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推进渔业现代化
■ 来源/阳江日报 记者/石宁钰 刘云鹏
“我心目中的渔民应该是富足的、渔村渔港应该是花园一样的……”昨日上午,在我市举办的“扬帆计划”创新团队项目启动暨阳江市海洋人才培养与科技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上,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博士刘付永忠教授带来《“阳海计划”海洋人才培训报告会》,为我市海洋人才如何突破现代渔业发展观念,推进渔业现代化上了精彩的一课。
现代渔业需在发展观念上突破
“现代渔业之所以成为‘现代渔业’,不应该仅仅是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不同,而应该是一种发展观念上的突破。”刘付永忠指出,现代渔业具有重视生态和资源环境保护、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广泛应用、功能和目标的多元性四个特征。 他在课件中以一幅现代渔业产业划分的关系图详细讲解了现代渔业的产业链条延伸和日趋完善的具体过程,并从增值渔业与休闲渔业、水产种业、加工流通储存等方面,分析了阳江有条件有充分优势发展的产业。
“阳西程村红树林湿地保护休闲区增值渔业的发展空间很大,但养殖的品种、应用的技术、管理的方法还有待提升。”刘付永忠提出,这需要政府、企业和老师共同研究更多课题。另外,刘付永忠建议阳江应该建设一个种苗产业园区,集中生产、集中管理。政府主管部门应对促进渔业发展的流通技术、物流、设施、管理技术上投入和给予支持。在加工、流通仓储上,注入现代物流理念。
现代渔业需一系列支撑体系
“现代渔业需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一系列支撑体系。”刘付永忠提出,科技体系中的科研教育十分重要,我市应关注水产的技术推广队伍。在主要渔业省份相关数据的比较中,刘付永忠提出,阳江的水产品总量在全省排在第二位,海洋捕捞、海水养殖为优势产业。其中,海洋捕捞排在全省的第一位。虽然阳江的船数不是最多的,但总吨位和马力数是全省最高的,说明渔船更新改造的效果很好。但还没有在国外的远洋捕捞企业,几家企业正在筹划,希望能争取到国家和省的支持。
刘付永忠还认为,我市海水养殖产量主要来自牡蛎养殖,这是我市渔业的品牌,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存在的一些养殖业通病容易解决,但在淡水鱼苗和水产品加工方面应当予以关注。
“走出去引进来”形成人才教育机制
刘付永忠认为,今后现代渔业的发展应该从生态与资源,数量与质量,科研、应用与推广,人才与培养等方面推进渔业现代化。他强调,在质量方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出台后,如何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职能部门接下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专、中专(技工)等职业技能教育与大学本科教育可以转化衔接,使职业教育有上升的渠道,形成人才教育延续的机制。”刘付永忠强调,在推进渔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可以实行“走出去引进来”。在水产养殖与机械工程、病防与光电、生物与太空方面做到“跨学科”;在农业(种植业、土肥)、水产、环保、食品与保健品药品等方面做到“跨行业”;本地企业应联合阳江职院人才共同研究,不断出国考察做到“跨国界”,从而形成人才教育机制,进一步推动渔业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