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农村信息化建设村干部应带好头
2013-06-04   来源:乌鲁木齐农批网  作者:曾经   字体:【 】  浏览:42次   评论:0

□ 杨晏彬

今年上半年,我市将通过全市村(社区)“两委”干部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能培训示范班,提高822名村(社区)“两委”干部的信息化能力,确保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干部会运用计算机为群众开展综合服务(详见本报6月3日A1版《800多村(社区)干部学电脑》)。如何稳步实现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此类信息化培训示范班可谓为我市提供了一个可行度高的模式:以村干部为排头兵为抓手助推信息化建设。

如今“好酒也怕巷子深”,农民上网发帖子发微博卖农产品已经形成全国现象,而随着农村合作社的逐步兴起,更多农户也开始加强品牌意识和产业意识,通过网络订单走上了订产销一条龙的规模化经营之路。可见,农民朋友不仅可以成为信息的使用者、受益者,也应是信息服务的发布者、传播者。但受制于种种条件,近年来,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着“架桥铺路难行车”的现象。虽然农村网络建设已经实现了从村村通电话到村村能上网的跨越,但是,农村信息化建设“最后一公里”缺少一批排头兵,缺少领路人。只有让农民从信息化中尝到甜头,才能增加农民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劲头,才能提高农民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村“两委”干部作为“火车头”责无旁贷,理应争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

农村信息化建设绝不是村村可以打电话和上网这么简单,信息化建设应坚持“以用为本”,让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农村提高经济产出能力和社会承载能力的跳板。同时,农村信息化建设也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笔者在此建议,不仅要把此类信息化培训示范班办好办强,开阔村干部的思路与视野,提高村干部信息化服务的能力,还要深入到农村中去,了解农村、农民、农户不同层次的信息化需求,多形式多举措地提高农民对信息化的认识。只有让农民体会到网络化办事、信息化农业生产的优势与好处,才能让电脑不再是农户家中只能上上网聊聊天的“摆设”。

此外,还有必要设立一个可以量化的考核机制,让受训的村干部抱着目标学习,带着知识回去,真正把信息化能力使成一根撬动农村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的“杠杆”,减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Tags:农村信 干部应 责任编辑:曾经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广东再抽检11地市大米 江门肇庆检.. [下一篇]澳洲重大投资者签证申请批出第二人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