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书记魏宏广参与深水网箱投苗

市长丘志勇调研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中国渔政44602船圆满完成西-沙维权护渔巡航执法任务
去年初,市委确定将实施蓝色崛起作为阳江今后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全面吹响了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号角。市海洋与渔业局及早谋划,主动作为,大力实施蓝色崛起战略,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注重科技创新,注重人海和谐,注重服务管理,注重民生保障,海洋与渔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实现全市人均GDP赶超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市委书记魏宏广参与深水网箱投苗

市长丘志勇调研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中国渔政44602船圆满完成西-沙维权护渔巡航执法任务
去年初,市委确定将实施蓝色崛起作为阳江今后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全面吹响了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号角。市海洋与渔业局及早谋划,主动作为,大力实施蓝色崛起战略,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注重科技创新,注重人海和谐,注重服务管理,注重民生保障,海洋与渔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实现全市人均GDP赶超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力服务重大经济发展平台。市海洋与渔业局与中行阳江分行签订《海洋渔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我市海洋渔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积极协调和争取国家海洋局同意对大唐华银电力项目选址的海洋功能规划进行修编;大力支持阳江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园区和阳江滨海新区规划编制和上报工作;帮助用海企业开展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协调富恒渔业、明轩玻璃、源强等3家企业和省海洋与渔业局签订了码头建设项目海洋生态损失补偿合同。2013年,共协调和帮助企业上报用海项目15宗, 5宗获批复,阳江港11、12#公用散杂货泊位项目已办理海域使用权登记,并领取海域使用权证。
渔业转型升级迈开大步。加快推动远洋渔业发展,指导阳江市江远农渔业有限公司与孟加拉国企业开展远洋合作项目;加快推进木质渔船改钢质渔船步伐,全市共淘汰拆解老旧渔船389艘,功率39268千瓦,目前,全市共有钢质捕捞渔船519艘,功率14.87万千瓦。建成南鹏、大镬和青洲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推进现代化渔港建设,加快未完工渔港建设步伐,已完工渔港竣工验收,指导溪头、对岸渔港申报国家一级渔港;大力加强品牌建设,8月1日,中国渔业协会授予海陵岛“中国国际休闲垂钓基地”称号。10月,阳江市渔乡子水产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获评“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科技兴海水平有新提高。加快推进中山大学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阳江分中心及海洋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密切跟进海洋碳汇示范区、离岸型智能化深水网箱和万事达南美白对虾基因库等项目。
渔业安全生产实现零伤亡。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资金、设备上支持渔业安全生产基层组织建设,开展“七查七落实”专项行动,在全省率先实行强制渔业保险全覆盖。通过采取强有力措施,去年以来,全市实现了渔业安全生产零伤亡的目标。
海洋生态保护常抓不懈。大角湾人工鱼礁(三、四期)工程已竣工验收;海陵岛国家级海洋公园能力建设与生态恢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经专家组评审后报上级部门审批;大力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5次大型放流活动共投放鱼苗近120万尾、海龟24只;积极配合开展清理阳江港和海陵大堤周边非法养殖设施行动。
落实惠渔政策提升渔区社会幸福感。完成柴油补贴测算工作,全市共审核符合油补发放条件的渔船4838艘,省财政下拨渔业油价补助资金69365万元;督促有关县区加快安居工程建设,全市已安置渔民796户;积极组织开展救灾复产工作,协调银信部门进行贴息贷款,解决受灾户复产资金问题;抓好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全市渔业保费1963万元,渔业保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013年成绩单
2013年,全市水产品总量114.52万吨,增长4.8%。其中,海洋捕捞37.63万吨,增长0.72%,海水养殖65.60万吨,增长7.38%,淡水养殖10.49万吨,增长4.73%;2013年全市水产品出口量可突破9.48万吨,出口货值达6.42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4%和6.69%。
2014年工作计划
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林子泽表示,2014年将继续以建设海洋经济强市为目标,加快实施蓝色崛起战略,全面履行职责,管好海,用好海,突出抓好渔港、渔船、渔民,推动捕鱼、养鱼、加工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阳江海洋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一是要服务好重要发展平台。要加强服务,主动作为,积极为临港工业、阳江滨海新区和阳江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基地等三个平台建设做好服务保障,确保项目顺利办理用海手续。二是发展好现代渔业。要大力实施深蓝渔业,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打造国际领先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和海洋捕捞产品、渔需物资交易市场,促进渔业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