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西沙渔船沉船续:34艘船10架飞机继续搜救
2013-10-03   来源:衡阳农批网  作者:罗宾   字体:【 】  浏览:70次   评论:0

 10月2日,参与救援的船舶“仕泰838”将失踪渔民的小艇带回永兴岛 新华社发

救援力量增加,搜寻范围扩大

仍有58名遇险广东渔民下落不明

据新华社电 搜救西沙遇险渔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10月2日搜救力量增加,搜救范围进一步扩大。记者从琼粤两省搜救协调会获悉,昨日搜寻一无所获,仍有58名在台风中遇险的广东渔民下落不明。与此同时,琼粤两省从昨日起已着手进行渔民安抚、遗体火化等善后工作。今起搜救力量还将继续加大,不放弃任何希望。

记者从搜救协调会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大对失踪渔民的搜救力度,搜救船舶由10月1日的22艘增加到昨日的34艘,搜救飞机由此前的5架增加至10架,包括国家海洋局2架、交通运输部3架、空军3架、香港方面1架,以及美亚航空的1架水上飞机。

根据海流和风向的变化,搜救船舶继续在1.1万平方公里海域加紧搜索,搜救空域扩大到1.8万平方公里,搜救方向则从南北双向调整为东北至西南双向。并且每艘船舶和每架飞机都划分了搜救区域,确保搜救区域无疏漏。

据西沙搜救前方传来的消息,昨日西沙海面已较为平静,从直升机往下看,能看到一些失踪渔船的残留物漂浮在海面上。

据悉,在西沙前方紧张全力搜救的同时,后方对获救渔民的救治安抚、遗体火化等善后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胡春华再次对救援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尽最大努力协调各方继续搜救

羊城晚报讯 10月1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再次对西沙遇险渔船救援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感谢南海舰队,感谢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广东海事局、海南海事局、中国海监南海总队、中国渔政南海总队等中央直属部门全体干部官兵,感谢海南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感谢省有关单位不辞劳苦。同时,希望所有参与搜救的单位,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要求,继续努力,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不轻言放弃。广东省委、省政府继续做好有关协调救援工作,省有关单位尽所有可能的资源参与救助,尽最大努力协调各方继续搜救;江门市要深入细致做好安抚工作。

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各有关单位和江门市要认真落实胡春华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克服困难,千方百计继续做好搜救工作,切实做细做好遇险渔民家属的照顾、安抚和善后工作,及时报告进展情况,齐心协力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经各方共同努力,省工作组织积极协调,江门台山市第一批脱险渔民共56人(其中1人重伤昏迷),由海军舰艇运送,于2日下午5时从琛航岛出发送往三亚市,并于今天上午9时左右抵达三亚市。

失踪人员名单仍没有完全确定

台山市政府成立4个安抚善后小组“一对一”安抚家属情绪

据新华社电 记者昨日从台山市了解到,9月29日在西沙群岛附近沉没的三艘渔船船主及吨位等信息已基本查明。

台山市海洋渔业局负责人介绍,沉没的三艘渔船中,“粤台渔62108号”渔船总吨位171吨,1997年在香港建成,为港澳旧船,船主为谭愿坚,沉没时船上有28人。“粤台渔62116号”渔船总吨位172吨,1997年12月20日在澳门建成,船长为戚会管,沉没时船上有30人。“粤台渔62150号”渔船总吨位145吨,1988年1月1日建成,船主为方进活,沉没时船上有30人。

台山市委常委李新潮说,目前台山市正在核对获救渔民的姓名、住址等具体情况。截至10月1日已有约10名渔民跟家里取得联系,给家人报了平安。但失踪人员的具体名单依旧没有完全确定,公安、民政等部门正在核查外省遇险人员相关信息。

西沙沉船事故发生后,江门、台山两级政府已研究布置救援、优抚等相关工作,江门赴海南工作组成员共7人已到达海南搜救中心,在当地相关部门配合下衔接海上搜救、遇险获救船员治疗安抚工作,并前往三亚探望伤员。

