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阳西致力打造宜居宜业滨海新城
2013-12-11   来源:安康农批网  作者:一日一天   字体:【 】  浏览:45次   评论:0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3

行人在风光旖旎的阳西“一河两岸”悠闲地漫步。

驶出广湛高速阳西县织镇出口,沿着迎宾大道一路行驶,我们感受到阳西县城的美丽与大气。沿途上,我们看到,街道宽敞了,路面整洁了,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区面貌焕然一新。近年来,阳西县一点一点努力,一步一步推进,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使道路交通四通八达,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县城品位不断提升。当前,阳西县正昂首阔步,走在日新月异的改造发展之路上,一座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正悄然崛起。

4

俯瞰阳西县城

规划先行

县城、村镇、新区三大规划统筹协调

在阳西县住建局办公室里,工作人员为记者展示了阳西县建设总体规划的材料和版图。版图上,从农村到城市,从旧城到新区,从农业、工业到第三产业,还有道路、路灯、绿化、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都有详尽可行的规划编制。

规划要先行,一个城市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规划。早在2004年,阳西县就已经编制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两年后,又编制完成了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自2010年起,阳西县开展宜居城乡创建工作,编制县域村庄整治规划,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对规模较小、分布较散,并且存在生态安全隐患的自然村进行迁移整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逐个试点,以点带面,积极在全县推进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和县级示范村示范点建设工作。目前,阳西县已经完成了131条行政村和70个省级试点村的规划测量和成果编制工作;并已完成了1个宜居示范镇、15条名村、41条宜居示范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3月,阳西县开展了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以县城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和阳江滨海新区(阳西)总体规划三大规划为统筹,初步建立规划体系,明确发展定位。一方面,加大对城镇规划编制的力度。形成以阳西县城区为中心,织、沙扒、儒洞三个中心镇为县域副中心的城镇体系格局。另一方面,狠抓村庄规划。对行政村以及较大的自然村进行统筹规划,有效指导村庄各项建设工作的开展。

阳西县县城(织镇)规划确立了建设阳西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和以综合加工业为主导的宜居创业新兴工业滨海城市的发展定位。县区将以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为载体,以县城东湖咸水矿温泉度假山庄和大垌山旅游风景区为抓手,加快推动工业、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阳西县溪头镇丰头港区是阳江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占地面积约41.7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22公里,包括27条自然村,目前主要以农渔生产为主。未来,丰头港区将以西部临港工业区和南部休闲旅游度假区为发展定位,建成广东省重要的深水大港、海洋经济发展和科学用海示范区,粤西沿海重要的新型临海装备制造基地。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3

行人在风光旖旎的阳西“一河两岸”悠闲地漫步。

驶出广湛高速阳西县织镇出口,沿着迎宾大道一路行驶,我们感受到阳西县城的美丽与大气。沿途上,我们看到,街道宽敞了,路面整洁了,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区面貌焕然一新。近年来,阳西县一点一点努力,一步一步推进,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使道路交通四通八达,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县城品位不断提升。当前,阳西县正昂首阔步,走在日新月异的改造发展之路上,一座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正悄然崛起。

4

俯瞰阳西县城

规划先行

县城、村镇、新区三大规划统筹协调

在阳西县住建局办公室里,工作人员为记者展示了阳西县建设总体规划的材料和版图。版图上,从农村到城市,从旧城到新区,从农业、工业到第三产业,还有道路、路灯、绿化、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都有详尽可行的规划编制。

规划要先行,一个城市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规划。早在2004年,阳西县就已经编制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两年后,又编制完成了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自2010年起,阳西县开展宜居城乡创建工作,编制县域村庄整治规划,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对规模较小、分布较散,并且存在生态安全隐患的自然村进行迁移整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逐个试点,以点带面,积极在全县推进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和县级示范村示范点建设工作。目前,阳西县已经完成了131条行政村和70个省级试点村的规划测量和成果编制工作;并已完成了1个宜居示范镇、15条名村、41条宜居示范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3月,阳西县开展了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以县城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和阳江滨海新区(阳西)总体规划三大规划为统筹,初步建立规划体系,明确发展定位。一方面,加大对城镇规划编制的力度。形成以阳西县城区为中心,织、沙扒、儒洞三个中心镇为县域副中心的城镇体系格局。另一方面,狠抓村庄规划。对行政村以及较大的自然村进行统筹规划,有效指导村庄各项建设工作的开展。

