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做好2013年各项工作
──丘志勇在市委六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摘要
做好2013年的经济工作,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在加快发展中转变方式、实现幸福追赶”的核心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实施“双化”驱动、蓝色崛起、融入珠三角战略,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在推进重大工业项目上下功夫。重点加快阳江核电站、华厦阳西电厂3-4号机组、10万吨纯镍合金产业链精炼加工等项目建设,力促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和一批风电场等项目动工建设,推动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等项目竣工投产。
●在做强特色产业上下功夫。推动东城、岗列等五金刀具专业镇转型升级。推进冷链仓储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扶持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延伸南药产业链条,完善“种植——加工——配送”产业链,促使产品从单一品种向多种类型转变,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在培育壮大企业上下功夫。选择基础实、规模大、潜力好的工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推动100家民企做大做强。引入100家优质企业,大力发展机械装备、钢铁、汽车零配件、电力能源等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
●在提升园区发展水平上下功夫。做好园区规划调整,清理闲置土地,推进园区道路、供电供水、排水排污等基础建设,尽快完善物流配送、信息科技、生活配套、公共服务等设施,不断增强园区的承载、孵育和服务功能。抓好广州(阳江)经济合作区建设,使之成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聚集、推动工业加快发展的龙头。
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强市建设
●力促港口经济全面发展。加快沿海港口深水码头泊位和集疏运系统建设,打造水路、高速公路、铁路多式联运体系,提高港口的现代化水平。推进高新区港口片区和阳江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引进一批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食品加工等临港产业项目,打造临港工业集聚平台。
●力促滨海旅游繁荣发展。编制全市滨海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滨海旅游区域功能,加快形成以海陵岛为龙头,阳东东平、阳西沙扒为两翼的滨海旅游发展格局。抓好凤凰湖温泉度假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争创一批3A级以上景区。
●力促海洋渔业持续发展。落实省海洋渔业局与我市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扶持重点企业发展远洋渔业,推进深水网箱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木质渔船改钢质渔船试点步伐。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积极推动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推进海洋渔业集约化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提升产业促增收。重点抓好漠阳江两岸优质水果产业带项目和蔬菜、花卉、南药等生产基地建设。开展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活动,推进“一镇一园区”创建工作。打造一批省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
●夯实基础保增收。全面铺开海堤加固达标和水库灌区改造工程建设,推进漠阳江双捷引水工程拦河闸、阳东红江拦河闸重建和漠阳江中下游综合治理、四围涝区电排站等工程建设。完成34.7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推动溪头渔港、对岸渔港升级改造。
●发展劳务助增收。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劳务合作,加快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6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 加快推进美丽阳江建设
●提升城区建设水平。推进城南新区、市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等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市区与阳东东城、雅韶、红丰镇一体化进程,抓好市区松岗山(百利广场)等“三旧”项目改造,全力打通新江东路、东门南路、创业北路、漠江中路、康泰路等市政道路。扎实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抓好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环境园、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金山路可退缩绿地绿化改造、环城河南段绿化改建等重点绿化工程和市区东风三路等重要路段的灯光亮化工程。
●发展壮大中心镇。鼓励农业产业化主导型中心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工业主导型中心镇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旅游服务型中心镇抓好山海旅游和历史文化的结合,支持商贸带动型中心镇抓好商贸中心和专业市场配套,增强中心镇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成462个行政村和399个省级试点村规划编制任务,加快建设21条名村、65条示范村。改造建设3340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实施5条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村庄搬迁安置工作。
加快推进对外开放
●主动融入珠三角。学习和借鉴珠三角地区科学的发展理念、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强化制度和长效机制建设。积极参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工,加强与珠三角地区交通设施的对接,加强与珠三角内环六市及“湛茂阳”经济圈合作。
●大力招商引资。开展资源招商、产业链招商、中介招商、驻点招商、乡贤招商,努力引进一批大、新、高项目。建立指导、服务、监管“三位一体”的新型企业投资管理服务体制。
●扩大外贸出口。加大餐厨用品和水产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加快口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阳江港口岸联检综合大楼管理,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
加快推进各项改革
在海陵岛试验区、高新区和阳江广播电视台、阳江日报社等单位,实施以全员聘用为核心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各县(市、区)和镇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放宽商事登记准入限制,完善商事登记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多部门并联审批和各级政府联动办事工作机制,在7月底前建成省网上办事大厅阳江分厅。完成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行政村的“政经分离”改革任务。
加快推进社会建设
着力创建10个教育强镇,完成75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建成两阳中学新校区。加快市体育中心田径运动场和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完善市、县、镇、村“三馆”(站室)等公共文体设施,办好关山月文化节、南国书香节、第十一届南海(阳江)开渔节等系列活动,推进“南海Ⅰ号”的整体发掘和保护,做好广东海洋历史博物馆和文化创意(海洋文化)产业园前期工作。加快市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市妇幼保健院搬迁等项目建设。稳妥推进以阳东县为试点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巩固在99%以上。五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村人均纯收入的60%。年内建设公租房1200套,竣工500套。
■ 整理/陶明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