台山市政府成立由四套班子领导牵头的台城、上川岛、下川岛、外地籍遇险船员善后工作小组等4个安抚善后小组,“一对一”安抚家属情绪。目前工作组已对49户遇险人员家属进行安抚,台城善后工作组已对18户遇险人员家属进行安抚,外地人员善后工作组已查询到8名外省遇险人员中有2名遇险人员的亲属在台山居住,并已前往看望安抚。

南海舰队还将增派搜救兵力

政委王登平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决不收兵

据新华社电 海军10月2日投入10艘舰艇、3架飞机、1支潜水分队、10支岸上搜救分队,在西沙1.5万平方公里海域展开拉网式搜救,投入总兵力超过1万人次。

17时30分,991登陆舰搭载滞留琛航岛上的293名获救渔民和4具遇难者遗体,从琛航岛起航驶向三亚。官兵腾出住舱,为每位渔民都准备了住舱、衣服、药品和可口的饭菜。

自9月30日凌晨至今,南海舰队政委王登平和两名舰队副司令员,一直在舰队指挥所指挥搜救任务。南海舰队党委专门发出救援政治工作指示,要求官兵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战斗精神,不遗余力完成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使命任务。

王登平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决不收兵。目前气象条件好转,有利于搜救。根据任务需要,舰队还将增派搜救兵力,进一步扩大搜救范围。


※page※

怒海余生:一条缆绳救了他的命

获救渔民李长有:出海30多年头一次遇到这样的怪风。这是我第三次劫后余生……

获救渔民李长有在医院接受治疗 羊城晚报记者 蒋铮 摄

羊城晚报特派记者 蒋铮

实习生 尹珏文

“阿爸,以后你不要再出海了,阿妈也不要再出海了!”10月2日,李长有25岁的小儿子出现在海南省三亚市农垦三亚医院的病房门口,声音有点颤抖。

“不出海了,收山!”李长有紧紧握了握儿子的手。决心已经下,这位闯海30余年的台山老渔民给儿子一个承诺,也给全家作了决定。

9月29日下午5时许,55岁的李长有在西沙海域劫后余生。

在和台风肆虐的海浪大风搏斗近3个小时之后,“粤台渔62116”获救渔民55岁的李长有被搜救船救起,“一次次被海水灌进水下一二米深,再一次次攀着缆绳往上爬,不止一次,我以为自己要没命了。”10月2日,李长有躺在病床上,看着儿子在跟前忙碌,偶尔和邻病床上也是劫后余生的同船伙伴黄红辉、龚治美聊天。李长有不时摸了摸嘴边缝了七八针的伤口,感谢老天的宽容。

这是李长有闯海生涯中的第三次遇险:“老天爷给我放了三次生,不敢再奢望第四次。”

曾在海上三次遇险

这是李长有的第三次劫后余生。

第一次,在十七八年前,李长有驾驶着自己的小船出海钓鱼,不巧遇上大风,小船被吹到山边的石头上,李长有落水。“还好离沙滩比较近,自己很快游回沙滩,如果人撞到石头上,就直接没命”。

第二次,是十多年前,在香港渔船打工时,出海到菲律宾一带遇险。“遇上海风,船头漏水,储藏食物的冰库进水了。本来水泵能自动把水抽干,但没想到口子被仓库的蔬菜卡住,无法抽水,轮班的人也没发现,后来惊觉船头越来越重,情况非常危急。当时大部分船员都晕船得厉害,还好我不晕船,拼老命把卡住的菜清理出来,重开水泵抽水,又把衣服撕成一条条,塞进船漏的地方……后来也平安返回”。

最恐怖的,还是这一次,9月29日的遇险。

潟湖港避风遇怪风

当时,62116船已经满载海鱼,这次出海的收成很不错,看着鱼箱里估计有5000斤以上、能卖出50多万元的“活钞票”,大家心里都挺高兴,“再过几天就要开到香港渔港卖掉,然后收工回岸上休整”。