阳西县县城(织镇)规划确立了建设阳西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和以综合加工业为主导的宜居创业新兴工业滨海城市的发展定位。县区将以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为载体,以县城东湖咸水矿温泉度假山庄和大垌山旅游风景区为抓手,加快推动工业、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阳西县溪头镇丰头港区是阳江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占地面积约41.7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22公里,包括27条自然村,目前主要以农渔生产为主。未来,丰头港区将以西部临港工业区和南部休闲旅游度假区为发展定位,建成广东省重要的深水大港、海洋经济发展和科学用海示范区,粤西沿海重要的新型临海装备制造基地。

 

>

5

宽敞的街道、整洁的路面。

民心工程

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全面完善

进入阳西县城,改造升级后的城区主干道平整而开阔,脚踩在沥青路面,看路边葱郁的绿化树,挺拔伫立的路灯,整齐有序的商铺,无不预言着城市欣欣向荣的美好愿景。要发展,先修路。近年来,阳西县先后建设了县城迎宾大道、滨江北路、枫景路,改造升级了人民大道、向阳路,还有教育路、明珠路、兴业路、宏业路等,或已破土动工,或正积极谋划,为城市的交通“大动脉”注入新鲜血液和生命力。

推动新城建设,支撑其发展的,不只是交通。近年来,阳西县立足科、教、文、卫四大方面,全新规划了总投资6500万元的阳西县第一小学和建成了总投资1.81亿元的阳西县第二中学,上马建设了总投资3700万元的县城排水排污总渠、总投资1600万元的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总投资2700万元的县城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和总投资2989万元的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还建设了县中医院住院大楼和沙扒、儒洞等镇卫生院业务标准化用房等医疗卫生配套设施等民心工程。

在加强城市硬件设施的同时,阳西县也注重改善城市服务功能,积极抓好县城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落实乡村道路硬底化和“美丽乡村”大清洁,实现“工业新城”和“绿色新城”双赢。规划有序的公交站台,占地8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还有遍种花草树木、设置亭榭瀑布的观景公园和绿道,极大地方便出行。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在加快建设之余,阳西县还进一步强化管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房地产市场、建设市场、燃气市场和小区物业等,都列入管理之项。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旁站或突击检查施工现场,进行房地产评估和房屋租赁备案登记,深化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改革,严格燃气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还对全县现有16家物业企业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

民心工程走进千家万户。2012年,市下达阳西县住房保障工作建设目标任务是建设保障性住房300套。其中通过惠及企业、多方结合等办法,在县城工业园周边建设公租住房228套;在县城滨江北路新建公租住房72套,建筑面积3815平方米,工程总投资638.96万元,由县住建局负责建设,现已全部完成。2013年,阳西县根据市下达的“目标任务150套、竣工任务50套”要求,继续在县城滨江北路建设公共租赁住房50套,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25平方米,项目预算投资约45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选址、立项、环评、用地、工程施工图纸审核、工程预算编制和送审等前期工作。

阳西县还大力推进农村泥砖房改造、镇通村道路硬底化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一系列民心工程建设,农村居民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

6

阳西县城东片排水工程列为该县今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项目拉动

工业、旅游业两大产业驱动发展

走进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目光所及的是一排排林立的标准厂房和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在这里,大型塔吊挥舞着铁臂,重型机器发出震耳的轰鸣,来回奔跑的运输车与五颜六色的安全帽交相辉映。阳西,这个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新城综合体呼之欲出,昭示着这片土地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化的推进。随着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快发展,阳西工业化步伐加快。阳西产业转移园选择高速路布局,与县城无障碍对接,而园区及其周边“五横二纵”总长8.1公里的水泥路,员工宿舍、食堂和公交专线等配套基础设施,则又为园区发展增添诸多优势。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建成至今,吸引入园企业57家,其中34家企业已经投产。随着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发展,农民不出远门,在家门口直接“转移”当工人,这为阳西县人带来了极大地便利,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外出务工人员也不断回流。

