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江城:把扶贫实事做到农民心坎上
2013-01-11   来源:淄博农批网  作者:瞎子   字体:【 】  浏览:35次   评论:0


帮扶单位支持石河村贫困户养殖锦鲤致富。

核心提示

三年来,江城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637万元,村均投入805万元。2012年,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7703元,村集体年经济收入平均10.7万元,比帮扶前普遍增长数倍或者数十倍。目前,全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受帮扶的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目标。

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江城区委、区政府把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中心工作来抓,创新具有江城特色的扶贫工作思路,变单一的农业扶贫为部门多方协作扶贫,变救济式扶贫为包村发展式扶贫,变分散式扶贫为产业化扶贫,变应急式“输血供氧”为“输血”、“造血”并举,把扶贫开发的实事做到农民心坎上,扶贫“双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心组织 落实责任

江城区核定的贫困村有7条,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户有459户1258人。驻村干部进村后,迅速摸清贫困村、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因地制宜,为贫困村、贫困户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

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对于符合扶贫开发“双到”帮扶条件的对象进行详细调查,反复核查,村村公示,建档立册,录入电脑。严格实行“户有卡、村有册、镇有薄、区有案”的动态管理模式,确保电脑记录与卡、册、簿、库数据相互一致。

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出台《江城区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宣传工作方案》,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政府信息网、扶贫网、扶贫工作简报以及在贫困村出墙报、板报等形式,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深入民心,家喻户晓。

措施到位 工作扎实

在具体工作中,江城区坚持“双到”工作与“扶志”工作有效结合。坚持“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切实加强对贫困户的思想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更新观念,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激发他们主动脱贫、自力脱贫的愿望。同时,从群众身边发现和推广脱贫致富的实例,发挥榜样力量,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致富光荣的思想,形成人人思富、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

坚持“双到”工作与“双转移”工作有效结合。三年来,江城区共开展各类培训班68期,参加人数达2613人次,实现就业转移335人,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筹集200万元帮扶资金入股该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银岭科技产业园,保证每条贫困村每年有约5万元的稳定收入,实现贫困村长期稳定脱贫。

坚持“双到”工作与“产业扶贫”有效结合。该区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形式开展产业扶贫,共成立9家合作社,建成13个种养基地,带动1491户农户入社发展种养业,每年可帮助农户增收500元至4000元。如长坑村成立甘蔗专业合作社,建立万亩甘蔗基地;碧桥村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500亩蔬菜生产基地;石河村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建成养牛基地、良种鹅养殖基地、锦鲤养殖场三个养殖基地。

扶贫攻坚 成效显著

三年扶贫,江城区共投入帮扶资金5637万元,其中帮扶到村4471万元,帮扶到户1166万元,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贫困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各帮扶单位开展贫困村“形象整治”工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村容村貌。共建村休闲文化活动场所、群众阅览室等22宗,建垃圾池59个。投入1079万元完成硬底化村道52.6公里。投入714万元新建水利项目14宗,受益农田面积达7168亩。

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上新台阶。各帮扶单位在深入调研后,发挥当地优势,积极推进帮扶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共投入帮扶资金1667万元,落实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38个。2012年,全区村集体年经济收入平均达10.7万元。

贫困户得到有效帮扶。三年来共投入1166万元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其中投入378万元完成危房改造216户,投入97万元资助201名贫困户子女读书,帮助1258人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帮助956人购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通过转移就业、产业经营、带动种养等措施,提高贫困户的家庭收入。2012年,全区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7703元,比2009年增收6140元。


改造后的康州村委会和惠农服务站全景。

扶贫典型

长坑村:
建立扶贫长效机制

长坑村由区委书记陈经勇挂点指导,江城区委办公室、江城检察院、江城区财政局、江城区发改局、江城审计局、江城区卫生局六家单位共同帮扶。

“双到”工作开展以来,驻村工作组在促进贫困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增长的同时,建立扶贫长效机制,整个村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贫困户百分之百实现脱贫。为促进贫困户奔康致富,工作组加强了劳动力培训,对能外出打工的贫困户,每年组织两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全村贫困户中有75人在外务工,在外务工成为增收的主要方式。对留守在家的贫困户,实地进行种养技能培训 60多人次,帮助其掌握种养技术。其次,加强了产业帮扶力度,把甘蔗作为全村扶贫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2012年,该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0508元。

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三年来,工作组根据长坑村的特点,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措施:帮助长坑村建立甘蔗种植示范基地120亩;按照区的统一部署,入股40万元参与银岭科技产业园开发,每年享受固定分红4.8万元;发展以淡水养殖为主的多种经营;购置商铺出租两间,实现稳定、长效的经济收入来源。2012年,长坑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帮扶前的3000元增长到 12.3 万元。

撰文/陈军
摄影/周辑 杨扶

Tags:江城 扶贫实 农民心 责任编辑:瞎子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张贵英受审翻供 称不确认被击毙者.. [下一篇]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开幕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