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将荔枝分拣装箱。阳西荔枝产业经历高潮和低谷,正处于转型路上。

荔枝增产增收,果农高兴。

套袋荔枝价好销路畅。
从盲目扩大面积向追求质量转变,从无序发展向合作社自我管理转变
艳阳当空,盛夏已至,又是一年荔枝成熟时。5月底,记者来到阳西县探访当地荔枝收成。在325国道儒洞镇路口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工人正在忙着将分拣好的荔枝打包装车。“陈老板,今年你们的套袋荔枝我全订了,有多少要多少,明年能不能多套一些?”来自天津的高姓果商对合作社理事长陈迪说。
在县内其他收购点,“妃子笑”荔枝当前的收购价是每市斤3元多,而西荔王合作社普通“妃子笑”的收购价却达到了4.3元,“套袋”的“妃子笑”更是高达8元,即便如此,套袋荔枝仍是供不应求。这被当地果农形容为“荔枝套个袋,价格翻一番”。
面对火热的销售场景和可观的利润,阳西种植荔枝的果农说,阳西荔枝也经历过阵痛期。正是从盲目扩大面积向追求质量转变,从无序发展向合作社自我管理转变,阳西荔枝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在一些地方荔枝种植遭遇“寒流”的时候,阳西荔枝产业步入稳步、理性发展阶段。
果贱伤农
“妃子笑”一度成了“妃子哭”
20年前,荔枝作为一种名贵果品和身份象征,价格一度飙升到每公斤400元,阳西荔枝产业迅猛发展,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阳西成为广东荔枝大县之一。
在荔枝发展走过“黄金期”之后,阳西荔枝也经历了因市场贱价而导致果农砍树等风波。
六七年前,在荔枝即将上市的时节受持续降雨的影响,阳江不少双肩玉荷包荔枝生病落果,品质受到影响,虽然果农积极采取措施,但收购商不多,荔枝销路不畅,价格一路走低。
陈迪掰着指头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果农种植荔枝的成本,包括农药、化肥、人工等成本,5年前,每市斤荔枝大约需投入0.5—0.6元,随着物价及劳力成本的增加,目前,每市斤投入的成本升到1元左右。
一位果农回忆,当年双肩玉荷包荔枝刚上市时,每市斤收购价1.8—2元。但这个价格仅仅维持了几天,之后便一天比一天低,最低迷时荔枝收购价每市斤仅0.5—0.8元,远远不足以收回成本,不少果农无奈冒着暴雨叫卖荔枝。
前来收购荔枝的一位果商介绍,那几年,阳西荔枝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品质上不去,收购商便压价。农户无奈,就把质量不好的水果滥竽充数,如此,影响整个阳西荔枝的品牌。到后来,收购商也得不偿失,便不来了。”他说。
陈迪说,就在那几年,出现了果农砍树现象:“很多农户损失惨重,‘妃子笑’成了‘妃子哭’,不少农户砍掉荔枝树、卖掉果园。”
“那个时候,阳西荔枝产业已到了亟待转型的关键时刻。如果再不重视品牌,不增加投入,不规范管理,不抓好技术更新,阳西荔枝将永远是广大果农的痛。”阳西县荔枝龙眼协会会长补建华说。
迎来转机
合作社为果农撑起“保护伞”
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让阳西荔枝种植迎来变革机遇。2007年7月1日,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颁布实施,国家首次以立法的形式为农业协会等民间组织“明确身份”。
在这个背景下,2009年,本已有一个250亩荔枝园的陈迪和种植户补建华等人,逆市而上收购果园,陈迪一个人就买了6个果园,使自已果园面积扩大到1800多亩,并组建了阳西县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当初,看不到前景的那批果农说他们“简直是疯了”。
然而,正是阳西县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从此改变了儒洞镇荔枝果农们以往的市场竞争模式。原来,果农都是单兵作战,迫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有些果农相互打起价格“内战”,致使大家收入低下,不顾长远。
记者在西荔王收购点看到,采摘下来的荔枝个大饱满,色泽均匀,前来收购的流通户啧啧称赞。合作社理事长陈迪坦言:“成立合作社的目的,除了可以帮助果农得到专业的技术指导,还能统一管理、统一标准,打响阳西荔枝品牌。”
在合作社办公地点,显眼处贴满了合作社的管理办法,包括水果采收制度、农药使用制度等。“所有的社员,都要遵守这些制度。这是合作社长远发展之基石,是血淋淋的教训之后一步步探索制定的。”陈迪举例介绍,原来收购商因不信任阳西荔枝的品质,所以水果采收制度中定下这么一项:“采收的水果不能带有害虫和病斑以及虫害症状,水果不能带土和带叶,枝长一般不超过10厘米。”
随着合作社管理完善,技术水平提高,这种模式也得到了果农的信任。陈迪介绍,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有30多人,目前有社员54名,还有50多名果农想加进来。
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目前有生产基地一万多亩,是一个集农产品种植、收购、供销于一体的服务型农民组织,套袋荔枝是其“拳头产品”。“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而且价格比其他地方荔枝高了一倍左右,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陈迪说。
记者了解到,阳江目前有5家农业协会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其中阳西县有3家,包括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上洋华龙西瓜荔枝专业合作社、上洋惠农西瓜荔枝专业合作社。以儒洞、上洋、新圩、沙扒等沿海种植区为代表的阳西荔枝,更加注重种植技术和合作社的自我管理。
阳西县上洋华龙西瓜荔枝专业合作社也是阳江最早的农业合作社之一,成立于2007年7月。理事长姚玉光介绍,合作社现有社员60名,生产基地1.8万亩,产品主要销往省内珠三角等地和省外一些大中城市。合作社每年都会向社员免费提供部分肥料,同时统购统销,会员加入合作社之后,他们生产、销售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帮助,今年预计收入有10万元左右,比普通家庭式果农增加约两成。
