合一“扁平化”管理模式,大幅度减少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配套改革还跟不上,选人用人工作难题仍未破解,直接影响改革前进的步伐。去年10月,该区对社会事务管理局、市政管理局和渔港管理中心三个单位进行试点,对单位领导副职及中层职位实行全员竞聘上岗。通过改革,选用干部的民主化和透明度进一步增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还打破了分配中的新平均主义,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单位活力有效激发,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撰文∕姚寿高 杨 祖
阳江市2012年组织系统 十大特色工作选票

选票说明:
1、请在“备注”栏里打“√”,所选项目应该少于或者等于十项,若所选总数超过十项则该选票无效。
2、选票复印无效,请把选票沿虚线剪下寄往市委组织部调研室,地址:阳江市东风二路60号市府大院市委组织部调研室(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