在收到“蝴蝶”台风将到的消息后,62116船和另外4艘台山渔船选择在西沙海域的珊瑚岛以南的潟湖港池避风。

“中午11时多,我们吃完饭的时候,海面上还没有太大风浪,当时锚都没下;风起后,船头下了双锚;下午1时多的时候,风势开始越来越猛,大浪一直打上甲板,船员们都被叫起来了,赶紧泵水。”为了保证船只的安全,甚至连养鱼的水也要抽干,“鱼保不住了也没办法,保命要紧”。

没想到,顷刻之间,已经12级的大风竟然又加大了几级,“估计有14到17级”!凄风苦雨中,固定船头的左右双锚一个接着一个走锚。

“我出海30多年,头一次遇到这样的怪风!它不是横着吹过来的,而是从天上往下、斜向下铲过来的,船头迎着海风,走锚后一直往上翘,船尾很快就进水”。

下午2时许,在狂风巨浪中,企图主动撞岸、稳定船只失败的62116船渔民,不得不作出最后的选择——弃船逃生。

“没有小舢板,我死定了”

“打开船舷的侧板,大家就往外冲,我跳下去的时候回头看到,一个大浪打过去,直灌侧板的逃生口,好多同伴就这样被冲回船里,连跳海都做不到”。

在和大海搏斗几个回合之后,李长有的救生圈被一个大浪打没了,万幸的是,他抓住了身边小舢板上的一条缆绳。而小舢板上的螺旋桨一角,几乎同时插进了他嘴唇左上方,“根本顾不上痛,只知道必须抓住缆绳,没有小舢板,我死定了”。

一个六七米的大浪过来,李长有便被直摁到水下一二米,“不停地喝海水,我年纪大了也游不动,只能抓着缆绳,一点点往上攀,攀到舢板边,匍匐着,等待第二个大浪。”小舢板就像一只水中的氢气球,通过一条缆绳,一次次牵牢了李长有的生命。在露出水面的片刻间,李长有看到伙伴们在眼前漂过去,“一点办法都没有。”

幸运的是,风终于小了,2个半小时后,李长有被搜救船救起。

体贴让妻子躲过一劫

“这次真的好侥幸!老婆没跟我同一条船,如果同一条船,女人一定熬不过!”李长有拍着胸口,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想起来都后怕!”

与绝大部分渔民家庭一个留守、一个出海不同,李长有和妻子经常并肩出海。他在船上负责海钓,妻子则负责为全体船员煮饭。“她很辛苦的,一个人煮几十号人的饭,早晨3时许就要起床熬粥,洗刷煎炒,到深夜才能睡。”心疼妻子的李长有一有空闲,就帮忙摘菜、打下手。

也正是因为对妻子的体贴,让妻子躲过了一劫。“62116船上有30号人,这次来中沙海域捕鱼,要在海上待1个来月,煮饭工作量太大,我便让她换了一条人少一些的小船、跟去南沙捕鱼。如果她跟我一条船,一定没命”。

劫难之后想提前退休

李长有性格很温和,从来不和人争吵,但夫妻之间难免磕碰,妻子最烦他打麻将。但夫妻俩感情还是很好,劲儿往一处使,“出一个航程,我多的能挣七八千元,少也有三四千元,老婆收入也差不多,以前是为了供一女一子读书,现在是帮儿子存买房子娶老婆的钱。”

虽然还有5年才到退休年龄,这次出事后,李长有决定不再冒险,妻子也一样。“本来就看她做得好辛苦,我们俩提早收山,做点小生意、打打零工也好,省得子女担惊受怕。儿子女儿都工作了,没必要像以前那么搏命”。


※page※

为什么要远赴三沙捕鱼?

