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濂溪先生最早诗写阳春
2014-03-10   来源:十堰农批网  作者:抹布妹   字体:【 】  浏览:34次   评论:0

让阳江人自豪的十首诗词之一

濂溪先生最早诗写阳春

编者按

阳江山海兼优,景色醉人。自古以来,无论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漠阳英杰,还是到过这里生活、工作、学习,是专程旅游观光、探亲访友,抑或是贬谪路过的文人骚客,无不为阳江的历史文化、山水风光、风土人情和英雄人物所倾倒,留下了许多“让阳江人自豪,令外地人羡慕”的诗词。这些诗词经常见诸于一些报刊、书籍,但有些人并不知其出处,或者对诗词的背景内容一知半解,因此在引用的时候往往会有不准确的地方。

有鉴于此,阳江市评论家协会主席谢明专门整理出来十首最有代表性的诗词(以创作时间先后为序),对每一首诗词,既钩沉它的创作背景,也作一些简单的赏析,并就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大胆提出自己的理解。本版从今日开始,开辟“让阳江人自豪的十首诗词”栏目,刊登十篇文章,以见教于各路方家,敬请读者垂注。

部历广东经数群,

若言岗瘴更无春。

度山日永埋清昼,

为国天终佑吉人。

万里诏书颁降下,

一方惠泽尽均匀。

丈夫才学随时展,

仓库应无亟富民。

——周敦颐·《按部至春州》

在阳江历年的诗词选本中,这首诗往往是名列前茅的。可见此诗在阳江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今湖南道县人。晚居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明哲学影响较大的唯心哲学家,濂洛学派的开创者,“程朱理学”的奠基人,著有《周子全书》,名篇是《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之名句天下传诵。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皆出其门下。

周敦颐在阳江当过三年官,与阳江有一段缘。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53岁的周敦颐任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按部春州、恩州。《阳江县志》载他“以洗冤泽物为己任,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行部岭西春、恩之间,狱多平反。”可见他是一个清官,口碑较好。熙宁四年,周敦颐调离阳江,“恩人(阳江人)感之,立祠以祀。”濂溪祠在江城城隍庙右边(原江城第八小学),供有周敦颐塑像。清康熙十三年,本城人集资买下城隍庙右边地块,改建濂溪书院,中设周敦颐塑像。因濂溪书院在此,故附近至今还有一条街道名叫“书院街”。

周敦颐的《按部至春州》是最早写到阳春的一首诗。1068年冬,周敦颐莅任广东,即到广东各地视察,12月16日到粤北连州,游大云岩;12月26日到德庆,游三洲岩。接着由德庆经泷水(今罗定)来春州,除夕到了春州之铜陵县。熙宁二年大年初一游春北通真岩,在岩壁上留有题名为“转运判官周敦颐茂叔熙宁二年正月一日游”的石刻。在游历了崆峒岩之后,周敦颐写下了七律《按部至春州》。在诗中,周敦颐如实书写了当时还十分荒凉的春州景象,留下了“若言岚瘴更无春”的历史记录,提出了“仓库应无亟富民”的施政主张。因当时春州瘴疫较为严重,他要求地方官开仓赈灾,加快发展农业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

歌颂阳春风光常常被人们引用的,还有随后不久被贬谪到阳春的南宋著名政治家、词人胡铨的《题铁坑》:

路入阳春境,

杳然非世间。

初疑金菊岭,

原是铁坑山。

日薄岚气垂,

天寒酒力悭。

人言兹地恶,

我爱碧孱颜。

胡铨(1102年-1180年)是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进士,绍兴八年(1138)为秦桧所害,贬广州;十二年又贬谪新州(今新兴县),曾游历阳春,作有《熙春亭诗》、《登望海台》、《游铜石山》、《简阳春邑宰》和这一首,盛赞“路入阳春境,杳然非世间”,使阳春风光闻名于天下。诗中的“杳然非世间”,经常有人写作“非人间”,“人”为平声字,不合诗律。

谢明

Tags: 责任编辑:抹布妹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周小川:近一两年实现存款利率放开 [下一篇]中国声音?世界倾听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