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我市170条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2013-06-28   来源:保山农批网  作者:噩梦之王   字体:【 】  浏览:37次   评论:0


塘边村建起了一幢幢新楼房。

2473万元扶贫善款用于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

【核心提示】

去年,我市募集的扶贫济困善款中,其中投向用于贫困村道路硬底化建设519万元,用于泥砖房改造499万元,用于贫困村村容村貌整治125万元,用于贫困村文化卫生设施建设248万元,用于贫困村农业生产项目、工业生产项目和商贸旅游项目建设123万元,用于解决贫困户饮水安全83万元,用于贫困户种植生产496万元,用于贫困户养殖生产380万元。得益于以上2473万元扶贫善款,我市170条贫困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经济增长显著加快,贫困户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在广大乡村描绘出了一幅幅幸福新图景。

去年,我市通过扶贫捐款的快速投入和带动各级财政资金及社会资金投入,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加快了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为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受帮扶的170条贫困村旧貌换新颜,受帮扶的贫困户在脱贫后开启了新生活。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去年我市从扶贫善款中拨出专项资金,帮助贫困村建设硬底化公路96公里,资助1400户贫困户改造泥砖危房,建设贫困村村容村貌整治项目48个,建设贫困村文化卫生设施65个,帮助2580户贫困户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经过近三年的持续投入和帮扶,贫困村300人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底化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一批贫困村用上了自来水。公共服务设施明显完善,新建办公楼、学校、卫生室、文化室、农家书屋、篮球场、公厕、垃圾池、电网、广播电视、通讯等公共文化卫生设施一大批。贫困村贫困户住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建设了阳春市合水镇军迳村、阳东县塘坪镇马尾村、高新区平冈镇廉村等一批整村推进“幸福安居”示范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经济增长显著加快

此外,我市在扶贫善款中拨出专项资金发展贫困村农业生产项目、工业生产项目、商贸旅游项目共38个;帮助贫困户发展种植业7669亩,受益贫困户2950户;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面积1647亩,养殖数量51093头(只),受益户数达2700户。

各地、各帮扶单位坚持把促进贫困村经济持续有效增长作为开展帮扶工作的重要目标,充分利用好扶贫善款,并带动其他帮扶资金的投入,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推动贫困户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全市贫困村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

去年,贫困村集体经济项目扎实推进,集体收入大幅增长。各帮扶单位通过引入农业龙头企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贫困村建立种养基地和专业村,带动户贫困户发展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特色种养业增产增收。

据统计,去年平均每条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6万元,增幅明显高于全市村级集体收入的平均增幅,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8573元,受帮扶贫困村、贫户全部实现脱贫目标。

【现场走访】

合水军迳村:
整村推进改造成亮点

“泥砖危房变成宽敞牢固的红砖房,硬底化公路实现了‘寨寨通 ’,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大幅增加,村容村貌大变样,这些都离不开扶贫资金的投入和帮扶单位大力支持。”阳春市合水镇军迳村村支书崔奕成谈及扶贫善款对贫困村的作用时深有感触地说。

整村推进改造是军迳村“双到”工作的亮点之一。其中,该村塘边自然村是整村推进泥砖危房改造的示范点,共有17户泥砖房集中进行改造。记者在塘边村见到,一幢幢新建的红砖房代替了原来破旧的泥砖危房,新建房子加上喜庆的对联让整条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记者来到塘边村采访时,村民洪爱琼正在新居里做家务。洪爱琼是该村一户单亲家庭的女主人,丈夫在2007年去世,目前她一个人抚养三个孩子,家庭十分困难。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洪爱琼一家的生活一步步改善,而让洪爱琼感触最深的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她一家人告别了泥砖危房,开始了新生活。“要不是有扶贫资金的支持,我们一家三口现在还挤在泥砖危房里,感谢党和政府的支持,你们帮我解决了大难题。”洪爱琼激动地说。

市农林局驻村干部高永健说,获得社会各界的资助和帮扶后,军迳村村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

陂面大同村:
造血帮扶活动见成效

从贫穷落后的贫困村到有工厂、有赚取租金的综合市场和美观大方的办公大楼的“先进村”,阳春市陂面镇大同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展示了扶贫“双到”工作的成效。

“造血”帮扶是大同村扶贫“双到”工作的一大特色。由帮扶单位筹资150多万元建设的陂面墟综合市场便是一个典型的“造血”帮扶项目。记者在陂面墟新建的综合市场见到,该市场一部分出租给商家经营百货,一部分为新建的肉菜市场,不但繁荣了当地的商贸流通业,也为村集体每年增加了2.5万元的租金收入。

在大同村新建的办公楼旁,由帮扶单位以入股方式引进投资商建设的阳春同利生物燃料厂目前运作良好。该工厂不但带动村民就业,也为村集体每年增收达7.2万元。“目前,村委会集体收入大幅增加了,我们不但脸上有光,而且也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村里的民生事业中去。”该村委会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文字/梁宗具 李宜天
摄影/周 辑

Tags:我市 170 责任编辑:噩梦之王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阳江市首批进驻市级网上办事大厅.. [下一篇]喝咖啡提神等同于过度吃药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