李长有说,三沙鱼多鱼好,国家还补贴燃油

从广东台山到三沙一带,海上往返交通时间短则两天两夜、长则四天四夜,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船只往三沙跑?李长有说,因为三沙的鱼多、鱼好。

“这里的鱼卖得贵!石斑鱼都有几十种,老鼠斑一斤能卖100多元,芝麻斑也能卖好几十元,在近海根本捕不到这么好、这么大的鱼。要想多挣钱,就只能往三沙跑。”李长有说。

除了渔产丰富,国家的渔船燃油补贴政策也让更多渔船看好三沙。据了解,一艘常跑三沙的渔船,每年仅燃油补贴就有过百万元。

为什么会在潟湖港出事?

“没想到‘蝴蝶’这么凶猛;进港避风代价高,心存侥幸”

据悉,潟湖是台山船只经常避风的港口,为什么这次偏偏出事?李长有和邻病床同样劫后余生的同船伙伴黄红辉、龚治美聊天时分析,认为是“判断失误”。

相比内围的琛航岛港池,潟湖港池位于南侧的外围。台风当日,在西沙群岛附近避风的船舶共有52艘,其中海南省内40艘、省外12艘,大部分在琛航岛港池周边避风。但有5艘选择在珊瑚岛以南潟湖避风,这5艘都是台山渔船。

“我们以前也常常在潟湖避风,只要不超过12级,都很安全。而且我们船上有测风器、还每个小时收听电台信息、接受云图,都以为‘蝴蝶’没那么凶猛,没想到判断失误。”

而满船的收获,也是让62116船判断失误的重要肇因。内围的琛航岛海水含沙量较高,船只密集,62116船满船的名贵鱼种很容易因为海水含沙量过高而窒息死亡,进港避风代价高昂。“船出来一趟成本要20多万元,船东老板可能也是因为经济方面的考虑,心存侥幸。”几位渔民估计。

【连线台山】

失踪渔民家属:“等待很难受,相信有好消息”

失踪渔民林永波的家人在等候亲人的消息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巍俊摄影报道:在西沙海域遭强台风“蝴蝶”遇险沉没的三艘广东台山籍渔船,目前仍有58名渔民没有音讯。失踪渔民的家属一直在焦急地等候亲人的消息,经过各级政府多方面的安抚,目前家属的情绪都平复不少。在不断接到有渔民获救的消息后,家属表示相信会等到好的消息。

2日中午,遇险失踪渔民张长军的家里坐满了人,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都专门赶回家里。52岁的张长军是家中的长子,妻子在家照顾家庭,两个儿女刚刚成年,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张长军成了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妻子好姐回忆说,9月28日中午时分,张长军曾给家中打过一个电话,说海上的风浪渐渐增大,渔船正赶到珊瑚礁避风。她担心地说了句:一切要小心,台风过了打个电话回来报个平安。当得知张长军的粤台渔62150船遇险沉没的消息后,整整三天,好姐茶饭不思。女儿和儿子都不敢离开,一直陪在身边。随着新闻不断传来有遇险渔民获救的消息,她的情绪开始逐渐缓和起来。张长军的妹妹专门带来了苹果给家人吃,求个哥哥平安的意头。家中77岁的母亲,虔诚地对着家中观音像,祈求菩萨可以保佑儿子平安回来。

林永波和张长军是邻居,都在同一条渔船作业渔民。得知林永波失踪后,其妻子莲姐也是焦虑不安。但是她不敢在家中表现出丝毫伤心的神情,生怕让家中的家婆和两个还在念书的孩子知道。念高三的女儿小敏在网上看到爸爸的渔船沉没后,抱着母亲痛哭起来。她找出一家人10年前的合影,喃喃地说:“等爸爸回来,我们一定要好好照张相。”

来源羊城晚报

Tags:沙渔船 :34 艘船 责任编辑:罗宾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合山钟百万与“高楼村”的传说 [下一篇]国家督查组到阳江开展粮食稳定增..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