技术创新
荔枝套袋走无公害种植之路
可观的经济效益吸引越来越多的果农加入合作社。阳西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姚幸新介绍,2012年,阳西县有荔枝面积13万亩,产量5.3万吨,产值3.64亿元。今年预计平均亩产600公斤,总产值要比去年翻番,达到7.02亿元。
为何合作社的成立可以带来如此大的改变?阳西县农业和水务局一位负责人一语中的:技术进步、规范管理、品牌效应,“三管齐下”推动阳西荔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阳西县荔枝产业以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和上洋龙华西瓜荔枝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加强与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聘请多位专家教授为顾问,定期授课,推广新技术,为荔枝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每年我们都邀请专家教授到合作社,为果农免费授课。”在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室里,陈迪指着20个座位说,“这些座位每到培训时,都被听课的农民坐满了。”合作社有博士社员。阳西县荔枝龙眼协会会长补建华是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硕士,他深有体会地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很有道理。今时不同以往,农民也应该与时俱进。”
在西荔王果蔬合作社果园里,几盏太阳能灭蚊灯立在道路两旁,玻璃罐里装满了各种虫子。补建华指着那些灭蚊灯告诉记者,那些虫子如果继续孵化成长,对荔枝园的破坏不可估计。据介绍,每盏太阳能灭蚊灯3000多元,可以保护50亩荔枝树不受病虫侵害,又不需要施农药,保证了荔枝的绿色安全。
套袋技术是阳西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新技术。“荔枝在4月份谢完花挂上果后,套上一个无纺布袋,每个袋子6毛钱,可以使荔枝色泽、口感等方面比不套袋的略胜一筹,而且由于生长过程中不需施用农药,套袋荔枝品质高且无公害,能达到国际出口标准。”补建华满脸自豪地说。
此外,生物防控技术、疏花机疏花技术、车载自动喷药技术等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应用,也进一步提高了阳西荔枝的产品质量,为开拓市场和打造品牌奠定了基础。
品牌魅力
把“西荔王”打造为“新奇士”
阳西县副县长姚幸新说,阳西县荔枝产量和质量稳定,绿色食品基地数量多,建设完善,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记者了解到,阳西荔枝品种主要以早熟妃子笑、迟熟双肩玉荷包为主,早熟妃子笑一般在5月上中旬上市,该荔枝在海南荔枝收获后、其他荔枝还没有上市的这一空档收获,价格理想,供不应求;迟熟双肩玉荷包丰产稳产,抗逆性强,耐储存,今年预计7月上旬大量上市。
“阳西荔枝的质量比其他一些地方要好,果农的商品意识高,会自动将小的、果品颜色不均匀的、坏的等不合格的荔枝挑选出来。现在阳西荔枝已经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只要是运回去的,基本上不存在质量问题,颇受市场消费者的欢迎。”前来阳西收购荔枝的天津高老板说。
目前,阳西荔枝已经注册“爽缘”、“西荔王”、“洋冠红”等农产品商标,并打造出“西荔王”荔枝绿色食品基地、“爽缘”荔枝绿色食品基地等5个绿色食品基地,借助优良的品质和口碑,生产的水果远销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并出口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
“荔枝一上市,其他水果都要让路,适合种植荔枝的地方就那么多,没有理由卖不好。”陈迪豪情满怀,“明年我打算把儒洞镇的套袋荔枝由现在的1000多亩发展到2万亩,我们要把‘ 西荔王’荔枝打造成中国的‘ 新奇士’ !”
■ 记者观察
阳西荔枝产业正进入精品时代
熟悉阳西荔枝产业发展的人都知道,10年前,“妃子笑”荔枝绝对算不上好品种,由于种植技术不过关等原因,那时的“妃子笑”,开花虽多,但结果很少,产量也不稳定,除了早熟再无其他优势。10年后,在儒洞镇一群包括博士、硕士在内的高素质“现代农民”的示范下,在阳西县荔枝龙眼协会也就是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这一“领头雁”的带动下,当年的“妃子哭”,如今真正变成了“妃子笑”。
儒洞的经验首先用事实验证了一个道理,即产品品质始终都是决定成败的最关键因素,那种一看到荔枝好卖就全力扩大面积而不注重质量的做法,极其不智。在水果中,荔枝的种植技术相对较难,尤其是桂味、糯米糍等高品味荔枝。这一特性决定了种植荔枝一定要在技术上大做文章,只盯着面积,种一些大路货,产品就没有竞争力。
此外,以合作社为组织单位,实现自我管理,推广标准化种植,相互交流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统一上市,统一价格,抱团经营,荔枝产业实现长远发展才有可能。
来自天津的水果流通户高老板,每年在阳江收购的荔枝超过60万斤。他告诉记者,自己在阳江收荔枝,只和阳西县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打交道,每次把冷藏车开过来后,自己不用怎么费心,合作社会按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货源、预冷及装车。有这样专业的服务,即便荔枝价格比其他地方贵一些,他也能够接受。
穿梭在果园里,记者既为阳西荔枝经历的“阵痛”而深有感触,也为如今迎来新希望而高兴。尤为其可喜的是,阳西荔枝产业在优新品种开发与推广上不断努力,还改变了种植面积分散的落后状态,逐渐迎来规模化、现代化、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