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圭岗镇努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由单一种植向多元化发展——
■ 阳江日报记者/陆 超 胡小升 通讯员/伍志雄
若干年前,许多圭岗人不会想到,南药、油茶、板栗、山楂这些特色经济作物会与省级柑桔专业镇——阳春市圭岗镇产生交集。如今,这些经济作物在圭岗的土地上,吸收着初夏时节充沛的雨水,茁壮成长。
“这些油茶是农户们10天前种下的,4年后开始出产,每亩收入至少有三四千元。”5月中旬一个下午,圭岗镇河坪村党支部书记黎大生指着屋后峭坡上的一大片油茶树一脸憧憬地说。而这里以前是满山的桔树。
从桔树到油茶,浓缩了圭岗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子。十年前,一场轰轰烈烈的种桔“运动”,令众多圭岗村民腰包鼓了起来,一个偏远山区的小镇一跃而成闻名遐迩的“柑桔王国”。但近年来圭岗柑桔产业逐渐由兴盛而衰落,圭岗镇委镇政府由此走上一条探索农业产业转型的路子。
应对柑桔产业危机,及时调整种植业结构
在阳江乃至广东的柑桔种植版图上,圭岗镇曾占有重要地位。
该镇地处阳春市西北部,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镇。十年前,圭岗镇掀起种植柑桔的热潮,柑桔成为全镇的主导特色产业。圭岗镇副镇长蔡文伟说,2005至2008年,是圭岗镇柑桔产业最为红火的时候,那时全镇有柑桔7万多亩,年产值达2.5亿元,实现了“人均一亩果,一户一果园”的目标。圭岗镇因此成为“中国优质马水桔基地镇”、“广东省柑桔专业镇”。
然而,单一的柑桔产业存在隐忧,其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生产周期短的局限逐渐显现出来。近年来,由于大部分柑桔树龄达11年以上,进入生产末期,特别是受病虫害影响,全镇部分柑桔已经退化,整个产业遭遇挑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百姓打通致富新路子,成为摆在圭岗镇委镇政府面前的一道迫切解决的问题。
“圭岗的农业结构调整,要从单一的柑桔种植向多元化发展,寻找新的种植业经济增长点。”圭岗镇委书记黄汝胜说。去年,圭岗镇出台了《农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提出要立足优先保护生态发展镇的功能定位,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模发展、示范带动、提高效益、促进增收”的原则,走生态、绿色发展的道路,重点发展南药、山楂、板栗、油茶等。放弃扩大柑桔种植,发展并不擅长的新品种,意味着圭岗镇在经历“长处”凸起后,走上了“短处”的转型之路。 ※page※
因地制宜多元化经营,打造“一村一品”新格局
“那柳村的牛大力、山根村的淮山、三垌村的山楂、河坪村的板栗和油茶。”谈及圭岗镇引进的经济作物新品种,黄汝胜如数家珍。圭岗镇委镇政府吸取种柑桔的经验和教训,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同时,引导有经验、有一定资金实力的种植户通过土地流转,逐步扩大南药、板栗和油茶种植规模,形成规模经营优势,并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或协会)+农户”的经营方式,形成公司与农户合作互利模式。
圭岗镇那柳村的山头上,生长着大片的南药牛大力,有的长到了半人多高,郁郁葱葱。去年3月,圭岗镇委镇政府引进佛山万山红医药公司,发展种植牛大力。“野生牛大力在阳江市场卖到每公斤90元,珠三角等地的售价更是达到每公斤120元。由于野生数量少,市场需求量大,人工种植前景广阔。”该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去年上半年,圭岗镇首期500亩的牛大力种植基地在那柳村建立,万山红公司以每株6.2元的优惠价向种植户供应种苗。而那柳村委会依靠镇政府补贴的7万多元资金,先行垫付每株2.5元,种植户只需交纳每株2元的定金就可取走种苗,余下款项待出售成品时再扣除和偿还。随着时间的推移,牛大力的种植前景一点一滴触动着当地种植户的心,至去年底,那柳村订购的牛大力种苗数从近2万株猛增到逾4万株。镇委镇政府力争到2015年全镇南药包括牛大力、八角、巴戟、首乌等种植面积达3万亩,打造南药专业镇。
与此同时,圭岗镇首家油茶专业种植合作社成立了。售价每棵2.5元的种苗,农户前期只需向合作社支付每株0.5元的运费,就能把种苗领回家,投产后再偿还余下的种苗钱。该合作社计划在圭岗发展3万亩的油茶基地,今年5月初已种下首批3万棵苗,主要集中在河坪村、小水村、大河,第二批苗20万棵将在6月份发放给农户。
激发群众积极性,推动山区农业实现转型
除了官方的主动作为,圭岗镇民间自发转型的潮流也在涌动。10多年来,因为发展柑桔产业,当地不少种植户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商品意识,他们主动另谋种植出路。那柳村墩仔自然村村民梁道福就是一名代表。
面对63岁的梁道福,记者很难将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庄稼人与圭岗镇第一个“吃螃蟹”种植牛大力的闯路人联系起来。2009年,种了近20年柑桔的梁道福看到柑桔产业有走下坡路的势头,便开始寻找新的致富门路。他想到了山区种药材的法子,就去阳春市、圭岗镇的药材公司咨询,获悉人工栽种的牛大力收购价达每公斤50至60元,而且市场需求量大,价格比较稳定。
2010年初,梁道福和儿子辗转从化、珠海、台山、广西、海南等地,找当地药材公司和种植户考察牛大力的生产、加工、销售、收益等情况,并学习种植技术。当年6月至9月,梁道福花了2.5万元,先后从从化、广西、海南购买了四批牛大力种苗共6000多株,种植面积约20亩。到目前为止,他种植牛大力投入了4万多元。
牛大力种下去的第三年,200多株牛大力率先结籽,梁道福收获了10公斤,卖了8000元。“牛大力全身都是宝,种子、块茎、叶子都能卖钱。按照目前牛大力块茎每公斤600元的行情,到明年上市时,估计每亩可收入约3万元,20亩就能带来60万元的收入。市场价格不好也不怕,可以让它继续生长,等到价好的时候再卖。”梁道福喜滋滋地说。
圭岗镇的农业结构调整有了好的开端,但依然任重道远。黄汝胜说,缺乏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不少群众还处于观望状态;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资金投入不足等,这些因素成为制约圭岗镇农业产业转型的“瓶颈”。“下步,一方面,要争取大的农业企业进驻,使种植户发展有奔头,收益有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水利设施建设,邀请农业专家传经送宝,让圭岗种植业转型之路走得又快又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