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4日,众多游客在安徽芜湖大浦海啸体验馆戏水纳凉。当日,安徽芜湖高温天气持续,人们纷纷来到大浦海啸体验馆冲浪避暑,体验盛夏中的一丝清凉。据了解,位于芜湖大浦中国农业自然灾害教育体验主题公园内的海啸馆通过高科技营造“海啸”情景,逼真地再现“海啸”的汹涌澎湃,以其特有的震撼和刺激成为盛夏旅游“热地”。新华社发
北京晨报综合消息据中央气象台预报,预计今天,高温态势更为严峻,南方地区将迎来今年以来最强劲的高温天气。除江南地区外,江汉、江淮和黄淮南部一带也将跻身37℃以上的高温区域。
此外,40℃以上的区域也将大幅增加,浙江中北部、安徽南部、福建中部、江西中部、湖南东部和北部、湖北东南部和重庆西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最高气温都有可能超过40℃。
自7月以来中国江淮、江南等地持续遭受高温天气炙烤。截至昨天,中央气象台已连续十二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详细]
据福州市气象台介绍,这是福州市有气象预警信号以来发布的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预计,由于近期湖南仍将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全省灌溉工程蓄水量正逐渐减少,按照目前的天气情况和用水情况,如旱情再持续10天,人饮困难数将达250万人左右,受旱农田面积将增加到1500—1600万亩。
※page※

这是8月5日凌晨拍摄的上海黄浦江两岸景色(拼接照片)。立秋将至,上海气温却“高烧不退”。当日,上海最高温度超过37℃,迎来今夏第30个高温日。 新华社发(朱影影 摄)
※page※

8月5日,在福州市一个避暑防空洞里,许多游客和市民在避暑纳凉。 当日, 福州市大部分县(市)最高气温达37℃以上,其中福州市区、内陆和沿海北部最高气温达38至40℃,局部超过40℃。福州市气象台9时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提醒相关部门做好应对工作,市民尽量避免在10时到17时之间出行并注意防暑降温。据福州市气象台介绍,这是福州市有气象预警信号以来发布的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page※

湖南省祁阳县羊角塘镇兴隆村的送水车边,一名男孩将头扎进刚刚接满水的水桶里喝水解渴(8月2日摄)。自7月以来,湖南省遭遇近1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7月份湖南全省无雨日达26.38天,是1951年以来同期无雨日最多的月份。据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计,截至8月1日湖南全省已有107个县市区受灾,1260万亩农田受旱,近138万人、65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临时饮水困难,452条溪河断流,476座小型水库、10.21万处山塘干涸,蓄水每天减少1.8亿立方米。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预计,由于近期湖南仍将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全省灌溉工程蓄水量正逐渐减少,按照目前的天气情况和用水情况,如旱情再持续10天,人饮困难数将达250万人左右,受旱农田面积将增加到1500—1600万亩。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已于7月31日启动全省抗旱二级应急响应,这是湖南省史上首次启动抗旱二级应急响应。新华社记者李尕 摄
※page※

湖南省祁阳县羊角塘镇的一处鱼塘马上就要干涸,村民在鱼塘底部凿出了一个小池蓄水以挽救缺水濒临干死的鱼(8月2日摄)。自7月以来,湖南省遭遇近1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7月份湖南全省无雨日达26.38天,是1951年以来同期无雨日最多的月份。据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计,截至8月1日湖南全省已有107个县市区受灾,1260万亩农田受旱,近138万人、65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临时饮水困难,452条溪河断流,476座小型水库、10.21万处山塘干涸,蓄水每天减少1.8亿立方米。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预计,由于近期湖南仍将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全省灌溉工程蓄水量正逐渐减少,按照目前的天气情况和用水情况,如旱情再持续10天,人饮困难数将达250万人左右,受旱农田面积将增加到1500—1600万亩。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已于7月31日启动全省抗旱二级应急响应,这是湖南省史上首次启动抗旱二级应急响应。新华社记者李尕 摄
※page※

这是8月5日清晨拍摄的上海黄浦江两岸景色(拼接照片)。立秋将至,上海气温却“高烧不退”。当日,上海最高温度超过37℃,迎来今夏第30个高温日。新华社发(朱影影 摄)
※page※

8月5日,福州市民“全副武装”,抵挡烈日炙烤(拼版图片)。 当日, 福州市大部分县(市)最高气温达37℃以上,其中福州市区、内陆和沿海北部最高气温达38至40℃,局部超过40℃。福州市气象台9时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提醒相关部门做好应对工作,市民尽量避免在10时到17时之间出行并注意防暑降温。据福州市气象台介绍,这是福州市有气象预警信号以来发布的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page※

8月4日,众多游客在安徽芜湖大浦海啸体验馆戏水纳凉。当日,安徽芜湖高温天气持续,人们纷纷来到大浦海啸体验馆冲浪避暑,体验盛夏中的一丝清凉。据了解,位于芜湖大浦中国农业自然灾害教育体验主题公园内的海啸馆通过高科技营造“海啸”情景,逼真地再现“海啸”的汹涌澎湃,以其特有的震撼和刺激成为盛夏旅游“热地”。新华社发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