织镇凭借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调控好工业用地,落实优惠政策,着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以五金、刀剪、牙刷、皮带、食品加工、电子玩具、竹器制品和工艺编制等行业为代表,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目前,织镇大小企业有近2000家,其中年产值上5000万元规模骨干企业也有28家。

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势在必行。依山环海的沙扒镇,滨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沙扒镇抓住创建旅游强镇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启动建设总投资250亿元的月亮湾滨海旅游度假项目,而投资14.5亿元的首期工程,去年初已正式动工建设。

目前,沙扒镇,月亮湾片区已累计完成投资9亿多元,景观大道、海韵广场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沙扒湾片区已累计完成投资9000多万元,建成了酒店、游艇码头等一批旅游设施;北额岭片区建设北额岭生态公园,征地和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工作正在顺利推进;海仔湖片区已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正在组织开展融资、征地及招商等工作;中心渔港片区180多亩填海地块已进入招商阶段。

按照旅游 “六要素”的要求,沙扒镇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旅游承载力。全镇建成宾馆18家、家庭旅馆275家、床位7800个,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沙扒镇成立了旅游服务中心、旅游行业协会,出台了星级旅社评定标准,推动了旅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去年,沙扒旅游度假区吸引国内外游客7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8亿元,分别增长22.2%和26.7%,沙扒风情美镇知名度进一步打响。

旧城改造

旧城换“新装”城镇化进程提速

道路一翻一修,房子一拆一建,并不仅仅意味着居民一出一进,更意味着其周围整个“生态圈”的改变,阳西县正在发生这样的故事。穿过小区、商铺、宾馆、酒店等城市元素,我们听到了阳西县城市化的脚步声。

去年7月,阳西县通过“乡贤反哺工程”,争取引进了阳西县源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县城(织镇)旧城区实施整体改造。旧城区改造建设项目总投资约50亿,总用地面积2265亩,拆迁房屋约2500多间,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涉及织镇太平村、岗平村等12条自然村共2000多户居民。项目内容包括滨江西路、奋兴路、宋康西路等9条市政道路,总长约17.5公里。新建石碇桥、南湖桥等3座桥梁。按省级示范学校标准,迁建奋兴中学、太平中学,共提供学位4000个。

据介绍,该项目将用4年左右时间完成,其中,今年完成投资20亿元,完成征地1300亩,拆迁房屋800户。项目完成后,2000多户城乡居民将住进“花园式”小区。目前,项目正在有序稳步推进中。

今年4月12日,阳西县旧城区改造项目开工。记者在设计图上看到,6.5公里长的织河畔,一排排漂亮的小洋房和高层商品房交错而立,绿树成荫,河水环绕。

“水浸街”、“水浸村”是阳西县旧城改造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今年6月,该县织镇车仔村290多名村民在村边空地摆30多桌宴席,庆祝车仔村“整体搬迁”。车仔村是有名的“水浸村”,阳西县的旧城区改造工程,让村民看到了改善生活环境的希望。在拆迁计划中,车仔村整村村民搬迁到距离现址不远的一处高地,在完成填高、建下水道工程后回迁,按照规划在所属建房区,用补偿款自建新房。

如今,阳西县城大变样,居民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他们感叹,阳西县正逐渐成为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

撰文/刘 空 陶明霞 张文秀 吴 德

钟连娇 黄兹海

摄影/ 李 泮 李启增 梁文栋

 

Tags:居宜业 责任编辑:一日一天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省疾控:广东各地随时可能有H7N9.. [下一篇]地热不“热”?亟须政策扶持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