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患者可长期带瘤生存
本版医学指导/市人民医院肿瘤2科副主任医师 唐之雅 市人民医院肿瘤2科住院医师 吴成焱 采写/本报记者 张敏
■编者按
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2013年,国际抗癌联盟推出的世界癌症日的主题为:“你了解癌症吗?”这旨在消除人们对癌症的错误认知,消除公众对癌症治疗的恐惧,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生存质量,实现减缓并最终控制癌症死亡率增长这一目标。
长期以来,很多肿瘤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或治疗后常常会发生远处转移,所以“肿瘤就是绝症”的观念根植于很多人的心中,让大家谈癌色变,好象一旦确诊为癌症就被宣判了死刑。
其实肿瘤并不代表无法治疗、失去希望。21世纪以来,恶性肿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三分之一的肿瘤可以通过现有手段治愈;三分之一肿瘤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控制住癌症病灶恶性生长的势头,实现患者长期带瘤生存(所谓带瘤生存,就是人体与相对静止的肿瘤病灶“和平共处”,维持一种平衡共存的状态);还有三分之一肿瘤可以通过姑息性的治疗方法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肿瘤也可与人和平共处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肿瘤定义为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意思是说,肿瘤就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样,可以通过长期治疗,最大限度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使肿瘤与机体“和平共处”,使患者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终生“带瘤生存”。
只不过肿瘤的诊疗可能比较棘手,治愈有难度,但绝非不治之症。有不少肿瘤患者5年以后可完全稳定、甚至治愈,不再需要定期用药。一些常见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却只能终身服药。
规范治疗癌症患者也可生活质量好
癌症是一种心身相关的慢性病,我们应该把癌症当作一种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来对待:
首先,患者自身要树立起与癌症抗争的坚强信心,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来面对长期的治疗。
其次,肿瘤病人在取得“临床治愈”后千万不能麻痹大意,万事大吉,应根据肿瘤科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随访复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三,对于肿瘤已失去根治条件的患者,定期到医院实施减瘤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在肿瘤快速增长时予以规范化的抗癌治疗,如外科手术、化疗、放射治疗(外照射、内照射、伽玛刀、X-线刀)、介入治疗等,力争在短时间内控制住肿瘤增长的势头,使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迅速得到缓解。缓解后的病人可以回家休养生息,期间辅以一些副作用较小的治疗如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和中医中药的调理等。
第四,患者在家休养应保证充足的营养支持,不要轻易忌口,要适当多进食一些鱼、蛋、肉类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和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康复性锻炼和文娱活动,争取调整到一个心理和生理的最佳状态,以良好的生活质量生存下去。
癌症维持在可控制的状态与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在2l世纪,我们可能不会治愈所有的癌症,但是我们可以很好地与它们“和平共处”,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尽量生活得更好和更长久。
世界肿瘤日 癌症知多点
癌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近三十年来,世界癌症发病率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癌症已成为人类第一位死因。肺癌、胃癌、结肠癌、肝癌和乳癌是每年大多数癌症死亡的罪魁祸首。乳腺癌是女性患者中最常见的肿瘤,而肺癌是男性患者中最常见肿瘤。
如果不采取行动,预计2030年全世界将有2600万新增病例,死亡人数达到1700万人,而其中大多数将发生在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
我国近20年来癌症呈现年轻化及发病率和死亡率“三线”走高的趋势。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12》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于2013年1月发布的:全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估计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即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我国癌症“三线”走高的趋势,到底原因何在?我们应该如何防治?
一、环境因素。随着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各地工厂拔地而起,尤其涉及重金属、高污染的生产工厂。我们要注意这些工厂是否环境达标以及工人防护措施是否到位,避免工人在易致癌环境中长期暴露工作,从而导致职业致癌。
二、空气污染。我国空气质量指数一直是公民心中之痛,我们可以不吸烟,可以远离辐射,甚至不吃买来的东西,但是却不能不呼吸。低碳生活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应从国家层面到个人都立即开始践行。
三、吸烟。肺癌居癌症发病率首位,不可否认是吸烟之“功劳”。约20%的癌症死亡都与“吸烟”密切相关,吸烟是三分之一以上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吸烟量越多,烟龄越长、起始越早,癌症的发病几率越高。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为,加强禁烟措施,推广健康饮食能使癌症发病人数减少三分之一,所以我们应加强戒烟宣传,加大禁烟措施。
四、食品安全。民以食为天,“三聚氰胺、地沟油、毒大米、苏丹红、塑化剂……”,如果我们还继续用化学知识去危害着自己的生命,那真的是伤不起!
五、不良生活习惯和心理压力。癌症年轻化正在于此,暴饮暴食、熬夜、性生活过早或不洁、多次流产、“压力山大”等都是造成癌症的诱因,年轻人应对此引以为戒,让生活更健康。
目前降低肿瘤发病率的唯一办法是病因预防。超过1/3的癌症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地预防其发生。降低患癌症机率可以通过控制烟草吸入、限制大量饮酒、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和治疗肥胖来实现。同时,还应该鼓励适量体育锻炼及均衡饮食等健康行为。此外,宫颈癌、肝癌、胃癌等是由于慢性感染等疾病造成的癌症,人们可以通过疫苗、抗生素、先进的医学措施、掌握简单的干预方法等手段来减少感染,从而预防相关癌症的发病。
癌症如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疗效好,远期生存率高,大多数病人可以获得根治。因此,及时体检是一种有效而经济的健康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