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对接珠中江”系列评论之四
□ 阳江日报评论员
翻开广东地图,我们不难发现,在珠三角9个城市3个经济圈中,阳江距离珠中江经济圈最近,受益也最多。事实上,阳江与珠中江经济圈渊源颇深,珠海是阳江新一轮“双转移”和“双到”的帮扶者,中山在建市之初就对口支持阳江建设,而江门则曾是阳江的老大哥。
随着阳江与珠中江经济圈的交往日益密切,与其共建共享优质生活圈的呼声越来越高。阳江如何与珠中江共建共享优质生活圈,考验着决策者的勇气与智慧。发展阶段的差异,决定了阳江这个待字闺中的“姑娘”,要联姻“高富帅”的珠中江,必须了解他需要什么,并展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优势,才能得到珠中江的青睐,才能奠定共建共享的基础。与珠中江共建优质生活圈,阳江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与珠中江共建珠三角市民度假休闲主要目的地。尽管珠中江、阳江在滨海和温泉旅游资源等方面不乏相似点甚至有些同质化,但阳江的水更清、沙更细、温泉更独特,也直接促成了阳江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更胜一筹,往往成为珠三角市民度假旅游的首选地。阳江可与珠中江资源共享,把各地旅游精品与相邻区域目的地的旅游景点串成线、连成网,联合开发“一程多站”式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区域重点旅游产品;可加强联合促销,互推线路,互送客源,实现旅游市场的相互联动;可在制订和实施旅游政策措施上实施互利互惠,在管理旅游市场上相互对接,规范旅游服务和经营行为,着力解决旅游投诉异地取证难和处理不及时等问题。与此同时,珠中江还可利用资金、技术、管理上的优势,直接参与阳江旅游开发与合作,分享阳江旅游发展成果。
二是共建珠三角和港澳地区菜篮子基地。阳江是广东农产品重要产区,海产品捕捞量居全省第一,而珠三角和港澳地区人口密度大,消费能力强,阳江可发挥自身农产品生产的资源优势,与珠中江全面合作和对接,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实现互惠共赢。两地可在水质优良的漠阳江两岸建设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重点发展水肥一体化设施、机械化生产设施、田头冷库、检测体系等,确保产品优质安全。同时利用阳江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的特点,借助珠中江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的企业众多、销售网络较为完善的优势,通过两地交流合作,引进经济实力较强、技术力量雄厚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阳江农业生产、深加工和流通业,特别是在南药深加工、水产品深加工、粮油深加工等方面进行大力的合作,形成双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是与珠中江共同打造养老产业聚集地。与“广佛肇”、“深莞穗”相比,“珠中江”产业上的优势并不明显,其亮点在于环境舒适、生态良好。而作为环珠中江经济圈城市的阳江也有这方面的优势:2012年有299天空气为优,是全国空气质量最佳16强,人口不密集、房价不高、生活节奏较慢而闲适,是“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可以预见,未来随着港珠澳大桥和深茂高速铁路的开通,不论是珠中江,还是阳江,地缘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会有越来越多的北方人、港澳同胞涌入两地度假或养老。珠中江和阳江应抓住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契机,利用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优势,探讨合作发展养老产业的空间,逐步完善养老硬、软件设施配套,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老候鸟”来此越冬,并借此带动与此相关的健康医药、文化休闲、饮食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制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省内乃至国内著名的养老产业集聚地带。
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阳江终有一天会成为珠中江优质生活圈的“家族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