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大沟镇那金村农业规模化生产
2014-04-12   来源:梧州农批网  作者:菜菜子   字体:【 】  浏览:52次   评论:0

PJPG002057905809

村民在整理秧苗放在插秧机上。李向东 摄

大沟镇那金村农业规模化生产,农民家门口就业

■ 本报记者/吴翠翠

通讯员/林显雄 冯国发

4月9日午后,天气晴好。记者一到阳东县大沟镇那金村农机化生产基地,成片的秧田绿波就映入眼帘。插秧机发出“哐哐”声在田里开过,一行行秧苗就整齐地立在了田间,几分钟不到,一块小田就被插满了秧苗。“以前,这些田都是撂荒的,现在租给了合作社,不仅能收到租金,而且还能在家门口就业赚点轻松钱。”谈起土地流转,那金村农民李翠文感触尤深。

记者来到田头时,李翠文正在忙碌着。她用秧铲把秧苗从秧盘上铲下来然后送到插秧机上。等插秧机装满后,她又到禾苗稀疏的田里抛秧补苗,动作娴熟。李翠文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在外上学,老公也在外务工,家里只剩她一个劳动力,十多亩田地多数时候是撂荒的,有时晚造种一点水稻。自从2012年合作社成立后,李翠文按照一年300元/亩的价格,租了约4亩田给合作社。“每年除了收租金,还可以在这里做工挣钱,同时还能照顾家里的农活。”李翠文说,在合作社做工每天工钱80元,还包吃中饭,如果合作社扩大生产,她打算再出租几亩地。

在合作社,记者注意到靠近马路的地方建了几间类似“生产车间”模样的房子。该合作社理事张传镶告诉记者,这些“车间”是育秧房、烘干房等,这里水稻的生产从催芽到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作业。张传镶介绍,合作社共租用了周边200多户农户的600多亩水田,年产值上百万元。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人工插秧一天只能插0.8亩至1亩,现在使用插秧机每天能插30至40亩,如果是大田的话,能插50多亩。”张传镶说。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把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市流转耕地18.7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13.7%。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呈现多种模式,出租、转包是主导流转方式。

市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土地流转,吸引了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租用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耕地流转的用途也由单一的种粮向水果、蔬菜、花卉、南药等高效农业经济作物转变,大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同时,加快了我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民收入呈现出多元化态势。

Tags:那金村 农业规 责任编辑:菜菜子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现代农业新鲜事:种植不用土 瓜果.. [下一篇]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作风建设新成果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